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采购招标规范化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4
/ 2

摘要: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采购规范化与医院发展息息相关,只有加强内部控制,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运营成本,继而促进医疗机构的有效运营。而且更要重视质量管控,才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采购招标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展示阐述,并对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旨在促进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采购招标;规范化;管理

医疗机构是我国整体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社会民众的医疗责任。在新医改大背景下,随着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疗机构如何贯彻实行采购法和招投标法,如何实现采购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对于医疗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需要对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逐一探讨,以探究出适宜医疗机构长远发展的优化措施。

1 加强医疗机构采购规范化的现实意义

医疗机构运营成本不仅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也影响着广大人民就医费用的负担程度。而医疗机构的采购规范化,更是医疗机构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费用管控的重要举措。医疗机构采购是影响其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只有促使医疗机构采购的规范化操作,才能为社会创建出公平公正的招标环境,继而全力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性,对提高医疗机构效益、提升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2 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采购招标规范化管理分析

2.1计划编报与论证

医疗器械采购的基础就是采购计划编报,为后期采购工程提供有利条件。所以,招标管理部门必须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医学工程人员,对采购需求中的技术参数进行联合会审。可从多方面考虑,如各科室的实际需求,具体到每项医疗设备的参数要求等,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招标,让招标工作更加透明化,以此保障采购医疗设备程序的严谨性、合法性及规范性,进而保障其质量。

2.2招标文件编制与审批

招标文件编制质量将直接影响医疗器械招标工作的成效。所以在制定医疗设备招标需求时,应对市场进行详细调研,并注意与各科室的实际工作要求相结合,尤其是对关键参数和技术的质量把关,以免影响到民众就医的切身利益。在制定评标标准时,必须科学设置技术、商务等评审要素和分值权重,综合考虑影响医疗器械应用质量的各方面因素。
2.3招标评审管理与规范

医疗设备招标评审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重视复审评审结果。在具体评标期间,应重视各供应商的资质审核工作,特别是技术参数,应充分发挥专家的业务技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技术方面的过失行为。在汇总评标结果时,评审专家应给予再次复查,并且做出相应的反馈建议。第二,把控废标标准。在招标期间要制定废标标准,并拟定出对应的优化策略,最大限度避免废标现象,以提升采购效率。总体而言,就是要着力提高采购人员综合技能,加强招标前的资质审核;加强评审专家培训,增强围标鉴别能力;重视供应商管理,不断完善企业信用考核制度。

2.4合同签订与验收

招标采购的收尾工作就是合同签订与验收,必须加大重视力度。在医疗器械招标采购期间,只有签订合同,才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也是对采购方和供应商双方权益的关键保障;设备验收是检查和验证产品是否与合同内容相契合,是对合同履行的一种监督。第一,合同签订:建议合同签订时与招标文件保持一致,严格执行招标文件规定,合同一经签订,采购方与供应商不得再对设备配置、售后服务和技术参数等条款进行协商谈判,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型号及配置;签订时应使用统一的合同范本,做到合同格式统一、要素齐全、严谨规范,实行责任约束制度,多部门联合审批,做到层层把关,确保采购合同的法律效力。第二,履约验收:对于验收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执行。设备验收时应认真阅读采购合同,尤其是对保修时间和具体条款进行确认;加强产品配置核查。重在检测设备是否全新。对于产品新增的模块和配置,防止厂家虚增配置或者未经注册的配置模块进入市场销售;落实产品技术验收。对于产品关键指标应逐项验证,不可疏忽大意。针对比较复杂产品的参数,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予以验收。

2.5采购数据分析与反馈

医疗器械采购的质量与效果应经得起反复验证和推敲。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物资采购管理系统,让采购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并能够追溯到根源。通过对各个孤立的采购数据总体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医疗器械采购中的潜在风险。例如,同一品牌型号的器械价格差异大等问题。医疗机构应通过采购管理系统对历史数据给予深入探究,并注意对供应商、招标项目或重点品牌产品的相关性剖析。针对投标或中标异常的供货商,应重视各供应商的以往投标行为分析;针对产品的市场价格,应给予多维度探究,充分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相关数据分析机制,并对数据探究结果给予积极反馈,以保证采购工作的有效进行。

结语:

医疗机构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社会的医疗责任。而招标工作对于医疗机构的合理运营起着决定性因素,其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都与民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全力做好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才能够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精准性,继而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此,医疗机构应不断完善供应商标准化评价和考核机制,全力创建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采购环境,最大程度降低采购风险,以有效提升招标效率,从而推进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月亮,谢怡. 医疗设备采购的全流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 医疗装备,2023,36(2):53-55.

[2]黄鑫. 医疗设备采购技术参数的拟定方法及流程管理[J]. 医疗装备,2023,36(5):36-39.

[3]王敏,肖胜春,王鑫,等. 医疗设备携带配套耗材招标采购方案的对比与对策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23,20(2):135-139.

[4]柳娜,黄韬,刘晋熙,等. 医疗设备带配套耗材采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医疗设备,2022,37(9):123-128.

[5]高沛,王玉宝,刘慧萍,等. 基于设备采购现状对医疗设备管理的探究[J]. 医疗装备,2022,35(1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