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3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武福溶1 ,张铃2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保山,678000)

摘 要: 为有效落实各类课程思政要求,对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与实践,深入挖掘本门基础课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因素,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 药学;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教学实践

Exploration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Organic Chemistry Course in Pharmacy

WU fu-rong1  ZHANG ling2  MENG chunyan*

(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unnan,Baoshan)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courses, we explored and practic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organic chemistry courses for pharmacy majors, deeply explor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actors contained in this basic course, and achieved the goal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Cultivate the scientific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and being pragmatic,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nd enhanc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national pride.

Keywords: pharmacy; Organic Chemist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eaching Practice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大学生正处在情感丰富,充满活力,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学习渠道广泛,处于网上思潮兴盛时期,思想最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大学思政课外的其他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对人才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机化学是高等职业院校药学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之一,是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的一门课程,面向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对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有机化学反应的最终目的是指导药物合成,研发新的药用分子,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合成临床医疗中疗效好,副作用低的药物。有机化学课是课程思政的一块重要阵地,为落实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的协同效应,深入挖掘有机化学课程的思政因素,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得课程中德育元素,价值理念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不断提高育人成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特别注重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知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敢于探索、追求真理、勇于攀登高峰的科学精神,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学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真正做到实现“三全育人”教育新框架[2]
   有机化学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类学科,反映事物的自然规律和运行机制,具有客观性,貌似与思政教育毫无关联[3]。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史见证着人类科学的发展之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从不缺乏有价值引领的思政元素,有了好的资源和教学材料,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教学与育人有机融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这些思想和理念,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结合教学经验、学生特点、有机化学课程的思政融合点进行总结分享。
1 结合个人发展需求,激发药学专业学习兴趣
    药学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很多化学知识,化学知识枯燥复杂,知识点的多,学生往往会有畏难情绪,提不起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药物研发知识,对学生来说,既学到了化学知识,又增加了专业兴趣。
1.1引入经典药物的制备
    学习乙酰水杨酸,知道阿司匹林是19世纪末合成成功的具有解热镇痛、感冒治疗作用的药物,至今仍被广泛使用。阿司匹林的制备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水杨酸与乙酸酐作用,生产中所用的水杨酸可以由从植物冬青树中提取的冬青油(主要成分为水杨酸甲酯)水解得到。这两种原料在制备乙酰水杨酸同时,水杨酸分子间发生缩合反应,也可以生成少量的聚合物。具有酚羟基、羧基、羟基可酯化官能团的化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形成分子内氢键,阻碍酰化和酯化反应发生。简单有机化学合成,得到了沿用百年的化学药物,学生参与度高,互动性好,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1.2应用热点药物案例
    当下人们最关注的是新冠疫情的进展,磷酸氯喹这种药受到关注,它是有效抑制细胞水平的抗疟疾药物,可以抑制新冠病毒2019-nCov的感染。磷酸氯喹是化学合成药,先认识药物的结构,然后认识了解其合成步骤,分析每一步涉及的有机化学课程的相关章节,用实际案例的方法来学习课本内容,便于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合成的重要意义。例如,磷酸氯喹的合成第一步是苯的硝化反应,第二步是硝基苯的甲基氯化,第三步是硝基氯苯的硝基被还原成氨基等[4]
    案例与社会热点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战胜病毒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科学家在研发疫苗和药物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让学生把社会的发展与个人发展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科学热情。
2学习著名有机化学家的先进事迹,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学生的培养追求真理,永不放弃科学精神

