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绿化植物配置原则及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公园绿化植物配置原则及策略分析

张晓慧

鄂托克前旗公用事业服务中心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016200

摘要:目前,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公园的绿化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许多公园的绿化成果并不是很好,在景观观赏价值和艺术审美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作为衡量公园绿化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园植物的配置也必须遵循一定的配置原则,运用有效的配置策略,才能获得优质的配置效果,实现公园绿化的社会价值、观赏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的统一。

关键词:公园绿化;植物配置原则;策略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大力发展,全国各地以公园为代表的各式各样人工绿地景观如雨后春笋。然而,这些公园观赏水平参差不齐,给公众带来的体验也高低不一。值得关注的是,园林植物选择配置是否合理是决定公园景观是否可观的关键因素,同时对于城市形象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提升至关重要。所以,科学选择园林绿化植物在公园建设工作中作用十分重要。

一、公园绿化中植物配置的科学原则

1.首要考虑生态性。由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清新优美的自然生存环境离大众的生活越来越遥远。于是在公园绿化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利用不同类别的植物来调节城市嘈杂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因此,公园绿化中对不同植物进行配置首要考虑的原则就是植物的生态性。所谓生态性,就是公园绿化中具有生命活力的第一要素———植物,不仅能够健康活力的生长,同时,还能有效发挥其在提高空气湿度、吸附灰尘与杂质、净化城市空气、减少城市热岛现象等方面的生态效应。在公园绿化应用中,还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从而达到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比如,圣火公园,其主要骨架由大量的国槐、新疆杨、樟子松、金叶榆等种类繁多的乡土树种构成,这些乡土树种对鄂托克前旗的自然条件适应能力强,在公园内能够健康旺盛地生长,具有净化公园空气,增加公园湿度的功效。同时,园内地表大面积种植沙地柏,这种植被耐寒耐旱,还可以固土护坡,很好地应对了多风沙的自然天气状况,改善了公园内的空气质量。

2.注重功能性。在公园绿化中配置植物,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公园的自身性质与存在功能。比如,在配置休闲公园的绿化植物时,在树种上就必须选择一些高大优美、枝繁叶茂的植物;在配置形式上可以采用散植和丛植,并在树下适当培育一些叶型美观的耐阴植物。如果对烈士陵园的植物进行配置,就必须注重突出烈士陵园的庄重、威严、肃穆性,选择一些气节坚定、品质高洁的松柏类树种。

3.兼顾动态性。公园绿化中对不同植物进行配置,必须注重四季更迭对不同植物的影响。不同植物由于四季变化而显现出不同的生长特征和形态万千的优美景色,这也为城市公园带来一定的动态美。因此,在对公园绿化植物进行配置时要兼顾一定的动态性,尽量做到四季有景、季季不同、季季养眼的效果。但园林绿化人员又搭配种植了大量山桃、山杏等多种春季开花植物;海棠、丁香等种类繁多的夏季树种;金叶榆、槭树等众多秋色叶型树种。这样就使公园内的植物具有了一种动态美,随着季相变化而相继呈现出绚丽多彩的优美景色。

4.追求艺术审美性。城市公园绿化显现了现代人们对“诗情画意”的美好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公园绿化中进行植物搭配必须追求一定的艺术审美性。要根据不同植物所代表的文化寓义,合理配置植物,从而营造出一种具有人文气息美的绿化环境,同时在植物配置中还必须追求对比、变化、协调、统一的形式美。

5.最终达到整体和谐性。因为公园内的所有景观构成了一个有序统一的整体,在公园绿化中必须注重植物配置的整体和谐性。一般这种整体和谐性要考虑到不同植物的配置形式、形态和生态功能。

