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模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模式探析

刘尧 ,李建益 ,张博乐 ,杨兆坤

西安工程大学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持续加大对互联网医疗的政策扶持,互联网医疗迅猛发展,服务内容及服务模式持续创新。阐述了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对我国互联网医疗运营模式及现存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我国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个性化医疗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互联网医疗凭借其特有优势,极大地满足了防疫工作的紧迫需求,新模式、新业态频出,以在线问诊、在线预约挂号为主要业态的

“互联网+”医疗已逐步成为我国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传统医疗机构外,互联网企业、IT服务提供商、药企等纷纷进入“互联网+”医疗市场,并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互联网医疗发展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互联网医疗在提升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水平、缓解紧缺的医疗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相关领域企业将持续在推进医疗服务体系转型、打造个性化精准医疗体系等方面加速创新。

1我国互联网医疗企业发展模式分析

1.1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提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

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通过搭建企业信息化系统、用户服务平台或建设互联网医院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线上预约、线上诊疗等服务,具体包括在线预约挂号、院内服务(智能导诊、就诊提醒、诊间支付)、自助查询(检查报告查询、检验报告查询、清单查询查询、患者病历查询)、提醒服务(用药提醒、复诊提醒)间、在线诊疗、药品物流配送、院后在线随访、分级诊疗、远程医疗等。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提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均衡医疗资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医院等医疗机构提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主要局限于本医疗机构范围内的业务,且主要定位在线上预约和线上转诊复诊等服务环节,确诊、治疗等环节仍以线下为主,线上服务主要为其线下诊疗提供辅助服务,对于用户的在线咨询、日常健康管理、治疗后跟踪、经验交流等其他需求通常较难满足。

1.2 微医等为代表的第三方互联网医院模式

以微医、好大夫在线等为代表的第三方互联网医院主要由互联网企业、医疗机构、IT信息服务商、政府等多主体构成,构建以互联网医院平台为核心的多平台集成服务模式。当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明确要求,各地区在出台互联网医院政策时不允许办虚拟的互联网医院,一定要以实体的医疗机构为依托,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因此,互联网企业或平台类企业通常与实体医疗机构合作搭建互联网医院平台,并集成分级诊疗平台、医生签约平台、处方共享平台等多个平台,以多点执业集聚各地医生资源,为全国或某特点地区患者提供线上诊疗、检查复诊、手术预约、药品配送等服务。另外,近几年专注慢病管理的互联网医院或在线诊疗平台发展迅速,这些平台为慢病患者提供防、管、治等一站式管理服务,其中日常的指标监测、用药指导、健康管理是平台服务的重点。总的来说,相比医疗机构搭建的互联网医院,第三方互联网医院的医生资源、客户群体范围及业务范围更为广泛。

1.3 在特定疾病或特殊健康领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在线问诊平台模式

此种模式下在线问诊平台主要针对一些特定疾病(如高死亡率癌症、帕金森氏症、阿兹海默症等)、特定治疗方法(如PD-1抑制剂)或特殊领域(如女性垂直领域),为用户提供信息搜索、线上咨询、治疗方案探讨、成功案例查询、患者间交流、特殊服务等,为后期患者医院及科室的选择、治疗方案的确定等提供辅助,提升患者后期的治疗体验。通常这类在线问诊平台主要为用户提供线上的专业化的咨询、信息共享、经验交流等服务,线下仍需依靠实体医院的硬件平台和医疗服务。

2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分析

尽管我国互联网医疗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但长期来看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发展趋势可总结为如下几点。

(1)医药渠道向互联网转移,互联网医疗加快形成“医+药”闭环。随着药品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一批药企尤其是原研外企积极拓展药品院外销售渠道,药品销售主渠道正在从医院向专业药房转移。特别是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提出开放网售处方药(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除外)后,网上药房、互联网医院等平台将逐步成为医药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医疗平台将进一步加大医生、药师、医药电商、药企等多方资源的集聚,为用户提供在线诊断、药品购买配送、用药跟踪等系列服务,逐步形成“医+药”闭环,延伸健康医疗服务半径,创新发展新的营销模式。

(2)医疗服务体系持续转型,轻症及慢病管理从以线下为主转为以线上为主。随着互联网政策环境逐步宽松,互联网医疗必将从医疗服务外围逐步向诊疗核心切入。对慢病患者和轻症患者而言,互联网医疗可很好满足居家治疗与用药需求,有效弥补传统轻症或慢病管理中存在的患者缺乏专业指导、不便捷、依从性差、购药途径单一等痛点[1。另外,互联网医疗所提供的“无接触”医疗服务,可有效降低患者线下感染风险,缓解线下医院的就诊压力,使线下医院可将更多医疗资源向重症、罕见病等倾斜。鉴于我国互联网轻症或慢病管理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在传统医院外的市场潜力将非常大。

(3)智慧医疗水平加快提升,逐步形成基本医疗与个性化医疗融合发展态势。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医疗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逐步应用到药物研发、疾病预测、疾病筛查及诊断、健康管理等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基因测序、分子检测等方法结合,基于互联网医疗平台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诊断、设计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建议等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医疗服务也将从基本医疗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基本医疗服务与个性化精准医疗服务融合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迈进[14。

结束语

互联网医疗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有效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形势所需及国家高度重视下必将得到长足发展。不过,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和难点不容忽视,如在本文第二部分提到的传统医疗机构与第三方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企业如何深度捆绑合作、紧缺的优质医生资源如何平衡、互联网医疗服务质量如何监督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策的保障,如保障医疗资源公平性、放宽创新产品和服务准入门槛、放宽医生多点执业条件、构建医疗服务水平评估体系等,同时也需要传统医疗机构、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企业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加强彼此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探索互联网医疗持续创新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