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焦软镜对屈光参差性近视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7
/ 3

多焦软镜对屈光参差性近视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武晓丹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妇幼保健院 734000

摘要

目的:多焦软镜屈光性对儿童近视双眼视力的影响观察多焦软镜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对60例3~12岁屈光性近视儿童进行研究,观察组30例配戴多功能软镜,对照组30例配戴框架镜,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同时观察宽视和立体视的变化。

结果:同期视力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观察组视力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3个月,6个月,1年后融合功能较治疗前提高P>0.05。

结论:框架镜相比,多焦软镜对屈光性近视眼儿童双眼视力的恢复有更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多焦软镜,屈光参差,视功能,近视

 


近视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2000年全世界有14亿人患有近视。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8亿。其中10亿是高度近视。全球近视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至2020年,发病率从28.3%上升到34.0%,增幅为20%。虽然近视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近视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视患病率因年龄,性别,地理位置和民族而异,东亚65.3%和环太平洋高收入地区66.3%将成为全球近视患病率最高的地区。在早期儿童中,中国所在的东亚学龄儿童近视患病率为73%,北美学龄儿童近视患病率高42%,但非洲和南美儿童的患病率不到10%。在我国,近视年龄越来越小,上海市儿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6岁以后,近视患病率逐年上升。近视患病率从10岁的5.22%急剧上升至52.17%,与同龄白人儿童相比,近视患病率上升较快。其他研究还探讨了其他影响因素,如工作太近,受教育程度高,参与户外活动的时间减少等。

1.研究对象

1.1病例来源

60例患者均为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到中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验光门诊就诊的患者。

1.2病例的研究标准

选择标准:3-12岁儿童矫正视力同年龄儿童,双眼屈光度为球面透镜1.50 D圆柱透镜1.00 D球面透镜屈光度为1/2D圆柱透镜屈光度-0.50-10.00 D。根据伦理委员会的规定,柱形透镜的K值平均小于40D~47D。监护人理解和接受测试内容,并在解释后自愿签署书面同意书

排除标准:糖尿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弱视斜视圆锥角膜眼手术常规裂隙灯显微镜与眼病。

1.3研究方法

1常规检查①眼压眼压计连续三次测量眼压。平均眼压值为10-21mmhg。眼间眼压差不超过5mmhg。裂隙灯检查眼睑,睫毛,结膜,角膜前晶状体,玻璃体,从右向左,从胶水到鼻,向后检查,以清除眼前部病变。

2眼线先采用33cm角膜反射法交替遮盖法和遮盖法,准确判断受试者是否存在显性斜视,计算斜视程度;再采用33cm和5m普利玛+遮盖法,测量患者卡伯角和无斜视的斜视程度。

3眼动用手电筒检查受试者在单眼和双眼九个方向上的眼动

4视力检查室采用国际标准对数E型视力图灯箱,亮度足以使视力图保持在5米以内。用横隔膜遮住左眼。别碰我的眼睛。自然睁开眼睛,直视。自上而下识别,将一半以上的视力误读到一行,然后在上一行记录受试者远视,转换成LogMAR视力,重复呼吁步骤。

1.4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视力及立体视觉的变化。观察治疗一年后近,远立体视觉使用率的变化。分析年龄,性别屈光不正与立体视的关系

2观察两组配戴眼镜前后视轴及近视度的变化

3记录配戴多功能软镜片前和配戴1年后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评价统计软件SPSS25.0测量数据用X±S表示,计数数据用百分比表示,各组数据的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采用Kruskal-Valais排序检验,量化变量比较二次协方差分析,不符合方差齐性的数据进行统计评价,治疗前后采用立体视觉卡方检验,立体视觉近似概率法同时进行视觉融合函数。采用卡方检验和精确概率方法比较近立体视习得率与年龄,性别,屈光不正及立体视恢复的关系。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多焦软镜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的有效性

2.1.1治疗前后视力的变化

两组均在戴镜一年后随访,治疗前后视力变化见表6,观察组30例60眼戴镜前视力为0.06±0.07,戴多功能软性眼镜后视力提高有统计学意义。戴眼镜一年Z=-4.796P<0.05。配戴框架眼镜后视力无明显改善。配戴前F=0.463P>0.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配戴多功能软镜组一年视力明显高于框架镜组,统计学差异F=9.463P<0.05。

