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断治疗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1
/ 3

摘要目的:研究胃肠手术治疗结束后肠外瘘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20191月至2022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肠外瘘疾病的患者当中,随机无目的性地挑选出100名参与到这一次实验研究过程当中,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应用手术治疗的方式给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给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几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其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6%,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其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结论:对患有肠外瘘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有更好的实际治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所以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肠手术;肠外瘘;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胃肠道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手术后的胃肠道功能恢复问题也经常受到关注。手术创伤、麻醉药物、恶心呕吐等因素都可能对胃肠道功能恢复造成影响。胃肠手术结束之后会出现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肠外瘘是不良反应的一类,当肠道内部与体外存在着异常的通道连接时,肠道内物质就会通过这一通道泄漏到体外,进而导致出现肠外瘘问题。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能够看到,手术治疗导致的肠外瘘问题占据全部肠外瘘疾病的八成左右[1]。近些年,肠道外营养以及水电解质的平衡在临床研究上有较大的进步,这也有效降低了由于肠外瘘疾病导致的患者死亡,本文主要研究胃肠手术治疗结束后肠外瘘的临床治疗方式,以期能够有效降低肠外瘘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现将实验研究汇报如下:

1研究资料与研究方式

1.1研究资料

20191月至2022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肠外瘘疾病的患者当中随机无目的性地挑选出100名参与到这一次实验研究过程当中,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参与这一次实验研究的标准为:第一,经过医院病理检查诊断确诊患有胃肠疾病的患者;第二,意识清晰,能够进行正常语言交流沟通的患者;第三,自愿参与这一次实验研究并对实验内容了解掌握的患者;第四,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不得参与这一次试验研究:第一,除胃肠疾病以外还患有其他危急重症的患者;第二,内脏器官例如肝脏、肾脏等有严重功能缺陷的患者;第三,患有精神类疾病,无法进行正常语言交流的患者;第四,实验研究过程当中中途退出的患者;第五,临床资料有缺失的患者;第六,没有监护人的患者[2]。对所有参与这一次实验研究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并未发现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不具备研究价值,所以可以进行对比。

1.2临床实际表现

患有肠外瘘疾病的患者在手术治疗结束之后通常会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腹部胀痛、高热发烧等情况,在引流的过程当中,引流管内流出来的液体为胃液、胆汁、小肠液、大肠液等消化液,引流的液体量不固定,会出现有局限性、弥漫性的腹膜炎等情况,并且患者体内还会出现水电解质平衡丧失以及酸碱平衡丧失等情况,营养障碍以及内脏器官功能出现衰退也是这一类型疾病常见的症状。

1.3诊断疾病的方式

对于肠外瘘疾病的诊断,必须要严格依据患者实际表现以及腹腔引流液量的多少以及引流液的性质来明确,另外,还要让患者进行B超检查以及消化道造影检查来进行诊断,以多种方式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肠外瘘疾病。

1.4研究方式

应用手术治疗的方式给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给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内容包含:第一,一般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之前要禁食一段时间,之后治疗过程当中进行营养支持,在禁食的同时还要有效降低胃肠系统的压力,减压时间为三周;患者入院之后,医护工作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身体全面检查,对于患者体内紊乱的水电解质要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患者体内酸碱达到一定的平衡,对患者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要在患者的颈部右侧进行静脉穿刺处理,之后将导管插入穿刺孔,再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这一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补充患者恢复健康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微量元素以及其他类型的营养物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肠道内部的营养水平[3];第二,在对患者进行引流处理的过程当中,要确保引流管通畅无堵塞情况,避免出现感染现象。肠外瘘发病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导致腹腔炎,进而将会导致体液出现渗出或者是脓肿问题,一旦出现这种类型的问题就要依据渗出液体的量以及脓肿的严重程度来合理放置三腔管进行引流处理,同时还要对患者的腹腔进行冲洗,冲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医护工作人员要依据引流液以及血液的药敏测试结果来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第三是应用生长抑制素进行治疗,应用14肽生长抑制素混合0.9%的氯化钠注射液或者是应用8肽生长抑制素混合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选择,应用生长抑制素治疗的时间不小于

14[4]

1.5实验研究标准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患者的病情没有出现继续恶化的现象,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则可以判定为治疗有明显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患者病情有一定的改善,能够尽快康复则说明治疗有效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患者的病情没有发生好转甚至出现恶化,则说明治疗无效。

1.6统计学处理方式

应用spss20.0应用软件对实验研究过程当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如果P<0.05则说明结果差异较大,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有50名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的患者有30人,占比为60%,治疗有效果的有19人,占比38%,治疗无效的有1人,占比2%,治疗总有效几率为98%;对照组有50名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的有21人,占比42%,有治疗效果的有19人,占比38%,治疗无效的有10人,占比20%,治疗总有效几率为80%,结果对比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详情见表1

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表[n(%)]