二、公园绿化的植物配置措施

1.利用形态之美合理配置。不同植物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在公园绿化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植物自身的形态之美,彰显其艺术性以及审美特征,植物的外形以及高低是影响植物外观形象的关键因素。在进行公园绿化植物配置中,要选择具有良好抗盐碱性的植物,并综合不同植物的高度、外形特征、公园空间等因素合理配置。例如,在空旷空间中则可以选择高大乔木作为主要植被,适当的搭配一些低矮的灌木丛以及中小型的乔木,构建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空间效果;而在狭窄的空间中为了构建精致的视觉效果,可以选择一些相对较为矮小的灌木,通过开花类的植物点缀,则可以形成不同的风景。同时,进行植物的人工设计以及修剪中要综合整体景观形象,根据植物的形态合理修剪,构建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美感。

2.颜色搭配策略。植物有着丰富的形态以及不同的色彩,不同色彩的植物搭配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中要综合色彩、合理分析,始终遵循色彩结构及基础理论,并综合盐碱性特征,合理搭配分析。植物色彩有冷色调及暖色调两种,暖色调整体上来说相对较为明快,会给人一种轻快以及有活力的感觉;而冷色调则就是会给人一种朴素典雅之美。进行植物配置中要避免因为配置单一而造成的审美疲劳问题,也避免色彩过于繁多而导致重点缺失的问题,要综合植物的特征,合理搭配分析,彰显其艺术之美。

3.不同植物进行对比调和。公园绿化植物配置中的对比就是综合不同植物呈现不同的形态以及色彩,达到增强对比性的特征,凸显其差异性,构建良好的差异之美。进行盐碱类型公园绿地植物搭配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具有良好的抗盐碱能力的植物,分析植物的形态、颜色,实现节奏与韵律的统一,在植物配置中要重视植物搭配整体的美观性,要营造和谐、调和的对比效果,达到增强公园景观吸引力的效果。

4.凸显地方特色合理搭配。选取对于盐碱化土壤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本地植被,其成活率相对较高,因此进行公园绿化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地方植物特征,在公园绿化设计中要以当地植被为主,合理的、适当的驯化一些新物种,充分的凸显特色景区。通过分析园区绿化植被的实际状况,合理的选择绿化植被。现阶段在盐碱地区中要种植耐盐植被,主要有白蜡、月季等植物,具有较强耐盐碱性的植被,同时要选择观赏性较高的植物,满足盐碱地区里公园植被的绿化。

5.综合自然环境因素合理配置。由于不同自然环境存在差异,为了保障植物成活率,分析景观的形成,要根据实际状况,合理的选择环境要求的植物种类,对其进行合理配置,要根据水、土壤、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地形地貌等特征区域进行合理的分析。比如随着水分的蒸发,地表之下的盐分会逐渐地转移到地表上,这样就会直接的影响园林绿化,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在绿化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自然特征及气候特点系统分析,合理设计。

6.综合生态园林因素,科学搭配要素。传统的管理理念极易导致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与影响,植被覆盖率的种类相对较为稀少,其整体来说植被相对较为单一,系统缺乏稳定性,无法在整体上形成一种有效的生态保护系统。在盐碱类型的土壤园林建设中,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合理配置:①生态位为基础原理。因为物种具有较为显著的生态位特征,在设计中可以综合不同物种的空间、时间以及营养生态位等多种因素差异合理配置,避免不同物种之间的出现竞争,在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的同时形成优美的景观结构。②互惠共生基础原则。互惠共生就是两个或者多种物种形成一种共同生长的模式,是一种互利互惠的生长形式,进行植物配置中要综合实际状况合理配置。③生物多样化理论。在生物多样性理论中群落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其稳定性则就会越高,因此要综合实际状况适当地进行混交林的建设,有利于园林建设与发展。

总之,因为公园绿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给人们一个绿色环保、和谐美观的休闲环境。因此,在公园绿化中对植物进行配置必须遵循一定的生态原则、功能原则、动态原则和审美原则,从而获取优质的配置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萍.公园绿化的植物配置原则与策略.2020.

[2]王海英.公园绿化的植物配置原则及对策.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