2.1.2治疗前后近视度数的变化

两组均在配戴眼镜1年后随访,治疗前后近视度变化见表7,观察组60只眼配戴眼镜前平均近视度为-2.93±1.94 d,配戴眼镜1年后平均近视度为-3.26±1.92 d。F=0.853P>0.05。对照组增加0.325 d,30例患者60眼配戴眼镜前平均近视率为-2.75±1.97 d,配戴眼镜1年后平均近视率为-3.57±1.98 d。配戴框架眼镜后近视明显增加,F=5.269P<0.05,增加0.83±0.16。配戴眼镜前后两组近视率无统计学差异,F=0.276P>0.05 F=0.778P>0.05框架镜组配戴眼镜1年后近视增加量大于软镜组,有统计学意义F=313.274P<0.05。

2.1.3治疗前后眼轴的变化

观察组30只眼戴镜前平均眼轴为23.94±1.037 mm。1年后平均眼轴为24.26±0.95 mm。但治疗前后F=3.282P>0.05增高±0.116 mm镜架组30眼平均值24.01±0.980 mm。一年后眼轴平均值24.57±0.903 mm.F=10.604P<0.05,增高值O.560±0.126 mm。配戴眼镜1年后框架镜组眼轴增大F=3.264P>0.05,大于软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89P<0.05。

2.2多焦软镜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的安全性

2.2.1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

对30例长期使用软性晶状体的患者进行了角膜中心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观察。配戴眼镜前后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戴眼镜1年后角膜上皮细胞平均密度为3477.1±300.7/m,戴眼镜前后无统计学意义F=0.005P=0.941。

2.2.2记录配戴多焦软镜期间患者出现的角膜和结膜的并发症

30例多功能软性晶状体患者去年按计划来院,记录时出现并发症。通常是由于过早摘除或配戴晶状体,以及护理方法不当造成的。角膜上皮斑块:0型16例,I型11例,II型2例,III型1例,I-II型角膜斑块多见于儿童及父母不能取出或配戴,超长钉可导致角膜损伤或徒手取出。建议儿童和家长在1-3天内停止配戴镜片,使用眼霜促进角膜上皮化和抗生素治疗。第三例在与同伴玩耍时用利器治疗,如前所述。结膜充血4例。

3讨论

3.1多焦软镜对屈光参差性近视青少年儿童双眼视的影响

望远镜图像尺寸小于5%是最基本的条件。②眼睛能同时感知异物和视网膜相关点的图像而不抑制其变化。双眼黄斑中心的焦点。眼睛有一定的融合能力。

目前用于干预近视进展的各种方法都是以视网膜离焦理论为基础的,近视离焦可能是目前许多近视控制策略如角膜角化症的主要机制。基于该理论设计了周边离焦软镜和周边离焦框架玻璃。视觉信号反馈是正视化发展过程中影响人眼视觉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视网膜周围的眼球在调节眼球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史密斯等人发现,在猴眼中,刺激黄斑焦点的视觉信号即使被阻断,也不影响眼球的正视过程,而周边视网膜可精细调节眼球的正视过程,调节眼屈光不正的发生和发展。在2009年Smith等人的另一项研究中,给恒河猴的一只眼睛配戴-3.0 D特制眼镜,经过特殊的镜片处理后,猴眼的鼻视野出现了相对远视和离焦现象。猴鼻视野限制的周边屈光度的变化随着对侧视网膜黄斑深度等眼参数的变化,认为视网膜周围远视性离焦是近视度数和眼轴增大的主要原因,周边视网膜脱离者更容易发展为近视。相反,周边视网膜形成的周边近视焦点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眼轴和近视的生长。例如,一些研究人员发现角膜塑形术可以将视网膜周围的相对远视转变为相对近视。配戴OK镜片时发生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变化被认为是OK镜用于近视控制的理想机制,但将近视眼眼轴生长与相对周边屈光度变化联系起来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3.2多焦软镜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发展的有效性观察

多功能软性角膜接触镜和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的特点是满足配戴者的中心视力,增加配戴者周边视网膜的近视焦点,降低周边远视焦点,以达到预防和控制近视进展的目的。

本观察所用的多功能软透镜透镜交替采用同心圆设计,中心部分依次分布校正区和离焦区,并覆盖瞳孔区。矫正单元提供清晰的视觉。中心区在视网膜上不断产生近视。每个同心圆环提供+3.00 DS的离焦量。

