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效果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效果的临床价值

张洁

柘城县人民医院  476200

摘要:目的:研究对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于我院ICU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5例,增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PSQI(3.39±0.71)分,满意度(92.47±6.8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SQI(7.46±0.68)分,满意度(87.52±5.76)分](P<0.05)。观察组SAS(43.32±4.98)分,SDS(41.52±5.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AS(55.74±5.18)分,SDS(54.20±4.86)分](P<0.05)。结论:对ICU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更有利于改善其不良情绪,同时提高睡眠质量,更能改善满意度,符合其需要。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心理护理;不良情绪;睡眠质量

前言:重症监护室患者大多病情危重紧急,患者容易受到疾病等因素影响陷入不良情绪中,同时出现睡眠障碍影响患者休息以及康复[1]。心理护理是针对ICU患者展开心理疏导,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高度重视情绪问题,采取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调整情绪,一方面能够改善患者依从性,更利于临床配合。另一方面能够调整情绪,更有利于患者身心康复。为研究心理护理实施效果,本文于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展开研究,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50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25例,性别:男/女=14/11,年龄(57.86±4.85)岁。观察组25例,性别:男/女=13/12,年龄(57.91±4.78)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为ICU患者,意识清醒,可以沟通和配合。(2)对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1)意识模糊或智力异常。(2)存在精神疾病或无法配合护理的。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密切关注体征和症状,遵从医嘱提供护理。

观察组增加心理护理,具体:

(1)健康宣教:使用视频和图片形式进行科普,帮助患者正确了解疾病,掌握自己病情严重程度,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建设。护理期间提前告知可能出现不适感,叮嘱患者不要害怕,避免患者过度焦虑和紧张。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应认真对待,解释不能坐立、转回病房的原因。

(2)心理疏导:护理期间观察其神态和表情,发现过度焦虑和紧张的患者及时介入,耐心倾听,从患者反馈的焦虑问题出发进行疏导,从自己的专业知识出发进行心理疏导,并结合成功治疗案例表达对患者的鼓励。若患者表达不流利,还需要通过点头、注视等方式表达沟通,让患者改善恐惧感。家属探视时引导家属以鼓励患者为主,积极表达关心和支持,家人更能安抚其情绪波动。

(3)睡眠护理:夜间可播放舒缓音乐背景,指导患者调整为舒适状态,跟随音乐频率进行深呼吸,通过深呼吸放松机体肌肉。夜间将不必要设备关停,将护理时间集中,严控噪声大小。可睡前选取百会穴、太阳穴按摩,并注意将室内温度调整到合理范围,避免过热过冷。

(4)人性化护理:患者治疗期间需要接受全身护理,注意充分尊重患者饮食部位,做好遮挡。患者排便排尿时,通过语言安抚改善患者害羞、病耻的情绪。若患者可正常表达还需要经常性聊天,在聊天时了解患者所思所想,满足患者倾诉和陪伴的需要。可提供书籍、显示器等资源,患者可以自由选择,转移注意力,给予患者人文关怀。

1.4 观察指标

(1)用焦虑/抑郁自评表调查,0~100分,分数高对应不良情绪问题严重。(2)用睡眠障碍量表调查(PSQI),0~21分,分数高对应睡眠更差。(3)用纽卡斯尔量表调查,19~95分,分数高对应满意度更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处理本文数据,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视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情绪对比

观察组SAS、SD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不良情绪对比

组别

SAS(分)

SDS(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25)

62.68±4.36

55.74±5.18

60.85±5.73

54.20±4.86

观察组(n=25)

62.54±4.41

43.32±4.98

60.92±5.70

41.52±5.37

t

0.226

12.740

0.032

10.823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睡眠质量和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PSQI、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 2 两组睡眠质量和满意度对比

组别

PSQI(分)

满意度(分)

对照组(n=25)

7.46±0.68

87.52±5.76

观察组(n=25)

3.39±0.71

92.47±6.80

t

4.862

4.356

P

<0.05

<0.05

3 讨论

ICU是多种危重症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疾病症状的影响下患者普遍存在不良情绪,对自己病情保持担忧态度,并不利于机体康复

[2]。对这部分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在耐心讲解病情基础上给予患者疏导,鼓励患者建立坚定信心,能够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通过心理应激反应的调整也有助于身心康复[3]。同时更需要充分采取人文关怀,尊重患者个人需要,照顾到患者感受和隐私。并增加聊天频率改善患者孤独紧张感,给予患者陪伴支持。经过本文研究,观察组SAS(43.32±4.98)分,SDS(41.52±5.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心理护理实施作用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问题,帮助患者调整情绪,以乐观态度继续治疗,对于身心康复也产生正面作用。同时观察组PSQI(3.39±0.71)分,满意度(92.47±6.8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心理护理实施能够关注患者睡眠情况,在心理压力缓解的同时患者可以保持充足睡眠,心理护理也更符合患者个人需要,改善其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更有利于改善其不良情绪,同时提高睡眠质量,更能改善满意度,符合其康复需要。

参考文献:

[1]林巧琴. 急性左心衰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护理期间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4):20-22.

[2]沙玉娥. 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焦虑状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1,16(07):99-100.

[3]张丽. 心理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急性创伤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 心理月刊,2021,16(0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