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工业工程的设施规划与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解析工业工程的设施规划与设计

魏巍,钟彬,辛富强

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我国工业工程中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工作基本特点,指出其间所存在的几点问题,如重技术、轻政策(思路问题);重支撑、轻制约(方法问题);重标准、轻体系(技术路线问题);重结果、轻过程(实施机制问题)等,同时探索具体的工程设施规划与设计质量措施。

关键词:工业工程;设施规划;设计;问题;措施

前言:工业工程设施规划与设计工作包含交通、给排水、供电、供热、燃气、通信以及环境卫生、防灾减灾等诸多领域,属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设施规划与设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也直接成了反映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此注重设施规划与设计工作优化,不仅提升城市综合能力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新形势背景下社会进程发展必然所在[1]

1.工程设施规划与设计基本特点

与一般的城市规划及工业设计有所不同的是,工程设施规划项目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第一,直接涉及公众利益。工程基础设施规划会直接影响到道路、交通、通信、电力、水资源、供气供暖管线等方面的工程项目,从而对公众公共生活带来变化。第二,容易造成不平衡利益关系。由于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周期较长,那么在空间、时间上所持续的周期也相对较长,此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在给某些群体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可能会给另一部分群体带来负效应。第三,专业性强。无论是工程设施项目规划设计还是实际的项目实施建设,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之相关的技术性规范也较多。

2.工业工程设施规划与设计存在的几点问题

2.1思路问题

现阶段,我国工业设计规划编制工作中总体上还处于纯技术性规划范畴,十分关注基础设施功能、技术可行性、技术性实施要点等内容的规划设计,但在政策、公共开支、运营管理、利益协调等层面涉及较少,即重技术、轻政策。如此一来,顶层设计思路不完善就容易导致后续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难、运行难,甚至还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用以协调管理,造成进一步的资源浪费。

2.2方法问题

设施规划设计工作体系通常处于从属配套地位,其规划工作通常是以人口规模、用地布局等内容为基础,从而满足实际的设施配套需求,此时,设施规划设计成为用地规划工作的重要支撑,但也仅限于重要支撑。设施规划设计涉及到环境、资源等诸多要素,而这类要素又是制约城市、地区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情况下,如若设施规划设计仅仅作为城市建设的配套支撑而不具备确定人口规模或用地布局的约束作用,那么所配套的设施在未来则难以承担起其应用的支撑作用,这种重支撑、轻制约的工作方法也无法充分地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

2.3技术路线问题

现阶段的工程设施规划与设计工作中,对于设施数量的预测、设置配置标准等内容十分关注,特别是在建筑、给排水、城市交通等工业工程领域,国家、地方都制定了明确的量化指标与标准,并且在规划设计审查审批工作中,也常常将这类指标、标准作为评判其是否科学的重要依据。重标准固然为好,但是指标、标准因素并不能作为设施系统科学合理的主要考虑因素。换言之,在当前的设施规划设计及应用工作中,本应体现的“资源采集—运送—利用—回收”这一完整的系统规划,在重标准要求下,往往只凸显了“利用”这一环节,其他环节被忽视,整条技术路线没有得到深化,长此以往,重标准、轻体系的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导致规划设计无法在设施建设运行中发挥出相应的指导作用[2]

2.4实施机制问题

实施机制问题主要是指重结果、轻过程,在设施建设或项目建成之后,相关管理人员会依照最开始的规划思路和内容来对照其设施建设结果,但是在建设运行的实际过程中,却没能起到一定的规划设计更新指导作用,这也是工程设施规划往往难以指导设施建设的重要原因。从另一层面上说,设施建设本身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与周期性,那么评价设施配备的科学性、合理性,就不能只看最终的呈现结果,而是要注重建设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有可能存在的瓶颈,从而依照实际实施情况来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调整意见,使得设施建设更加符合现状,更具针对性。

3.优化工程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相关建议

3.1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基础工程设施规划与设计工作一直都是依赖政府投资、建设、经营以及管理的,为了解决设施规划与设计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体制层面改变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则是解决规划问题的根本。例如确立企业在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投资中的主导地位,调度起社会参与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工作中的积极性,从而发展多元化、多样化的设施建设投融资主体。又或者是在经营设施资产时,可以拓宽其经营方式,包括经营权转让、收费权转让、资产证券化、股权转让或出售等,此时,设施资产资源被进一步盘活,在其规划与设计工作中的技术路线问题也迎刃而解。由此可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可以在提升工程设施服务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3.2加强标准规范及编制研究

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能够树立系统化的规划设计思想,全面地梳理、研究我国现行的基础设施规划标准以及相关规范、编制方法,进而增强自身规划设计工作的完整性、经济性以及科学性。其次,在遵循标准、规范开展实际工作时,对于一些关系到人们生产生活、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指标应从严控制,以便于在发挥出设施规划支撑作用的同时也起到相应的约束作用。而对于部分由市场主导的相关指标,则可不作强制规定,以此有效地激活市场主体在设施规划设计及具体建设中的能动作用。

3.3建立实施反馈机制

建立实施反馈机制其目的在于关注设施建设实施过程,为此,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针对“过程规划”工作来有效地建立对应的设施规划与设计评价、信息反馈机制、动态调整机制等。在完善机制的指导作用下,相关工作人员则能够定期的开展条件、进度、效果等工程项目的跟踪评价工作,之后依照评价结果,还能够对规划设计内容做出优化调整,实现规划设计与设施建设之间的双向互动。

参考文献:

[1]张佳雨.BIM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及前期方案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2):205-207+215+24.

[2]李哲林,夏源,郑佳芬,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体系和规划决策支撑体系构建研究——以佛山市禅城区为例[J].规划师,2022,38(12):14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