本文所讨论的周边离焦条纹透镜DIMS(离焦注入复用透镜不同于普通的双焦或渐进复用透镜,它是根据近视眼离焦原理,由一组中心光学区和一组++3.S的OD小圆盘状正透镜组成,用以矫正近视。与使用药物或配戴隐形眼镜相比,这种介入方法简单,侵入性强,为近视的控制提供了另一种治疗方法。临床工作发现,近视配戴普通单光框眼镜,双焦镜片或渐进性多焦镜片对青少年儿童近视进展的控制作用不大。兰姆在其他研究中发现配戴DIMS镜片可延缓近视的进展,并测试近视儿童的眼轴延长度,8~13岁(10.19±1.46)近视儿童的总增加率为0.21±0.02 mm。另一项配戴周边离焦镜的日本近视儿童研究,研究者平均年龄为9.58±1.51岁,采用不同设计的周边离焦镜(PDMLs),2年后周边离焦镜组的轴长为0.73±0.04 mm,与本研究一致,提示近视防治效果可能受年龄晶状体设计等因素影响。本研究发现,幼儿配戴周边离焦软镜是治疗该年龄段近视的较配戴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的低轴度或更好的选择。近视进展的速度与年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系统的观察和研究。

3.3多焦软镜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发展的安全性观察

本研究采用开窗自动验光仪检测两组儿童治疗前后视网膜屈光度的变化,发现两组儿童配戴眼镜后的周边相对屈光度值均明显高于基线水平的近视位移。凯思林等人的实验证实,无论配戴双焦多焦和周边散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周边视网膜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近视眼散焦,且散焦程度与镜片设计的差异和附加程度的不同有关。我们将隐形眼镜与边缘离焦设计框架眼镜进行比较,发现配戴隐形眼镜的周边近视的离焦量大于框架眼镜,或可预测近视的防治效果。桑卡里杜格等人对7~14岁近视儿童的研究,采用专门设计的软性隐形眼镜降低周边远视离焦,与普通单光框架眼镜比较,一年后离焦软形眼镜组和框架眼镜组的轴向变化分别为0.27 mm和0.40 mm,实验数据与本研究的轴向增长相似。本文DIMSs组数据结果显示,相对周边屈光度与普通单光框眼镜相似。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测量了近视儿童配戴正角化和单光框眼镜后相对周边屈光度的变化。但由于眼球距离,前倾角等光学变量的测量误差比较大,不同研究中对周边屈光度的测量方法和手段也不尽相同,因此周边焦点范围内的视网膜行为仍有待深入研究。

总之,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在保持视力的同时,增加了视网膜周围的相对近视程度,说明角膜接触镜是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一种方法。当然,对此类隐形眼镜进行更大规模,更长期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在保证其影响强度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与隐形眼镜有关的眼部并发症,确保佩戴安全。

结论

1与框架镜相比,多功能软镜对屈光性近视眼儿童双眼视力的恢复有更有效的作用。治疗时立体视觉恢复快于近距离立体视觉恢复。儿童年龄越小,立体视觉恢复越好。立体视觉恢复率与屈光不正程度成反比。

2框镜片比多功能软镜片能更有效地减缓眼轴和屈光度的增长。配戴多功能软性镜片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近视的进展。

3短期内配戴多功能软性镜片不会引起严重的角膜结膜并发症,对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1]王莹,吴晓兰,周磊,金霞,忻丹丽,张晓瑾.减少旁中心离焦软镜治疗儿童近视的疗效及对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1):1863-1865+1869.

[2]杜婉丽,吴彩云,梁刚,张瑜,马小英,连露露.多焦软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09):1305-1308.

[3]潘一果,保金华,李雪,黄莹莹,陈浩.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对周边屈光度及周边角膜屈光力的影响[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21,23(09):662-668.

[4]林惠玲,江帆,郑辉浒,吴戈,许斌敏,姜珺.儿童青少年配戴多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调节聚散功能的影响[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21,23(09):669-674.

[5]张莹,荆丽丽,杜显丽.近视儿童配戴周边离焦软镜后眼客观视觉质量变化[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21,29(01):8-12.

[6]Schulle Krystal L,Berntsen David A,Sinnott Loraine T,Bickle Katherine M,Gostovic Anita T,Pierce Gilbert E,Jones-Jordan Lisa A,Mutti Donald O,Walline Jeffrey J.Visual Acuity and Over-refraction in Myopic Children Fitted with Soft Multifocal Contact Lenses.[J].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ptometry,2018,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