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的协调运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8
/ 2

浅析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的协调运行

杨英婵

文山州生态环境局富宁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    云南富宁    663400

摘要:现阶段在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中,环境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其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生态环境监察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生态环境监察、监测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关键环节,其对我国生态环境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既能为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数据信息,又能为民众创造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例如抽样监测准备工作不到位、监测点定位存在失误等矛盾,严重制约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与落实。

关键词:运行;监测;环境;协调;监察

迄今为止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民众日益关心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之初其基础就是要以生态环境为基础,而生态环境的治理则成为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要使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必须不断提高环保投资力度,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体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合理协调环境监察、监测工作的整体水平,现撰写如下。

1协调环境监察、监测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为生态环境全面评估奠定基础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现阶段环境监察、监测的重点已然从瞬时向连续性进行转变。过去环境监测数据大多反映在一个或几个瞬时数值上,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生态环境的干扰状况。通过对生态环境进行持续监测和管理,可以建立起一套生态环境的长效监测系统,为生态环境的全面评估奠定基础。协调环境监察、监测有利于对环境数据实现精准把控,且能够全面优化环境监察的工作效率。

1.2有利于生态环境系统化发展

现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以及环境监测与管理已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发展态势。所谓系统化发展态势即指按照环境污染程度的判断要求对环境质量的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的监测。在监察、监测工作结束之后自然环境会自行系统化发展,这在宏观程度上是有利于生态环境更为平衡[1]。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监察工作,二者相辅相成且在各地区日趋追求环保的大理念下逐渐被广大民众所提及,从宏观视角来看有利于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

1.3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在自然界长期发展过程中,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而生物的改变则是该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种群、个体、群落等组织层面上的生物变化,也是生态环境变迁的标志。在生态系统层面上运用各种技术对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反应、人为作用的反应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帮助民众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此同时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变化规律、发展趋势进行了解以及为生态环境问题预测、预报打下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适合于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和方法,从而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真正的改善,国家经济和社会也会和谐进步。

2、现有环境监察、监测工作存在的矛盾

2.1工作协调问题

现如今虽然环境监测和监察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我国并未将这两个部门的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当前环境监管体系中,这两个部门的合作互动关系并没有得到良好展现,这也是制约环保工作的主要因素。从现阶段各地区环境监察工作实践中可以看出,各部门间的协作内容并不多,这两个部门的职能相互独立会对环保工作的开展造成负面制约,倘若环境监察工作缺少由监测部门所提供的专业数据,其就很难将自身执法职能贯彻到位,也就很难实现对环境的保护。而环境监测部门倘若不与监察部门相配合,其所获得的各种环境数据将会变得毫无意义,从而导致数据资源的浪费,也就不能使环境污染信息数据得到充分地利用。

2.2抽样监测准备工作不到位

现阶段国内部分生态环境监测现场取样工作由于抽样前的准备工作尚不完备,故而在选择取样地点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并未准备特定的监测计划,对于监测现场的不稳定因素也尚不明确。抽样监测之前准备工作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监测人员专业知识不到位导致的[2]

3、环境监察、监测工作协调优化对策

3.1构建新颖协调发展格局

在进行环保工作的同时,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也要与时俱进,对工作方式进行更新可以有效地优化工作效率。在社会、经济飞速进步的情况下,环境监测部门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地引入新颖科技、新颖仪器以提升其检测效能,拓宽其检测领域,为后续环保工作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可以引入一批便携监控装置,采取实地监控及时地优化监控资料,提高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健全数据收集机制,构建环境监察、监测数据库让工作人员可以携带便携监测设备对各种环境中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逐步拓展环境监测范围,最终构建出完整的环境监测信息库。同时也要对监察、监测所辖区域有一定的认识并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要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就必须针对经常发生的环境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督计划。在环境监测工作模式的持续优化过程中,应急监测机构也能够很好地借助监测数据库和先进设备快速地给出环境监测报告。因此环境监察部门就可以通过丰富的应急预案进行环境监察、监测整改工作,从而优化二者之间的协同运作。

3.2构建完善的监测体系和标准  

在自然环境中倘若想建立长期生态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就务必确定工作人员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和能力并及时找寻工作环节存在的问题。环境监测管理层必须具备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教育培训经验,且兼具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生态环境监测相关工作经历超过4年之上。

构建长期的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督检查重点是现场试验取样仪器、样品保存和制备仪器、实验室分析、资料处理等。现场试验取样仪器设备、样品保存和制备仪器设备、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仪器设备必须按照环境监测部门执行的环保标准要求,规范使用、科学维护监测仪器,防止仪器设备由于受到污染而发生性能故障。尤其是在设备投入运行之前要按照相关监测规范对主要指标进行核查、记录,确保设备状况符合环保工作的需要。日常工作也可以采用随机抽样等方式对监测所需仪器设备、辅助设备类型、数量进行抽样检验并确认仪器拥有明确的产品铭牌、计量鉴定证书、有效校准报告、校准周期表,校准报告必须由国家法定认可的计量检定单位出具。

3.3健全监察、监测协调机制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工作的功能是互相独立的,但也是互相联系的,唯有这两个部门功能协同互动方才可以做到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优化对监察手段、技术的利用率,加大对环境监管工作的执法力度,全面贯彻落实环境监察管理。为此要重视二者的功能联系,建立二者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二者各自优势实现共同的环保目标。现如今监察、监测部门协作频率并不高,两者在最终的出具报告环节却是相辅相成的,协作功能不强就会导致后续工作开展效率并不高,因此生态环境部门应该对各地区环境监察、监测部门、机构工作状况进行全面地调研以获得环境发展预报信息,依据两个部门的实际能力来设定联动机制,对协作内容进行规范化调整并对协作要求进行精细化明确,从而强化两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优化环境保护水平。

3.4构建执法监测、监察联动工作机制

为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执法监测、监察队伍的工作效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建立健全执法监测、监察联合工作机制,拟定计划,明确日常执法监督检查、专项执法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信访投诉举报调查等方面执法监测、监察联动的工作范围。强化联合执法,化解群众反映涉及环保的热、难点问题,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执法力度和执法频率,有序开展执法监测、监察联合联动机制,建立重大问题会商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和联合培训学习制度,通过构建衔接紧密、灵活高效的工作制度,进一步提升环境执法效能,切实做到精准执法、科学执法、依法执法。

结束语

生态环境监察、监测工作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亦是人民群众保障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由于生态环境监察、监测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监察工作难题,这就需要监察、监测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协调措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稳定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敏.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联动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2(17):79-81.

[2]陈勇.关于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运行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2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