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护理联合改良负压治疗技术在腹部渗漏伤口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造口护理联合改良负压治疗技术在腹部渗漏伤口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石存梅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  重庆铜梁  402560

[摘要]目的观察造口护理联合改良负压治疗技术在腹部渗漏伤口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80例行腹部手术后伤口渗漏

的患者进行分析,利用电脑RAND函数随机分成2组,给予对照组传统换药处理,研究组采用造口护理联合改良负压治疗。比较两组经治疗后伤口愈合有效率、治疗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伤口愈合有效率95.00%,对照组伤口愈合有效率77.50%,两组伤口愈合效果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期不良事件发生率2.50%,对照组治疗期不良事件发生率20.00%,两组治疗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造口护理联合改良负压可极大降低腹部手术后伤口渗漏水平,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建议临床普及应用。

[关键词]造口护理;负压;腹部渗漏;伤口愈合

腹部渗漏是临床外科手术中不良愈合的常见表现,因渗漏液多为肠液、粪便、脓液,极易引发伤口刺激,从而加大皮肤溃烂、湿疹、引流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延缓伤口愈合时间。同时,患者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也需频繁更换敷料,护患关系面临挑战。对伤口予以有效护理管理,缩短治疗时间,加快伤口愈合是临床应对腹部伤口渗漏的干预重点[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术后腹部伤口渗漏的患者给予两种伤口处理方案对照使用,比较两种方案的应用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80例行腹部手术后伤口渗漏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组女14例,男26例,年龄18~60岁,均值(47.73±4.81)岁;对照组女17例,男23例,年龄18~60岁,均值(47.14±5.22)岁。纳入标准:无活动性出血;渗液量>50ml/d;每天换药>5次。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护理依从性差;术后昏迷。两组数据综合比对,差异不突出(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处理:清除坏死组织,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安尔碘消毒周围皮肤,纱布填塞后外层覆上药物敷贴。研究组采用造口护理联合改良负压治疗:使用凡士林纱布保护肠管,造口护肤粉、创面保护膜保护皮肤,造口防漏膏填平皮肤凹陷处;选14F胃管,按照伤口长度在前端剪若干侧孔,间距1cm、孔径2mm包埋在最上层生理盐水纱布中,造口袋封闭伤口,胃管一端置渗漏处,另一端传出造口袋,并用丝线封闭开口,连接负压,根据伤口部位、距离脏器距离适当加大或调低负压。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4d。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经治疗后伤口愈合有效率。显效:伤口愈合良好,面积缩小≥50%,渗液消失;有效:伤口面积缩小30~50%,渗液减少;无效:未达上述标准。(2)比较两组治疗期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伤口愈合有效率比较

两组伤口愈合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伤口愈合有效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

40

29

9

2

38(95.00%)

对照组

40

16

15

9

31(77.50%)

x2

-

5.164

p

-

0.023

2.2 两组治疗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两组治疗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治疗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伤口渗液>10ml/d

伤口皮肤糜烂

渗漏不可控

发生率

研究组

40

1

0

0

1(2.50%)

对照组

40

5

1

2

8(20.00%)

x2

-

6.134

p

-

0.013

3.讨论

腹部伤口渗漏的性状及其表达意义均有很大不同,主要包含三个部分:(1)颜色:如渗液浑浊预示伤口有炎症或出现感染;渗液粉色预示毛细血管损伤;渗液黄褐色预示伤口皮肤腐烂;(2)粘稠:渗液高粘稠预示伴有坏死组织、肠瘘、感染,渗液低粘稠预示静脉疾病;(3)气味:伤口如出现恶臭,预示皮肤坏死或严重感染[3-4]。传统的伤口渗漏处理主要依靠纱布作为换药敷料,但纱布吸收力有限,需要护理人员频繁更换敷料,对较严重的渗漏伤口应对困难,并且不具备锁水性质,如不及时更换,可能致使伤口皮肤红肿、湿疹、糜烂,加重患者病耻感与心理压力[5],延长治疗时间。

本研究所制作的造口袋兼具密闭性和透明性优势,有助于护理人员准确判断渗液颜色、粘稠度、气味。同时,更有利于渗液量统计,判断伤口愈合情况,减少换药次数,避免皮肤刺激。在此基础上联合改良负压技术,可进一步推动伤口愈合、控制感染,并且,该技术几乎没有实施难度,材料易得,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本研究中,研究组伤口愈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显示较传统换药处理,研究组实施的联合方案具有确切的使用价值,符合相关临床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造口护理联合改良负压技术能明显减少因伤口渗液引发的并发症,促进腹部伤口愈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但鉴于本报道纳入样本较少,缺乏随访周期,后期有必要扩大样本量与随访时间,以获得更准确的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庆达,贺园,贺宝荣.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强化术后并发骨水泥渗漏的若干问题[J]. 中华创伤杂志,2022,38(3):193-197. 

[2]王群敏,王琴,王飞霞,等.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患者术后多个消化道造瘘的护理[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2,3(2):183-186. 

[3]卢威男,张春燕,李雪梅,等. 共情护理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知觉压力、病耻感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1):78-81. 

[4]程方方,张欢,李嘉宁,等. 结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病耻感对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及造口并发症的影响[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1,28(11):852-857. 

[5]闫媛媛,王斌全,王梦瑶,等. 2015年—2020年肠造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J]. 护理研究,2021,35(7):126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