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症护理中引起的感染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2
/ 2

浅谈重症护理中引起的感染分析

霍媛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对重症护理中感染的发生原因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有效避免感染进行讨论。方法: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床实践的经验,对重症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感染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并对 如何避免进行讨论。结果:总结出了四个感染问题的主要诱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和预防办法。结论:重症护理人员应在全面了解感染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本着对工作和患者高度负责的心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各类护理操作,以便尽可能避免因感染所导致的各类问题。

关键词:重症护理;感染分析;预防措施

一、什么是感染

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以后,引起的炎症反应。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以及各种寄生虫。这些病原微生物,即病原体,进入人体的途径很多,比如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也可以通过直接的皮肤接触进入人体。这些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以后,首先在进入的部位繁殖,然后可以随着血流到全身,导致相应部位的感染。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细菌与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可有发热、头疼、嗓子疼、干咳等临床表现。如果病原微生物感染下呼吸道,就会引起肺炎,出现咳嗽、咳痰、胸痛等肺炎症状。

二、感染的原因

①病毒感染有很多类型所以不同的疾病引起的因素不同,比如说病毒感染最主要是病毒通过各种途径入侵到了人体的体内,所以会导致病毒传播,出现身体不适,比如引起咳嗽发烧等异常症状。所以在身体出现异常时有感染的,可能,应该要注意检查是什么样的感染引起的症状才能进行治疗,感染的原因比较多,比如出现真菌或病毒以及寄生虫等更容易引起感染。②个人原因:重症监护病房之所以成为感染的高发区,与患者的个体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患者的 营养状况、病史、家族史、用药史、烟酒史等。在感染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和婴幼儿患者为主,主要是因为 这部分患者抵抗能力较差,身体健康水平低下。另外,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接受手术治疗,所以这部分患者 较长的恢复时间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发生感染的几率。③滥用抗菌药:因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危重,所以绝大部分都会使用抗菌药物,但是在具体药物的选择 上,则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随意性。部分地区的医生从治疗之初就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此类药物 抗菌谱相对较广。除此之外,有些医生直至患者服药长期无效才予以病原学检查,进而导致耐药菌株的形 成,给随后抗菌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④隔离与消毒工作不到位:隔离与消毒工作不到位是发生感染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手术前未对创口部位进 行有效消毒、未对医疗器械进行有效消毒、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标准进行各项操作、病房的消毒与通风不 到位等。

三、如何做好重症监护室豫防感染措施

  1. 加强管自我管理

落实隔离消毒制度: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者应与院方负责人一道,共同建立严格的保洁、隔离 与消毒制度,并责成专人定期清理送风口和空调风管,以免因空气传播而引起交叉感染问题。同时,应要求 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开展工作,执行不同的护理操作或接触不同的患者前需按照“六步洗手 法”对双手进行清洁,尤其是在进行吸痰操作前务必要佩戴无菌手套,保证吸痰管的一次使用。另外,护理 人员还要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基本护理的内容,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积极主动的进行感染预 防。每隔1~2h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在降低因痰液淤积导致感染的几率的同时缩短患者的 住院天数。最后,就是要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避免因探视过于频繁或人数过多而带入致病菌。

  1. 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院方应注意加强对医护人员有关抗菌药物使用的知识培训,尤其是护理人员,更要 肩负起提醒医生合理用药的责任,用药应以药敏结果为依据,严禁频繁的更换药物或乱用药物。若患者病情 危重,需要长时间的接受药物治疗,则护理人员应高度警惕广谱抗菌药物使用7~10d后容易出现的二重感染 问题,在全面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标本培养,以便为医生的对症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1. 加强呼吸道管理

优化呼吸道管理:护理人员每天都要对湿化瓶与蒸馏水进行更换,无论是使用前后,均需进行全面消毒。 重症护理病房患者所使用的雾化吸入品、吸氧、管道、呼吸机应做到一人一用,吸氧管应做到一次性使用, 并保证定期对其进行更换。呼吸机的消毒每天应进行一次,其中,可拆卸的部分应予以拆卸消毒,做到不留 死角。若患者出现昏迷,护理人员切忌进行擦舌、漱口或可能触及咽部的操作,以免因诱发呕吐而导致误 吸。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应充分进行气道湿化,当患者出现呼吸阻力增大、次数增多、有痰鸣音等现象 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判断为呼吸道梗阻,以便及时予以湿化气道和加强吸痰的护理措施。

  1. 切断外源性感染传播途径

①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接触病人黏膜或呼吸道分泌物时戴手套,手套一用一换。 ②加强对共用医疗仪器的消毒灭菌,如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雾化器等。呼吸机管道每周1~2次更换消毒。 ③至少每日2次开窗通风30分钟,通风条件不好、人员密度高的地方可安装强力排风设施、循环风紫外线或静电吸 附装置,遇特殊感染病人可采用紫外线或臭氧进行空气终末消毒。 ④对呼吸系统感染病人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改善宿主条件、提高免疫力⑤术前采用各种方法去除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术后指导和协助病人正确翻身、拍背、咳嗽并尽早下床活动,控制 影响病人咳嗽的疼痛。⑥拔除插管或解除气囊前,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⑦;营养支持疗法,对重症病人可使用免疫蛋白、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抗内毒素抗体、促炎细胞因子拮抗剂等。建议每1.5-2小时翻身拍背1次,每次10分钟左右,可在雾化后进行,不建议患者长期平躺,容易形成坠积性肺 炎,可将床头抬高30度。

5.感染控制

1.主要包括维持液体出人量、通气文持与营养支持等,起到稳患者基本状态的作用,更直接的治疗应是针对基础病因进行治疗。

2.抗生素治疗

①针对轻、中症HAP患者:常见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对甲氧西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抗菌药物主要选择第二、三代头孢菌素、B内酷助类/ß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喹诺酮类或克林霉素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②针对重症患者:常见于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苗不动杆菌、肠杆菌属细菌、厌氧菌等感染。抗菌药物主要选择喹诺酮类或氨基糖在类联合下列某一类抗生素:抗假单胞菌B内酰胺类、广谱B内酰胺类/B内酰胺险抑制剂、碳青霉烯类。针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必要时可联合应用万古震素。真菌感染时应选用有效抗真菌药物。

总之,院内感染涉及全院各个角落,贯穿于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贯穿于治疗和护理的 每一细节当中,为此我科要常抓不懈,使各项监测统计指标,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的标准,为我院 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工作更是繁重而又艰巨,光荣而自豪,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们要加强学习、一丝不 苟,不管压力有多大,工作任务有多重,我们都无条件的去完成院里交给我们的艰巨任务,困难面前 不气馁,成绩面前可骄傲。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放心,把我们医院打造成患者温馨的家。

参考文献

[1]层级护理干预在ICU护理过程及对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J] . 郭东玲 .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 2020,第0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