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用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沈阳铁西旧工业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6
/ 2

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用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沈阳铁西旧工业区为例

刘一丁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由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文化逐渐被忽视。然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文化离不开城市文化。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活力。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阶段,如何挖掘城市文化的特征,如何处理城市发展过程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沈阳铁西老工业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分析了铁西工业区的建筑空间布局和特点,并结合“中国工业博物馆和工业文化特色城区”建设项目,明确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出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融入景观设计,历史与现代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文化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工业文化遗产;近现代建筑;景观设计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城市文化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城市文化又能成为设计的亮点。城市文化包含了许多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历史文化、社会秩序等[1]。城市文化建设是继公共设施的生产和建设之后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高级阶段。文化建设是继公共设施的生产和建设之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高级阶段。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内涵的集中表现,历史文化赋予了城市独特的氛围,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对社会的发展和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1.沈阳铁西区旧工业区的文化背景

1.1历史文化背景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是沈阳市的中心城区,也是中国的工业区之一。沈阳市铁西区成立于1938年1月1日。满洲里铁路公司有限公司和傀儡奉天市政府共同出资,成立奉天工业用地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规划以及西部工业区的建设和土地征用。日本财团在铁西建造了大量工厂,以掠夺中国的资源,与此同时,日本关东军利用一些工厂进行军事生产。1938年1月1日,满洲国奉天市政府实施了《县令》,由于其位于铁路的西侧,因此被正式命名为铁西区[2]

1.2工业文化背景

铁西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素有“东方鲁尔”之称。铁西工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铁西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铁西工业区规划以南五路(今建设路)为界,以南为住宅区、商业区,以北为厂区。铁西区的城市规划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均为工业生产。“一五”期间,沈阳作为一个以机械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重点。工人村的建设始于1952年9月23日。共有五组建筑,72栋三层砖混建筑,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3]

2.沈阳铁西区建筑的空间布局和特点

在铁西区老工业区,以铁西工人村及周边地区为中心的街区建筑包括老铁西电影院、未改造的重型机械加工厂老厂区、电机厂宿舍、纺织机械厂宿舍、重型机械厂宿舍和橡胶机械厂宿舍,以及第一机床厂的宿舍。如今,铁西工人村的宿舍是工业文明的展览馆,展示了过去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场景。然而,目前铁西老工业区已经没有以前的规模,成为了一个具有工业吸引力的景观。

铁西区外立面设计主要以老厂区框架和红砖墙为主。红楼本身就体现了工业时期的浓厚气氛。红砖建筑在保留元素的基础上,在带来光线美的同时,增加了竖窗的美感。

目前铁西区的建筑以多层建筑为主。单层和低层建筑的数量普遍减少,多层建筑,高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数量普遍增加。建筑景观垂直延伸,增加了建筑容量,降低了建筑能耗。

3.中国工业博物馆和工业文化街区的现状与文化背景

3.1中国工业博物馆

中国工业博物馆是在中铁物流、电机厂和在原铸造博物馆基础上扩建的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通过对老厂房、老工业设施进行整合改造,将其改造成为集展示、文化创业产业、艺术家工作坊等多功能一体博物馆展示厅[4]。博物馆外南侧,是老旧的红梅味精厂和化工厂,许多老厂房和旧设备都得以保留,并将次区域打造成为一处工业文化遗产直观生动的体验区域,在最大限度地保留旧厂区的基础上,合理改造建设赋予了新的功能,将单一功能转化为生产性服务和辅助服务设施,在铁西区形成了新的副中心。

3.2工业文化街区

工人生活展示区由历史保护街区和劳动公园两部分组成。工人村为红砖坡顶的住宅,各个楼整齐排列围合形成一个大尺度院落。保留下来的工人村保持着三层原有外观与坡屋顶,外立面并未进行太多改变。在庭院里,庭院极其开阔,雕塑和景观绿化相互衬托,整体建筑和景观给人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劳动公园紧邻工人村,工人村与劳动园区的融合优化设计,不仅改善了工人的生活环境,也为工人和居民提供了优雅的休憩空间。

4.工业景观的保护与利用

“工业遗产”是铁西最好的形象。通过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灵活利用,把铁西区建成具有工业文化特色的城市。沈阳铁西区对于工业文化的景观设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4.1.整体保留翻新

每栋建筑的外立面均采用整体改造和局部改造的方式进行改造设计。设计师对原电厂车间、原铸造车间等地方的立面进行了细微的改动,在不改变原有工业形象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景观效果增添了现代气息。在工人村的改造中,整体保留可以降低重建成本,同时可以更真实地还原历史。然而,整体保留仍然侧重于视觉符号效果而非使用功能,缺乏互动性。

4.2.局部保留改造

当工业场地阻碍城市发展时,就必须拆除,要么保留工厂不再需要但尚未拆除的机械,要么部分保留车间的室外区域。然而工业遗址的全面保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远远大于所获得的利益。

4.3.重点区域点睛处理

在规划设计的重点领域,通过较为抽象,艺术性的设计表现,在城市空间中加入一些景观小品,起到点睛之笔。工业博物馆的工业景观艺术轴心,其鲜明的艺术形象是其在铁西的新地标。

5.具体存在的问题

5.1局部景观功能不完善

铁西区目前已经建成的后工业景观存在着局部功能不完善的问题。一般都以展览学习为主要目的,缺少参与性,人与建筑景观之间没有良好的交流,使得游人对工业景观了解不深,不利于工业文化的传播与宣传。应注重娱乐、休闲、文化和商业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5.2工业景观分布分散

目前铁西区的工业文化景观相对孤立存在,它们之间没有良好有效的联系。游客只能独自游览,在游览过程中很容易错过参观的景点。

6.结论

纵观历史,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文化景观设计,准确把握地域文脉特征,营造具有独立文化氛围的城市公共空间,解决“千城一面”的趋同现象。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要结合其自身特点和项目要求,既要体现遗产的真实性,又要充分利用其空间和形式优势。经济问题往往成为制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障碍。在景观设计中,新功能的注入是工业文化景观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更大经济价值的关键,文化与经济的统一对于一座历史城市发展不容小视。

参考文献

[1]耿子威.浅析工业建筑的性格双重性与空间体验感——以沈阳华晨宝马铁西工厂为例[J].明日风尚,2020(17):180-182.

[2]杨越茗,胡晓宇.沈阳工业遗产景观化研究[J].明日风尚,2019(18):194-195.

[3]高雨辰.城市文脉保护视野下的沈阳铁西老工业区公共艺术设计实证研究[J].设计,2017(01):140-143.

[4]陈伯超,刘万迪,哈静.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活用——以沈阳铁西工业区改造为例[J].新建筑,2016(03):25-30.

[5]高贺,王鹤.基于工业遗产景观特征的开放空间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技术,2015,46(S1):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