农艺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农艺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安广续

身份证号码210521197703214874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粮食大国,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常导致玉米空秆增多、秃尖增长、倒伏及病虫害问题增加,进一步影响玉米的产量潜力。另外,较高的种植密度还会导致土壤养分供应量的降低,影响田间通风透光性,导致玉米品质的降低。基于此,研究玉米种植密度与玉米茎秆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关系意义重大。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品质

引言

玉米种植密度会对玉米叶面积、光合特性以及叶片干重产生明显影响,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相关参数各不相同。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有效提高玉米光合效能,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坚实的基础。科学确定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种植质量与产量,是相关人员需要研究的课题。

1玉米种植工作的概述

首先,玉米种植茬口多样化。在北方地区进行玉米种植,每个地区的发展都存在差异,也正是如此,会涉及多种类型的玉米品种,春季玉米的种植工作主要在北方地区开展。因此,在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特点,选择科学的玉米种植类型,满足玉米生长环境的需求,进而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其次,间作套种立体方法。目前,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玉米,通常会采用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确保玉米适应气候环境的情况下,提高玉米最终的产量。而且,使用间作套种立体种植方法,能够有效促进玉米实现经济化、社会化和生态化的发展目标,进而使玉米产业可以健康、稳定地发展。最后,玉米生产工作的限制问题。在进行玉米生产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自然降雨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求,可是玉米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在玉米生长阶段出现分布不均的问题,不但会降低玉米的产量,而且玉米种植工作的经济效益也不能得到提高。所以,进行玉米种植工作,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玉米种植方案,保证可以完全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最终实现个体玉米和整体玉米协调发展的目标。

2玉米高密度种植存在的问题

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这时,如果遇上暴风雨,会引起作物的倒伏,进而影响到玉米的收成。其次,高密度种植下,玉米授粉难度也大大提升,很容易出现雌雄不调的情况,结实率受到影响,导致玉米出现空秆。第三,高密种植也会对通风和采光效果产生影响,玉米茎秆较细,病虫害问题频发。最后,若植株密度较高,所需要的水分也较多,若该地区降水少,或该年份降雨量较低,难以满足其生长需求,也会导致玉米产量较低。

3玉米产量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

3.1产量的影响分析

在玉米种植期间,要根据地理因素、土壤条件,选取适当的玉米品种,并结合玉米品种基本特点,控制好种植密度,才能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对玉米自身来讲,绿叶系数在生长期间容易影响玉米种植的密度,而玉米种植密度比较低,其粗蛋白产量就会减少。反之玉米种植密度过高,也会对粗蛋白产量带来影响,所以要控制好玉米种植的密度,才能达到增加粗蛋白产量的目的。为此,在玉米栽植过程中,需要根据玉米的种植类型,做好密度控制工作。根据实践研究证实,玉米种植密度比较高或者比较低,都会对玉米百粒重、穗数产生影响,会使玉米叶片光合作用降低,说明玉米种植密度会影响整体产量。

3.2玉米品质的影响

近几年人们对玉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品质进行评价时必须对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加大注意。玉米种植中如果密度出现了一定改变,那么必定会影响其中蛋白质的含量,特别随着玉米不断生长当到达灌浆期时还会出现一定反比例关系。种植密度对脂肪含量,也有很大的影响,通常在玉米逐渐生长成熟后,会表现为线性关系,在最初通常较高但随着时间推移会快速降低。脂肪的含量必定会因为种植密度过大,而遭受一定影响,最后玉米的营养成分也无法有效实现预期。另外,种植密度过大,也会对淀粉含量产生一定影响。特别相比脂肪、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如果没有科学把控种植密度而导致密度过大时会显著降低淀粉含量并表现出从低到高的线性关系。所以由此可发现,玉米最终品质和种植密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为了对整体品质进行确保,玉米种植中要严格把控种植密度。

3强化玉米产量与品质的有效对策

3.1种子处理

在玉米种子精挑细选之后,留下来的上等优良种子要进行大量暴晒。在玉米种子进行暴晒前,还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将一部分霉变、残缺、受虫害侵蚀的种子清除掉,剩下的玉米种子在进行太阳光的暴晒,暴晒之后的种子不仅吸水效果好,种子出苗速度快,还能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细菌,降低玉米病虫害的侵蚀率,有效促进玉米良好生长。暴晒之后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将种子浸泡在40℃~50℃左右的温水中3h,且每个半小时或者四十分钟就要进行搅拌一次,确保种子能够吸收充足的水分后将其包裹在消毒纱布中在20℃~25℃的环境下进行催芽,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催芽的种子不可爆晒在阳光之下。同时,农民需要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提高种子的抗病虫能力,从而保证玉米的出苗率和成活率。

3.2玉米种植密度合理确定

如果品种为平展型那么不具备较强的耐密性,种植时要将密度适当减小否则很可能因密度增加而出现减产问题。比如,选择特早熟品种在特早熟生态区进行种植,因为此类品种不具备较长的生育期而且籽粒较小且个体不大,相比其他品种,单穗粒重、千粒重更轻,在种植时如果选择其他品种的种植密度很可能会导致最终产量下降。但因为此类品种自身个体较小,所以密植更加适合此品种种植,适当增加密度,会让玉米产量得以提高。如果选择紧凑型品种,在其他生态区进行种植,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但如果选择的品种为平展型必须选择稀植的方式。如果选择的品种为大穗高杆类型,此时为了将不同植株之间相互遮阴的问题减少使单个植株有足够营养摄入,同时将植株倒伏发生率降低必须进行适当稀植。如果品种属于小穗低杆此时需对密植加大关注,只有这样才可将群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终实现高产。选择的种植地如果具有较高的肥力,此时可选择密植的方式将水肥优势充分发挥,同时让成穗数得以显著增加,最后提高产量。但在旱地进行种植时因为供水工作十分不便,而且此类土壤也没有较高的肥力,所以此地域要将种植密度降低,使植株间争肥、争水的问题减少,最后让产量得以保持甚至提高产量。

结语

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比较迅速,为了能够提高玉米的最终产量,就要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加强对玉米种植密度影响因素的重视,科学、合理地设计玉米的种植密度,在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同时,确保玉米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在我国北方有些地区种植玉米时,要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完善的玉米种植方案,对玉米的种植密度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加强在玉米生长阶段的光合作用,实现个体和整体统一发展的目标,进一步促进玉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文.关于玉米种植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的分析与技术推广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9(2):97-98.

[2]麻雪艳,周广胜.夏玉米苗期主要生长指标的土壤水分临界点确定方法[J].生态学杂志,2017,36(6):1761-1768.

[3]柳莹.浅议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新农业,2021(15).

[4]罗华.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提升策略[J].乡村科技,2021(17).

[5]程祥恩.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