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李宁

广西靖西市第六小学533899

摘要:双减”的实施,使小学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部门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双减”的新举措。“双减”政策实施后,小学校老师留给学生的作业数量急剧下降,因此,小学校老师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较多新的要求,引入了很多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需要教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提升学科教学效率。特别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设计学科作业的时候,全面融入提质减量的相关理念,这也给小学数学学科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当前较多教师并没有明确“双减”政策的内涵,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多不适应情况,导致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很难取得较好成效。基于这种情况,就有必要结合“双减”政策全方位分析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考虑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的整体格局。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而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将原本比较枯燥与抽象的学科知识转化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信息,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成效。在小学数学三年级“图形的运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降低学科教学的难度。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比较有限的,较多学生都很难在脑海中形成图形的完整运动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演示图形的运动过程。比如,在讲解与“轴对称”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工具中展示图形的一半,接着沿着对称轴将图形翻过去,就形成了一个轴对称图形。通过这些动态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看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尽快掌握核心知识点。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展示一些简单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演示。比如通过旋转三角形可以得到圆锥体、通过旋转长方形可以得到圆柱体等。通过这些方式,就可以更好地降低学生学科课堂知识的学习难度,同时也能通过信息化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二、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借助问题的辅助,不但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而且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展,同时也能使课堂的整体教学进程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必须明确问题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首先要确定问题的指向,保证问题的存在,使问题得以完成,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就给每位学生准备几张卡片。接着和学生进行谈话。教师: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汽车和自行车的轮胎。所以,你们有没有想过,轮胎的外形为什么是圆形的呢?能不能用其他的图形来代替呢?当问题被提出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卡纸上进行验证,而不需要马上让学生回答。在此期间,学生将其切割成各种形状。切好后,把这些形状的轮胎装到模型车上。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认识到,只有圆形是最好的。此时,教师就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教学了。

三、培养学生模型意识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成熟,所以他们很难解决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某些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相关问题,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形成模型意识,模型意识的有效养成能让学生在逐步思考的过程中捋清思绪,得出问题的答案。由此,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相关建模,促进学生模型意识的生发。这能帮助同学们进入情境,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突出相应问题,最后自己想出解决方案,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电脑技术可以用于将一个圆分割成等份,并添加到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中,引导学生在了解其对应关系的同时,将前面和后面的两个数字连接起来,再接着进行均匀的分布和拼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随着等量的数目的增多,所拼合出的图形也会逐渐向长方形靠拢。在这个时候,你可以让学生去想象一下:假如他们一直被分割开来,那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上台操作多媒体设备对圆进行切割和拼合,或者让同学们用白纸和剪刀进行相关裁剪,探究圆的面积的性质。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理解难题,而且在教学中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得更直观、更感性的学习素材,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培养模型意识。通过建模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提高其空间想象能力。

四、学习活动趣味化

双减背景之下教师需要意识到构趣味化的知识内容,以此让数学学习更容易进行,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特别是学习一些需要很强的逻辑能力的知识时教师更加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由此可以得知构建趣味化课堂的重要性。以往家长们让学生参与到课外学习中主要是由于课外学习效果更加显著,但是在双减之下,校外学习方式被摒弃,减轻学生的压力,但是并不意味学习效率就应当变低,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所以教师需要将更丰富的创意融合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则可以结合视频、音乐、图形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动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身高与体重对班级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并通过制作图表总结学生的成长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电子白板导图以及微课等方式通过对班级学生的成长情况的统计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学习统计图和数据语言,以此就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习数学变得更有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实施后,所有小学数学教师都需要积极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推进作业改革,减轻学生负担,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能力特点来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徐兰萍.剖析典型问题优化解决途径——探索小学数学减负高效教学路径的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0(20):3.

[2]陈芳.“减负增效”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2).

[3]董乐.浅谈“双减”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