组别

患者人数

有明显效果

有效果

无效果

治疗总有效几率

实验组

50

3060%

1938%

12%

4998%

对照组

50

2142%

1938%

1020%

4080%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对比

实验组50名患者治疗结束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共有3人,器官功能衰退1人,霉菌感染1人,其他情况1人,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6%,对照组50名患者治疗结束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0人,器官功能衰退3人,霉菌感染4人,其他情况3人,对照组治疗结束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为20%,其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详情见表2

2 两组患者治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对比表[n(%)]

组别

患者人数

器官功能衰退

霉菌感染

其他

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

50

12%

12%

12%

36%

对照组

50

36%

48%

36%

1020%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肠外瘘是指肠道与皮肤或其他器官之间的异常通道。肠外瘘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说消化道疾病:例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会导致肠道炎症和溃疡,这些炎症和溃疡可能穿破肠道壁,形成肠外瘘。比如说,消化道手术:某些消化道手术(如肠切除术、胃肠吻合术)可能导致肠道穿孔或肠道切口未完全愈合,从而导致肠外瘘的形成。比如说,肿瘤:肿瘤的生长可能穿过肠道壁并侵犯周围组织,形成肠外瘘。比如说,外伤:严重的外伤,如腹部创伤或手术操作失误,可能导致消化道穿孔和肠外瘘的形成。比如说,感染:某些感染(如结核病、淋巴管扩张症)可能导致肠道组织受损和炎症,进而形成肠外瘘。另外还有其他疾病:一些罕见的疾病,如克利格(Klippel)-佩特瑞(Pierre)综合征和克罗纳赛(Cronkhite)-加纳(Canada)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肠外瘘的形成。但是导致出现肠外瘘问题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血液供应不足,十二指肠属于血液供应的边缘区域,一旦出现较大面积的消化道溃疡现象,处于不健康状态的组织就无法完全切除,局部的血液供应也会由于接受了胃大部切除手术的影响导致进一步的不足,十二指肠残肠区域以及溃疡问题的愈合速度将会越来越慢,患有肠外瘘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当中会导致患者肠系膜产生过度分离的问题,因为吻合口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将会导致吻合不良现象出现,最终将会导致吻合口瘘现象发生。总之,肠外瘘的形成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5]。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肠外瘘,并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积极影响。

肠外瘘疾病一旦病情严重就有可能导致患者部分内脏器官功能出现衰退,如果发生肠外瘘现象,患者消化道内部的物质将会流向腹腔,进而将会出现腹膜炎,一旦腹膜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腹腔脓肿问题,这样一方面将会导致感染问题迅速扩散的患者全身,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患者肠外瘘痊愈的速度越来越慢。绝大部分患有肠外瘘疾病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感染,所以必须要尽最大可能降低肠外瘘疾病死亡的可能性,要想提高患者存活率就必须要预防感染问题,如果肠外瘘的流量相对较高,应当要对肠道液体的流失量进行精准统计,进而合理有效快速地补充水分以及电解质,等到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要对患者应用营养支持进行治疗,治疗肠外瘘的关键因素就是要有效降低肠外瘘口溢出液体量以及消化酶的浓度[6]

肠外瘘疾病患者应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这一方式就是在患者手术治疗两周之后对患者右颈进行穿刺处理,之后进行引流,在引流的过程当中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肠道的营养水平,患者肠道能够更好更快地恢复健康,在引流过程当中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炎症问题,医护工作人员要及时应用抗感染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且要对患者的腹腔进行持续冲洗,应用这一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炎症扩散的速度,通过对患者的腹腔进行持续冲洗,能够将患者肠道内已经坏死的组织快速排出体外,能够加快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

[7]

在手术后的治疗过程当中,加强营养补充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对于胃肠道手术患者,特别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辛辣、油腻等食品。同时,需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摄入,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机体恢复。中医护理方法如中药调理可以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的恢复,从而加速术后康复过程。例如,常用的具有调理脾胃功能的中药有白术、陈皮、茯苓等,可以促进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帮助恢复身体机能。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合理营养补充和中药调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本次试验研究实验组有50名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的患者有30人,占比为60%,治疗有效果的有19人,占比38%,治疗无效的有1人,占比2%,治疗总有效几率为98%;对照组有50名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的有21人,占比42%,有治疗效果的有19人,占比38%,治疗无效的有10人,占比20%,治疗总有效几率为80%,结果对比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实验组50名患者治疗结束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共有3人,器官功能衰退1人,霉菌感染1人,其他情况1人,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6%,对照组50名患者治疗结束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0人,器官功能衰退3人,霉菌感染4人,其他情况3人,对照组治疗结束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为20%,其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对患有肠外瘘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有更好的实际治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所以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亮刘晓斌刘洪涛.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断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9):119-120.

[2]张凯刘学胜.39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5):873.

[3]王永泉.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44-45.

[4]代金学.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断治疗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7):170-171.

[5]李玉华谢玉萍赵荣芳等.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在胃肠手术后的应用研究[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究会中华高血压杂志社.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论文综合刊.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论文综合刊2015:504-505.

[6]陈甫江.43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治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3):109.

[7]程远建,王明泽,王群先.45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0):135.

作者简介:王清锋1973.8-,男,汉族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