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指导的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院前急救中的运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7
/ 2

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指导的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院前急救中的运用价值分析

赵永福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急救优先调度系统(MPDS)指导的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我院接诊救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指导的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急救效率、预后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耗时、护理耗时、诊断至专科治疗耗时、急救总耗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WDTMW)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为92.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中实施基于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指导的急救护理路径可显著提升急救效率,降低患者的脑组织损伤程度,有助于减少患者的后续神经损伤、后遗症及其严重程度,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急救护理路径;脑卒中;神经损伤;肢体障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我院急救科接诊救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49~79岁,平均(62.66±5.69)岁;男23例,女17例。观察组年龄53~79岁,平均(61.79±5.46)岁;男22例,女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予以批准(批准编号:ccsc-2021030301)。纳入标准:①全体患者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的详细内容,均签署知情书与同意书;②均为我院接诊、救治,非他院转院;③患者脑卒中时间<48h。排除标准:①患者除该疾病外,在此前或者突发其他影响观察结果的疾病,如心脑血管、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严重疾病;②患者自身携带精神障碍类疾病;③死亡。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即由随车护士依据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生理支持(包括利尿、强心),及时将患者送院,与急救工作人员交接患者信息。

观察组实施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指导的急救护理路径:①在救护车待命时,急救物品及心血管相关药物准备齐全并妥善放置于救护车内。②急救电话呼入120,调度护士接警后迅速就近派出救护车,并根据呼救者主诉进入急救优先调度系统中的预案28(中风),根据预案28中的中风诊断工具进行评估,通过预案设定的问题及呼救者的回答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病情进行早期识别;在调度环节若初步评估为脑卒中,则指导其家属将患者置于平躺等较为舒适的体位,同时将患者头部略微抬高,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通畅;指导其将药找出来,但不要擅自用药;家属到约定地点等车,并将掌握的信息再次传输给出诊医护人员。③出诊医护人员接收到命令单后立即前往患者所在地,并同时与呼救方进行联系沟通,询问、了解患者当前的情况、既往病史等,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症状表现对患者当前的状态进行评估,在到达急救现场前制订急救方案。④待抵达患者位置后,立即就地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给予患者静脉通路护理,必要时给予吸氧护理,依据患者的脑卒中情况实施紧急抗血小板治疗或其他处理。⑤将救护车上的各项生命体征监测仪器接入患者,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数值以及病情的发展情况,评估患者当前的情况,并且给予患者必要的鼓励,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将患者当前的情况进行院内沟通;医师与随行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沟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订急救护理措施,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为入院急诊抢救争取时间,降低患者的致死、致残概率。⑥待抵达医院急诊室后,向急诊医师讲述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以及病情状况,告知已使用的相关药物和措施,以确保医师能够完善地了解患者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障碍情况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③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急救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耗时、护理耗时、诊断至专科治疗耗时、急救总耗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功能障碍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WDTMW、Fugl-Meyer、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最常见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脑卒中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体,占全部脑卒中的10%~25%,男性发病率为212/10万,女性发病率为170/10万。在脑卒中后约有50%的患者存在吞咽障碍,80%的患者存在肢体障碍,另有部分患者存在意识障碍。

临床中对于脑卒中患者建议实施手术治疗,但是手术仅能够治疗导致脑卒中的问题,对于脑卒中对患者脑组织与神经的损伤并无治疗效果。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随着脑卒中时间的延长,患者的各类功能障碍、并发症与死亡率呈现升高趋势,故应提高该类患者的抢救效率。但是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较复杂,需要一些难度较大的精细操作,且护理操作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因此一般的急救院前护理显然无法满足上述需求。基于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指导的护理路径模式是近些年才提出的新式护理方法,其能够对已有的护理措施进行整合,遴选实施效果较佳的各项护理措施,予以系统化、标准化处理,任用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制订相应的护理路径,以达到改变原有院前急救忙碌又混乱的护理情况,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而缩短了各项护理措施的实际应用时间,提高了应用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指导的急救护理路径能够缩短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显著缩短患者脑组织损伤的持续时间。尽早进入治疗有助于降低脑组织及神经损伤,而基于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指导的院前护理路径将原来杂乱无章的护理措施进行逐一梳理,再进行统一培训,不但极大地提升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提升了护理措施的应用质量,有助于各项护理措施同时进行,加强了团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交流,使得患者的护理结局明显提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WDTMW、Fugl-Meyer、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情况与护理效率也存在关联,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急救护理并确诊,转入专科治疗,有助于患者在更早的时间内开展手术,进而降低脑卒中对患者自身的损伤。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中实施基于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指导的急救护理路径可显著提升急救效率,降低患者的脑组织损伤程度,有助于减少患者的后续神经损伤、后遗症及其严重程度,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肖亭华.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  2020.

[2]滕均华, 林属芳.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 2020年7卷13期, 163-164页, 2020.

[3]张凤英, 张文霞.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分析[J]. 医药界, 2020.

[4]刘君, 叶巧亮, 欧萍芬.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