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杨婷婷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  北京市顺义区  1013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临床数据。方法:选择出生并确诊的218例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病例,其中95例为出生48h内(含48h)确诊的病例作为早期确诊组,123例出生48h后确诊的病例作为晚期确诊组,对两组间溶血三项检查情况、治疗前和完成后胆红素水平、光疗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确诊组三项测试阳性率高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63%vs.21.37%,P<0.05);早期确诊组一项测试阳性率低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1%vs.44.44%,P<0.05);早期确诊组患儿治疗前胆红素水平高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时间也高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也长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确诊的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新生儿临床胆红素水平更高,光疗和治疗时间更长,因而,早期诊断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并及时治疗才能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关键词]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黄疸

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其他血型极少见。

本病是由于胎儿接受了母体的(通过胎盘)同族免疫抗体而发病,其发病条件是母体曾接受异种抗原刺激,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母体所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胎儿对此抗体具有免疫敏感性而得病。

(二)发病机制

发病者的母亲多数为O型,具有免疫性抗A及抗B抗体;婴儿多数是A型,特别多见于A1其次为A2,及B型。多见于O型母亲,是由于母亲其抗A、抗B抗体除了属于IgM的天然抗体外,同时还有IgG的免疫性抗体。A(B)型血清中则主要是抗B(A)IgM,极少有抗B(A)IgG,而IgM抗体是不能通过胎盘的。免疫性抗A或抗B抗体(IgG)则可通过胎盘,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后,附着于胎儿相应红细胞膜上,与其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溶血。ABO溶血病可以第一胎发病,这是因为母亲产生免疫性IgG抗体,除了可以由红细胞抗原刺激外,还可以由多种非特异性刺激产生,因具有ABO的血型物质可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及体液中,如血清、唾液、胃液、卵巢囊肿液、精液、羊水、汗、尿、泪、胆汁、乳汁中;以及由于肠道寄生虫感染,注射伤寒菌苗、破伤风或白喉类毒素等非特异性刺激而引起免疫性抗体,由于有如此众多的刺激均可使孕妇产生抗体,故孕妇在怀孕前就已具备了这些抗体,因此第一胎就可发病。具有免疫抗体的母亲,虽其胎儿与其ABO血型不合,但不一定发病,这是由于来自母体的抗体,被胎儿血浆和组织中存在的血型物质结合,阻止抗体对红细胞的作用。同时还由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密度较小,因此结合的抗体量少,不引起症状。具有免疫性抗体的妇女在分娩过一次ABO溶血病的婴儿后,以后怀孕的情况,据Mothan分析大量资料发现,约1/3的新生儿比第一胎的病情为重,1/3的新生儿与第一胎相似,另1/3则比第一胎为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们医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218例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病例,均为我院产房出生新生儿,其中男112例,女106例;胎龄(38.2±1.9)周;出生体重(3119±532)g。

1.2诊断标准患儿母亲血型为O型,其患儿血型为A型或B型,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达到或超过我院时龄-胆红素水平曲线高危区水平(即第95百分位线)以上[2],采集血液进行溶血三项检查,根据邵肖梅主编的《实用新生儿学》的诊断标准,如果抗体释放试验或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其中有一项或两项阳性即可诊断[3]。

1.3治疗方法

将出生48h内(含48h)确诊治疗的95例患儿作为早期确诊组,将出生48h后确诊治疗的123例患儿作为晚期确诊组,这些患儿主要以光疗治疗为主,光疗由儿科医师严格根据2001年中华医学会推荐的治疗方案进行[4],入院后给予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1g/kg/次,使用1~2次),此外进行对症治疗,如存在感染指针的给予抗感染治疗。

1.4观察指标

统计溶血三项检查结果情况;统计治疗前和完成后胆红素水平;治疗过程中的光疗时间和住院时间。

1.5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患儿溶血三项检查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差异;临床情况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者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溶血三项检查情况:

早期确诊组有31例三项测试均阳性,阳性率高于晚期确诊组(32.63%vs.21.37%,P>0.05);早期确诊组有25例一项测试(抗体释放试验)为阳性,阳性率低于晚期确诊组(26.31%vs.44.44%,P<0.05),见表1。

表格  描述已自动生成
表1两组患儿溶血三项检查情况(例)

2.2治疗情况:

早期确诊组患儿治疗前胆红素水平高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时间也高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也长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光疗和住院时间对比情况(x±s)

文本  描述已自动生成

3讨论

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诊断主要通过溶血三项检查来诊断,但早期发现疑似病例并进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黄疸出现早,增长快,我院对出生新生儿每日进行经皮胆红素检测,并根据这些经皮胆红素制备了时龄-胆红素水平曲线图,对于胆红素水平达到高危区水平(即第95百分位线)时,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较高,如果患儿母亲为O型,患儿为A型或B型,我院及时进行溶血三项检查以确诊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并及时治疗。我院通过对出生新生儿生后每日经皮胆红素检测和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高危患儿及时诊断治疗,才使我院出生并确诊的218例新生儿没有出现1例换血和胆红素脑病病例。我国因为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的病例仍较多,黄西林等[5]报道27%的换血病例是因为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引起。我国33家医院多中心调查发现348例胆红素脑病患儿[6],其中104例(29.9%)是由于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造成的。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可以减少换血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我们研究发现出生48h内(含48h)确诊的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胆红素水平较晚期确诊患儿更高,光疗和住院治疗时间更长,如果这些患儿漏诊将可能增加换血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总之,我院对出生新生儿常规进行经皮胆红素检测,筛查发现高危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及时进行溶血三项检查以确诊,早期确诊和治疗可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4参考文献

[1]李薇,陈自励.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6):383.[2]董小玥,韩树萍,余章斌,等.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的制备及早期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初步探讨[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5(3):180.[3]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05-611.[4]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5]黄西林,李小萍,李明王,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8(6):516.[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研究协作组.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