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工艺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工艺分析

陈征

32030419890803081x

摘要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应在明确高层建筑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分析不同环节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技术要点,严格控制施工过程,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从而切实保证工程的施工效果。基于此,文章展开分析,希望带来一定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工艺

1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前高层建筑常用的主体结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绑扎不合理、混凝土浇筑技术方案落实不到位等情况时有发生,或者工作人员没有注意细节优化,导致施工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钢筋笼制作后没有及时采取防腐措施,没有及时进行施工作业,导致锈蚀等不良问题,降低了钢筋结构的使用效果;在模板工程施工中没有严格检验安装质量,导致在浇筑混凝土阶段发生了漏浆等不良现象,引发了混凝土结构蜂窝等病害;混凝土结构施工后的养护工作不到位,外界温度较低,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温度裂缝、干缩裂缝等病害。这些都是混凝土结构中的常见问题。为了提高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整体效果,工作人员需要认真编制各个项目的施工方案,严格落实施工技术方案,切实保证施工工艺,从而提高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1]

2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2.1钢筋作业

(1)做好钢筋翻样和下料的控制。工作人员要注意混凝土解耦股连接、转换节点等配筋率较高区域钢筋下料的准确性,做好钢筋密度的严格控制,尤其要控制好主筋的长度。通常,梁上主筋接头设置于跨中 30% 的位置,梁下主筋接头设置于跨长 30% 的位置。下料时,要做好较大密度梁内主筋结构位置的合理调整,尽可能提高位置的精确度,保证一次性安装完钢筋结构,然后逐一编号并记录好各个钢筋结构的详细信息。(2)转换层。转换层需要应用大量的钢筋材料,不同位置钢筋的受力差异性较大。常用的主筋连接方式为冷压连接法,这种方式能够在保证转换层稳定性的同时避免损坏钢筋材料。(3)支撑架安装。钢筋结构的长度较长,通常钢筋支撑架需要现场安装连接。工作人员在连接时要对下部钢筋支撑架的梁底标高和纵向间距进行合理控制,安装完上部支撑架后再布设下层支撑架。(4)钢筋绑扎。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绑扎钢筋,保证绑扎的牢固性,避免发生变形、位移等质量问题[2]

2.2模板施工技术

作为混凝土浇筑的支撑体系,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为此,施工人员应提高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水平。(1)设置剪力墙限位,全面清理基层,以确保基层的洁净。将墙模板排放好,并且依次完成墙模板、梁模板的安装,将格栅和底模铺设在楼板上,然后安装楼梯模板和空调板。最后清扫干净模板中的杂物,安全稳定地支设模板,在模板内侧均匀地涂刷脱模剂,为模板拆除创造便利条件。(2)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弹射各个楼层的位置线,利用短钢筋做好墙体厚度的限制,沿着墙体按照高于楼面300 ~ 500mm 的高度、500 ~ 600mm 的间距横向设置,并且通过焊接的方式牢固地连接剪力墙中竖向筋,做好剪力墙横向和纵向厚度限位的合理设置。(3)提前设置墙模板并按照编号排放模板,如果有梁,则需要根据梁断面预制开口模板。(4)以钢管为主设立排架立杆,结合层高选择立杆的长度,在两侧按照距离墙面 400mm 的距离设置立杆,按照900mm 的间距控制立杆距离,并且布置上下水平立杆,扫地杆要高于地面大约 200mm。(5)在楼板模板的设置过程中,首先需要在侧面按照300mm 的间距铺设方木,按照 500mm 的间距控制方木格栅两端和墙模板。要严格控制模板的拼接缝,用钉子固定或填充密封胶,以免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出现漏浆问题。(6)在阳台模板搭设时,要注意按照≤ 10:1 的标准控制外侧排架立杆的斜度,并且保证排架紧密地连接钢管,形成的整体要足够稳定,为后续的安全施工奠定基础。

2.3转换层的施工

高层建筑转换层需要使用的混凝土数量较多,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要求也较高。为了保证转换层的施工效果,施工人员应严格控制裂缝等质量问题,需要重点从以下几点来加强施工技术控制:(1)用大密度的钢筋提高转换层梁柱交接位置的延展性、强度,但这样会导致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工作较为困难,混凝土可能难以顺利地填充到每个部位,振捣过程中也容易发生触碰钢筋的问题。为此,在施工中,转换层施工需要注意对混凝土性能和振捣方法的严格控制。(2)可以采用分层下料、分层振捣的方式处理转换层混凝土,严格控制浇筑层的厚度、振捣速度、振捣方式,保证紧密地融合上下层混凝土,尽量避免混凝土不密实、断层等问题[3]。(3)转换层通常是大体积混凝土,这进一步增加了发生裂缝的概率。为了预防裂缝问题,可以适当增加膨胀剂,以减少开裂问题。

2.4混凝土泵送及浇筑

混凝土浇筑常常采用泵送的形式。所谓泵送,就是借助泵送设备将混凝土运送到指定的位置进行浇筑。在泵送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1)泵送管的布设要坚持距离最短原则,泵送管要顺畅不能弯折。(2)水平布设的泵送管长度应控制在 10 ~ 15m 的范围内,将向上输送混凝土的反冲力抵消,实现提高泵送效率的目的。(3)泵送过程会受到混凝土质量的严重影响,每次泵送作业完成后,工作人员都要对泵送设备进行彻底清理,不得存留杂物,以免混凝土累积黏而附发生堵塞问题。当前,水洗和气洗都是常用的清洁泵送管道的方法。(4)为了避免泵送混凝土过程中材料和管壁摩擦力影响泵送效果,工作人员可以提前将管道内部润湿,但要注意避免存留大量的水,以免影响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在泵送前,工作人员要做好作业位置的合理选择,做好移动配料机的合理设置,为快速完成混凝土灌注作业创造有利条件。在泵送过程中,混凝土会压迫泵送管道管壁,考虑到成本、施工效率等多方面因素,可以尽量选用小管径的泵送管。高层建筑所用混凝土泵送管道的直径通常在 125mm左右。在泵送前,工作人员还要细致地检查泵送管的接头部位,确定是否用法兰牢固连接,是否严密密封,以避免在泵送过程中发生漏浆问题。

结束语

现阶段,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并且逐渐朝着高层化、规模扩大化的方向发展。高层建筑无论是结构形式还是结构种类都比传统施工形式更加复杂,这就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混凝土结构作为现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如果没有合理地进行施工技术管控,就会导致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为此,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加强分析施工中常见的不足,并且加强优化和改进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能,切实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顾素梅.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工艺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1(23):67-69.

[2]范中纬.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工艺分析[J].居业,2021(11):105-106.

[3]李晖.超高层建筑混凝土泵送施工工艺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1(07):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