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转型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3
/ 2

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转型路径研究

邹文艺,郝露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重庆400000

摘要:“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排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是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实现碳达峰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我国城镇化发展已进入“下半程”,2020年城镇化率为64.72%,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城市人口将持续增长,经济规模将继续扩大,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肾进一步上升。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对全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碳城市;生态文明;发展路径;对策思考

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众多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暴增,城市负担加重,加上城市工业发展的推进,让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交通拥挤等,加速城市对大自然的污染和能源消耗。城市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同时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消极影响,在当前城市化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促进城市发展向绿色低碳方向进行,成为城市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发展低碳绿色城市的过程中没有较为全局的规划

在我国东部,许多发达城市工业化水平较高,工业基础较好,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碳的利用和排放含量较多,许多城市过于注重城市工业发展水平,却未能考虑到对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对城市生态的剧烈破坏。为了在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更好地进行低碳绿色城市的建设,部分城市对一些行业进行能源消耗限制,例如:控制污水排放和碳排放量,对大量耗电的企业进行定时的拉闸操作。还有一些城市虽然将城内的污染程度较高的企业转移到郊区或邻近的城市,这种操作对本城市内的污染能起到一定的治理作用,有利于低碳城市的建设,但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这种方式只是实现了污染的相对转移,对环境治理和改善治标不治本,在全局的低碳绿色城市建设中无法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1.2城市工业耗能巨大,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在城市工业的发展中,一些企业为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通过加大生产的总量来提高经济效益,继而扩大生产,这便意味着更多的能源资源将被消耗。在国家“碳中和”方针提出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开始注重对资源能源的节约,在科技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对诸多的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许多资源由于利用不充分被大量浪费。除此以外,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对各类工业设施的建设近年来一直处于一种高涨的状态。在我国众多的能源资源中,对煤炭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相比于其他资源,煤炭资源更加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同时煤炭资源也是我国发展电力资源的关键。在所有的发电项目中,高载能发电依旧占比较高,水电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火电则占据接近五分之四,煤炭消耗巨大,因此碳排放始终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1. 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转型路径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方案。全面摸清本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本底,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能耗双控、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双控、非化石能源比重、生态环境和环境污染防治等关键控制指标要求,将指标分解纳入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重点领域和高污染高排放重点行业发展目标,合理制定绿色低碳转型目标、方案、行动技术路线图和关键措施。

二是把握空间定位,优化国土开发保护格局。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持续落实“三区三线”、坚持多规合一,科学布局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产业准入和环境保护制度,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弱化、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优化城市形态和空间组织,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三是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供给向低碳化转型。从能源供给端着手,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改变单一的碳基能源结构,形成清洁化多元化的能源结构,推动能源供给侧脱碳。压减煤炭等高碳能源使用量,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挖掘需求能源侧灵活性应用潜力,推动工业产业等电气化,推进构建多种能源融合技术体系。

四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突出绿色低碳引领作用,以经济转型倒逼产业的结构性变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高质量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和政策优惠,以数字赋能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高端制造业。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积极推动节能减排降碳技术示范,推动高耗能企业的绿色升级改造,淘汰落后分散的“双高”产业。

五是扶持衰退型城市低碳转型政府主导再发展。衰退型城市生态环境压力大,经济发展较落后于其他城市。因此,坚定资源衰退型城市转型绿色发展,重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充分利用低碳技术红利,推动城市转型再启航是重中之重。政府主导引领协调城市产业低碳转型衰退型城市政府应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以低碳绿色引领城市转型发展。政府制定低碳城市标准,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企业合理使用低碳转型基金,多方参与,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和社会协调发展机制,红利建立碳补偿机制,利用低碳减排技术降低资源型产业碳排放,负碳技术中和资源产业碳排放,增加碳汇保护者群体范围使其受益,推进衰退型城市低碳产业化和产业低碳化。衰退型城市存在诸多中央和地方政府利益冲突、政府与企业利益矛盾的问题,转型期间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组织机构在政府主导下吸纳来自不同区域的专业人士,在学习其他区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需求,制定可行的措施和方案,灵活运用资本资源,增加投资收益。政府在经济衰退地区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中央、省专项资金、地质勘查基金等重点支持经济不景气的地区。

六是完善社会保障,鼓励创新创业。衰退型城市在转变结构时易产生下岗转岗等社会不稳定因素,一定程度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进度。政府应给予足够的政策、资金的支持帮扶自我调控能力处在弱势的衰退型城市。衰退型城市因资源结构单一,原有从业人员一般不需要有过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而且能力老化不能满足新型接替产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从新型主导产业的实际所需出发,对原有人才实行职业再培训,政府和产业协同,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建立职业再培训中心,根据新型低碳替代产业的需求,结合人才自身实际,定期定向开展针对性培训,培养老化从业人员掌握技能,进行二次就业。有能力有意向创业的转型人员,政府从政策、环境、资金等多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鼓励万众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同时专项保障下岗、转岗、退休职工的最低生活水平。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引导以绿色低碳发展原则,宏观调控促进区域经济间结构调整,引导承接经济发地区的产业战略转移和技术辐射。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品质,改善已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创建绿色低碳宜居生态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肩负着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战略任务,但缺乏推动路径与决策参考。推动再生型城市贯彻绿色低碳理念,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政府创造环境搭建创新发展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增强低碳科研实力,同时提升城市碳中和固碳负碳能力,实现再生型城市低碳创新主导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素娟.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路径思考[J].河北企业,2019(6):2.

[2]何慧.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进我国碳审计发展的路径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4):4.

[3]黄倩,耿宏兵.绿色城市更新规划方法及管控策略建构思考[J].建设科技,2021(6):6.

[4]宋晗帅.生态文明视角下小城镇发展的路径思考[J].青春岁月,2019,000(005):45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