2.1介绍著名科学家对有机化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名人的科学探究精神,专心致志,树立创新精神,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邢其毅教授在1965 年成功合成第一种蛋白质--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在蛋白质和多肽合成化学领域显示出世界领先的中国地位,这对新中国化学事业的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黄鸣龙还原法是将醛和酮还原为烃的方法中,可以将醛和酮与纯肼作用变成腙,再将腙和乙醇钠级无水乙醇在高压釜中加热到180℃左右,得到腙受热分解放出氮气,同时形成亚甲基,此法成为基斯内尔-沃尔夫法,黄鸣龙先生对改法进行改进,将醛(酮)、氢氧化钠、肼及水溶液及高沸点水溶性溶剂一起加热,变成腙后再蒸出过量的水和过量的肼,待温度达到腙的分解温度(约200℃),继续回流至还原反应完成,黄鸣龙的方法可在常压下进行,反应时间由原来的几十个小时缩短为几个小时,可以同时使用肼水溶液代替高价的无水肼使得这个反应成为一个易于实现和操作的过程,因此把该法成为基斯内尔-沃尔夫-黄鸣龙还原法。我国化学家的卓越贡献无不在启发着学生,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创新发展,只有刻苦钻研,才能大有作为。
2.2 介绍对有机化学发展史上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激励学生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
    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有机化合物,人们最初从动植物中加工得到许多化合物,一直以来有机物被认为只有在有生命力的物体中才能得到,1828年德国化学家威勒在实验室里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使无机物氰酸转化为尿素,他的发现对生命力学说提出质疑,但未被当时的权威思想所接纳。威勒并没有屈服于权威,反复论证,经过多次实验,证实得到的产物是哺乳动物代谢产物尿素,这一伟大的发现,颠覆了“生命力”学说,从此进入了有机化学人工合成的新时代[5]。以有机化学闻名的“格氏试剂”为例,该试剂是法国化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发明的含镁有机化合物,他191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格林尼亚最开始并没有投身化学事业,而是喜欢学习数学,后来遭遇失败后开始钻研化学,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获得成功。许多著名的有机化学反应都是科学家经过一次次失败后得到的,探索真理的路上从来没有捷径,以此启示学生要有潜心钻研的“探索精神”,不知疲倦的“工匠精神”和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才能在学习工作的道路上有所收获。
3 学习重要化合物的发展前景,培养以创新为发展的时代精神

2017年,中国首次在南海海域成功试采天然气(可燃冰),2021年9月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完成了人工合成淀粉,石墨烯被称为“黑金”和“新材料之王”,已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中国自主研制的抗癌新药泽布替尼获得FDA批准,时代在不断向前,科技在不断进步,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砥砺前行,踔厉奋发,在多个领域力求突破。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被外界打压后站稳脚跟,才能保障国家安全,在学习中不仅鼓励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同时让学生感受有机化学发展和新材料应用发展的紧密联系,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让学生了解国家创新发展的路线方针,培养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刻体会“以创新点燃强国引擎“的内涵,鼓励学生投身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4结合有机化学重大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案例,警示学生恪守职业道德,增强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科学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带来了许多危害。1963年世界各国孕妇因服用“反应停”,孕育出1.2万多名海豹胎儿,给无数家庭带来沉重的灾难,这个以沙利度胺为主要成份的药物是罪魁祸首,“反应停”事件的原因和教训是沙利度胺具有手性结构,右旋异构有镇静作用,左旋异构体具有非常强的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当时用药安全检测并不明确,药物的手性不同,疗效和毒性也有很大差异,才导致这样的悲剧发生。2008年三鹿奶粉引起婴儿患肾结石的报到席卷各大媒体,经调查,该公司在奶粉中添加化学原料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是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通称蛋白质,2017年世卫组织列为2B类致癌物,不可用于食品添加剂。以此案例启发学生增强法治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良知的人。据新闻报道,大气臭氧层经过多年的恢复,空洞慢慢缩小,臭氧增多,这是由于我们科学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对第一代制冷剂氟利昂结构进行探究,不断研究出第二、三、四代制冷剂,到现在得到了环保的制冷剂,不再对环境造成威胁,以此让学生感悟,科学的发展是曲折的,新材料新事物的研发,无法尽善尽美,需要不断探索完善,减少负面影响,这是研究者的责任和使命,同时让学生理解“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科技进步的同时也要与环境和谐统一发展。


5介绍我国举世瞩目的学科前沿,加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简单的记载,成就了中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她采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得到了抗疟疾药用成分青蒿素,青蒿素的发现能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是医学药学领域的一大跨越。通过学习实例,厚植家国情怀,激励学生为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在有机化学课上促进学生对化学基本原理和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同时融入德育故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价值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突出药学专业特色,学习有机化学要求学生具有专业学习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需要科学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践行职业道德,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才能传承创新,在今后的药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8.
[2]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64-66.
[3] 刘明明,冉翔,刘学松,汪江平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43(325):30-35.
[4] 杨双花,翟智卫,尹国杰 .课程思政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探索[J]. 广州化工, 2022,50(8):225-227.
[5] 武全香,惠新平. 基础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设 计——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J].大学化学,2021,36(3):146-152.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武福溶(1988-)女,本科,汉族,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中)药学研究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