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在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6
/ 2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在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

 ,郑霁鑫,佟志远

大庆市第四医院  163712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在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3年3月本院神经外科和老年病科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13例纳入研究,均予以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分析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45±4.12)min、(4.56±0.85)d;治疗后白细胞介素、皮质醇、去甲上腺素,优于治疗前(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46.15%(6/13)。结论 对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者,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能改善应激反应,并发症轻微。

【关键词】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Methods Thirtee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admitted to the geriatrics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9 to Mar 2023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ll of them were subjected to 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 to analyze the effect.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 stay were (23.45 ±4.12) min and (4.56 ± 0.85) d, respectively. Interleukin, cortisol and noradenosine after treatment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46.15% (6/13). Conclus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 can improve the stress response, with mild complications.

【 Key words 】 Old age;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区的一种短时间、反复发作的疼痛,多见于中老年人,以电击、撕裂等疼痛为临床特征【1】。经皮球囊加压(PMCs)是一种有效的加压方法,可有效地切断三叉神经痛的传导途径,从而有效地控制三叉神经痛爆发的“扳机”。PMC因其安全、低风险、疗效可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年龄偏小的 TPN,由于其良好的临床基础,可以提供多种手术方式,但对于70岁以上的 TPN,由于其本身存在多种疾病,导致其不能承受 MVD,这时, PMCs成为 TPN手术的首选【2】。在此项研究中,着重对 PMC应用于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神经外科和老年病科2019年5月-2023年3月接收的1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进行研究,纳入者1)与该疾病相关临床标准相符;2)年龄54岁以上;3)了解内容,签署同意书。排除1)继发性三叉神经痛;2)脏器功能存在严重障碍者。本组男8例,女5例,年龄54-87岁;患病时间10年最长,3年最短,平均(6.64±1.02)年。

1.2 方法

术前用0.5mg阿托品常规注射,以防止三叉神经心脏反射的发生,麻醉插管后取仰卧位(条件许可给予喉罩以缓解手术后的不适感),头放在自然的正中位,C臂X线机正侧位图像结果显示,两侧骨性外耳道充分吻合,使用Hartel前入路法,患侧口角外侧2~3cm处入针,以C臂X线相机的正侧位监控为导向,用14号穿刺针在卵圆孔内刺入,针尖到达卵圆孔后,退出针芯,导入4号Fogarty球囊至Meckel腔,退出球囊导丝,慢慢地将非离子造影剂注入球囊,一般充盈量为0.45~0.85ml,一边注入对比剂,一边检查球囊形状和部位,根据显影情况,适时放空球囊,调整导管的位置,一直到理想“梨形”的产生,保持充盈约3min,排空球囊,并且随着穿刺针的退出而同步退出,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5~10min左右后,给予无菌敷贴遮盖穿刺点,循序唤醒患者并进行处理。

1.3 指标观察

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并于术前、术后,采集4 ml空腹静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白细胞介素(IL)-6、皮质醇(Cor)、去甲上腺素(NE)水平进行检测。在随访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18.0处理数据,(±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分析手术相关指标

纳入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23.45±4.12)min,平均住院时间(4.56±0.85)d。

2.2分析治疗前后的应激反应

治疗后各项指标更优(P<0.05),见表1:

表 1 比较应激反应指标(±s)

组别

例数

NE(ng/L)

Cor(ng/ml)

IL-6(ng/L)

治疗前

13

320.52±18.24

162.45±20.34

60.45±9.24

治疗后

13

275.45±30.12

122.46±15.41

39.21±5.36

t

4.615

5.650

7.169

P

0.000

0.000

0.000

2.3分析并发症情况

随访发现,发生面部麻木的有4例,咀嚼无力的1例,口唇疱诊1例,并发症率46.15%。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为临床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182/10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及饮食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本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目前还不是很明确,多由于三叉神经受邻近血管的压迫而引起,长时间的血管压迫可使血管和蛛网膜发生粘连,诱导三叉神经发生脱鞘病变,即短路,有阵发性面部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3-4】。目前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如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封闭及外科手术等。当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选择什么样的手术方式来解除对责任血管的压迫,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为临床重点。

PMC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破坏大、中、小的有髓的神经纤维来实现的,而不影响角膜的无髓的神经纤维来实现【5】。对于基础条件一般、不愿接受开颅手术的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该机制具有操作安全、快速有效、技术易行等优点,是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手术方式。原发三叉神经痛有别于一般的疼痛,其发生与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和氧化应激有关。而且,不管是哪一种,都会引起条件性的交感-副交感反应,从而使身体的应激反应更加强烈。NE (NE)是一种神经激素,主要由肾上腺和交感末梢分泌,又被称为“应激素”,而IL-6 (IL-6)是一种可反应外伤性应激反应的物质【6】。我们发现,手术后患者的血清 NE, Cor,IL-6较手术前有显著的变化。表明 PMC可以减轻患者的压力反应。与开颅术相比, PMC术后的并发症相对比较少,大部分患者通过后期的康复训练,可以在半年到一年之内痊愈,主要表现为面部麻木。本文认为,“梨形”球囊在手术中占很高的比重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因素,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也不一样,但多数在术后6-12月就能完全康复。还有可能会出现咀嚼肌乏力、口唇疱疹等症状。

综上所述,对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者,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能改善应激反应,并发症轻微。

  参考文献

[1]房建忠,廖声潮,邵长江,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的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09):858-861.

[2]胡强, 俞文华, 杜权, 等. 微血管减压术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 治疗复发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15 (1): 26-30.

[3]邹建军,马逸,王斌,等.高危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介入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08):592-594.

[4]冯昕,薛祎腾,黄忻涛,赵学明.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6):49-53.

[5]王长明,关占颖,蔡长华,张静,等.经皮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三  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04):297-300.

[6] 闫先侠, 张三鹏, 权俊杰, 等.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 叉神经痛术中监测囊内压力的初步探讨 [J]. 山西医科大学学 报, 2020, 51 (6): 58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