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重建时机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2

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重建时机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孙昕,黄珊珊,陈奕全

中国人民解放军95795部队保障部卫生队 广西桂林541000

【摘要】目的 研究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重建时机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为82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1.10月到2022.10月,将其分为两组,41例为一组。一组给予早期手术(称为:早期手术组),另一组给予延期手术(称为:延期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早期手术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延期手术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对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患者,在早期进行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重建,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重建时机;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影响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动力稳定的重要结构,它在维持膝关节前向稳定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解剖学上有特定作用,当遭受外力冲击等因素的作用,易出现局部撕裂。有学者提出,多数为前交叉韧带局部撕裂者,特别适合运动需求较高病人,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手术需即刻完成,一些学者提出,膝关节韧带重建手术以伤后3周为宜,这时对损伤结构识别清楚,操作简便。手术时间愈早对解剖结构的识别愈清晰、愈易于修复[1]。3周后损伤解剖层次不清、组织薄弱、缝合困难,因此,本论文将探讨前交叉韧带局部损伤后重建时机对于病人术后膝关节功能之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为82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1.10月到2022.10月,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性别方面对比,男:女=31:10;年龄方面统计,上限:35岁,下限19岁,平均值(24.57±2.43)岁;对照组:性别方面对比,男:女=32:9;年龄方面统计,上限:36岁,下限18岁,平均值(24.64±2.17)岁。对比两组患者上述各资料,差异微弱,P>0.05。

1.2方法

2组手术方法一致,早期手术组在病人伤后3周内完成,延期手术组在病人损伤后3周以外进行。

手术方法:

手术均由1位高年资医师执行。2组均取平卧位,麻醉成功,经膝关前外侧和前内侧人路,关节镜下行病人的诊断性探查,前交叉韧带局部受损与否,可以用镜下证实,通过探钩牵拉及前抽屉试验,可以对残留韧带纤维的量以及质进行评价。当膝关节前内侧束受损时,前抽屉试验以膝关节屈曲20。体位检查时,外侧束的情况,在后外侧束损伤的情况下,前抽屉试验使用膝关节屈曲70。体位检查前,内侧束完整,放松。全部有关解剖结构,经镜检证实是否半月板及软骨损伤。半月板受损的患者,采用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接受软骨清理术。清理损坏滑膜,韧带残端需要保留。术前应小心保护前交叉韧带的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适当剥离和切除半腱肌,将切除半腱肌两端3cm处与一号可吸收线相互交织缝合,沿取半腱肌切开,采用导针定位的方式将导架置入内侧人路部位,定位在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胫骨着点处,开辟直径6~7mm的渠道。设置股骨隧道,前内侧入路放置股骨前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显露股骨髁间窝的外后部,清理髁间窝时隧道的中心定位于前交叉韧带的前内侧束与后外侧束的股骨止点交界处偏后方,制造与移植物径相匹配的骨道。将制备的韧带放入隧道内。带襻钢板将韧带固定在股骨端,胫骨端固接有可吸收门钉。

术后康复:手术后全部病人,全部由专业康复师辅导,开展早期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术后康复训练是关节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早期康复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让关节得到很好的稳定,早日恢复正常的活动,按照循序渐进,由弱到强,灵活机动的原则、不疲劳可以耐受是原则。直腿抬高和主动屈膝训练于手术后的第二天完成。手术后第三天,病人将支具配戴于患肢外展的部位,可以借助拐杖,当患肢没有负重时,就可以开始下地走路。术后一周患肢主动屈曲达90次。术后6周时病人可以在支具的穿戴下充分负重行走,屈膝角度与一般人相同。全部病人术后半年全部痊愈,可以从事正常的生活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采用IKDC评分对于患者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Kneelax值对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前移距离进行评价,Kneelax值采用节动计度测量仪进行测量,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所有治疗相关指标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将其运用t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早期手术组患者手术后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延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n,±s)

组别

n

IKDC评分

Kneelax值

(mm)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早期手术组

41

68.23±5.26

95.43±2.86

1.23±0.76

延期手术组

41

68.24±5.37

91.24±3.27

2.34±1.27

t

0.009

6.176

4.802

P

0.993

0.000

0.000

3讨论

前交叉韧带是关节内韧带的一种,分为前内束及后外束2束,它的主要功能是阻止胫骨前移,限制膝关节的过伸,同时还有局部限制胫骨转动的功能,两者联合使用,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2]。前交叉韧带因其独特的解剖学结构及作用功能,很容易出现撕裂损伤,但以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术后重建为主要的治疗手段[3]。保守治疗的看法是前交叉韧带尚未彻底断裂,手术重建可使韧带损伤加重,在清理受损的组织时,可以破坏正常的组织。但是一些学者的报告,手术重建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是肯定的,并且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时间,可以避免对韧带及正常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4]。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手术重建的时机选择,有关学者关于单侧前交叉韧带撕裂手术重建研究表明,延期手术可使伴发损伤发生率升高,随手术过程延长,尤以半月板为甚、软骨损伤显着加重[5]。说明早期手术有可能降低伴发伤的发生率。一些意见学者提出,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随时间推移,病人可能发生关节不稳,需要重新手术。但是Sun和其他一些学者却提出,早期手术重建可降低韧带所受异常应力,减少松弛的可能[6]

本次研究的Kneelax值的结果表明,早期手术组较延期手术组低,由于Kneelax值是可被评估的,重建前交叉韧带后松弛的程度,因此,早期手术组较延期手术组将来出现韧带松弛的可能性可能更小。在这项研究中,早期手术组的IKDC得分比延期手术组高,提示早期手术对提高病人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对于单侧前交叉韧带局部断裂的病人早期行关节镜重建,可以预防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松驰,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靳丹,余进伟,王斌,陈旭,白伟,郭甲瑞.不同时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1,26(5):379-382.

[2]陈敢真,吴玉宝,陆霆,石跃斌.前交叉韧带损伤不同时期重建对关节稳定性和骨通道恢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2):213-216.

[3]樊建军,张文龙,蔚磊,孙金磊.前方四入路关节镜下一期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12):26-30.

[4]曹庆,邵松,许俊胜,吴小三.两种时机行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手术治疗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20,24(6):424-429.

[5]万宏来.不同时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12):1475-1476.

[6]张振,赵甲军,左坦坦,于杰.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时机[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28(4):30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