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9
/ 2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教育

杨梦婷

身份证号:530112198810043223

摘要: 个人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环境的重要作用,在许多情况下,家庭对人的影响最早,也是最持久的环境因素。同时,个人一生的发展也发生了家庭角色的转变,因此家庭在不同阶段的影响不同。此外,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不仅能够伴随其一生,而且能够跨越几代人,产生代际传递;而家庭造成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内部,还能够延伸到家庭之外的系统,如同伴关系、社会适应等。虽然目前有关家庭教育的科普读物和经验性论述大量存在,但这些内容多是作者针对自己子女或基于少量儿童样本的日常观察总结而来的,或是通过经验综述而来的,缺乏科学的检验。总结通过实证研究证实的家庭理论或假设可以弥补该方面的不足,同时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庭教育

引言

目前,家庭仍然是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重点,进一步深入广泛的研究无法得到现有理论的支持。总结和综合现有的理论和模型,研究人员普遍处于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中、总体家庭环境以及个体环境交互作用三个视角,对家庭如何影响个体发展进行解释。因此,本文将基于这三个视角,对家庭领域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与模型的主要内容及近期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的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1、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概述

在当今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中,许多孩子是在被宠坏的劳动环境中长大的,这导致了一些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社会行为和情绪问题。目前很多幼儿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和同伴争吵、打架的情况。在平时的活动中自私自利,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难以和同伴友好相处,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伴起争执。同时,还喜欢搞破坏。第二,习惯问题。目前的儿童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良习惯。首先睡眠不规律,调查显示,有   的儿童睡觉时间在晚上  点之后,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其次饮食不规律,很多儿童吃饭随心所欲,不想吃就不吃,饮食时间极为不固定,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第三,学习问题。有很多儿童在幼儿园活动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同时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学习方面极度缺乏自信。

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教育策略

2.1 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

现有的家庭理论主要源于西方国家,而我们的文化、家庭结构、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等与西方国家比较不同。有研究人员指出,一些家庭理论可能缺乏跨文化适用性。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基于我国被试群体,结合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模式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进而对理论与模型进行验证与补充,以增加现有理论与模型的适用性。除此之外,应紧密结合我国现有政策,在三孩生育政策、“双减”政策等背景下,综合以我国家庭为对象的研究,探寻其中特有的规律,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理论体系。

2.2开展国内家庭教育实证研究

家庭理论对家庭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决不能只停留在实证和理论层面。绝大多数现有理论和模型的提出和验证都是基于西方的试组,这些理论与模型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运用于我国家庭,还需要大量实证研究对其进行分析验证。此外,一些理论与模型虽然提出了家庭中各成分可能的影响路径,但部分路径尚未得到充分的验证。未来可以对模型中的作用路径进行检验,丰富相应模型的实证研究。必须深入理解家庭理论,开展各项家庭教育实证研究,推进研究成果转化,以应对新时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和教育模式的发展。

2.3、科学开展家庭教育的对策

父母希望孩子保持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对孩子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能够站在孩子一边思考,理解孩子,以此促进和谐的家庭关系,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幼儿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健康成长。对于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和谐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形成。想要让家庭氛围积极健康,那么家长首先就要正确处理自身的关系,不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家里来,父母双方也应该尽量避免争吵,通过和谐的方式解决问题。家庭成员间应该是相互关心、彼此爱护的。同时,家长给幼儿的爱应该是适度的,对于幼儿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应该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让儿童能够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第二,家长应该端正思想,创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养的方式。在新时代,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家长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够将成绩作为评价儿童的唯一标准,应该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对儿童进行评价,积极鼓励儿童,增强儿童对于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同时,家长在儿童犯错误时,不应该对儿童进行打骂,而是应该采取说服、讲道理的方式,让儿童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第三,家长应该重视提高自身的素养。首先,家长要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给儿童营造积极乐观的成长环境,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儿童。其次,家长应该不断学习,研究一些教育学以及心理学专著,了解正确教育儿童的方法,让儿童能够在科学的教育方式下健康成长。第四,家长应该重视和儿童的沟通。通过沟通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儿童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给儿童更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家长应该和孩子成为朋友,每天都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和爱护。比如,幼儿放学回到家,家长可以主动询问孩子在学校中发生的事情,了解孩子在学习和社交中是否存在问题,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家长还可以定期和孩子进行谈心,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同时,家长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及时观察孩子的状态,如果发现孩子状态不对,要耐心询问,和谐沟通,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第五,家长应该尊重儿童的想法。家长不应该认为幼儿还小,就忽视了幼儿的想法。幼儿是家庭的一员,他有表达自己意见和想法的权利。家长应该树立平等的观念,对于家庭中的一些事情,可以适当听听幼儿的想法和建议,让幼儿有被尊重的感觉,这样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更加尊重他人。第六,家长应该对儿童进行科学的管理。当今社会,互联网得到了普及。家长必须能够认识到网络对儿童的影响,严格控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上网的时间。同时也要了解儿童上网的内容,避免儿童看一些影响其三观的视频。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减少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放下手机,多陪伴幼儿,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4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

近年来,我国提出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机制,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我国教育部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重视家庭教育,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未来五年乃至2023年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其中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家庭领域的相关理论,规划与实施切实可行的家、校、社协同教育具体措施。同时,研究者也要围绕家、校、社协同机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相互影响角度进行扩展研究,丰富现有的家庭理论。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变化,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儿童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有关。家庭氛围不和谐、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不恰当等都会影响到儿童的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杨萍,王梦.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读本的意义探究[J].昭通学院学报,2020,42(02):121-124.

[2]王艳敏.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学前教育发展研究综述[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0):136-139+149.

[3]杨茜.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转换策略[D].湖南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