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

彭俊碧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目的: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3年3月在我院门诊采血室工作的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护理行为评价量表对影响我院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因素进行评分,制作基本资料统计表,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对比基本资料中不同特征的护士护理行为评分,对门诊采血室护理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名护士的护理行为正常,护士护理行为评价量表的评分为(10.04±1.29)分。门诊采血室护士的工作年限、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不同,其护理行为评价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可知,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一般影响因素包括:工作年限≥5年、社会支持低、消极应对行为(P<0.05)。结论:工作年限、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是影响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一般因素。

关键词: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影响因素

前言

医院门诊的采血室主要工作是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为后续的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因此,门诊采血室护士的护理行为是有效治疗患者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若门诊采血室护士在采血工作中出现错误,那么极易引发各种医疗纠纷。因门诊采血室的护士每天都需要接触大量的患者,同时对患者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不了解,加之,工作、心理方面的压力较大,从而导致他们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极易出现消极、不耐烦等不良情绪,这样会使他们的护理行为造成较大的影响,进而致使采血过程中不良事件与护患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现阶段,已有的相关研究显示,护士的护理行为、采血时间集中等因素会对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安全造成影响,然而目前依然没有明确影响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因素[2]。因此,本文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将2016年6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门诊采血室工作的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护4名,女护26名;年龄:22-53岁,年龄均值:(37.61±2.68)岁;学历情况:本科及以上:25名;大专:5名。

入组标准:均为门诊采血室的在职护士;具备专业资格证,并已注册;工作时间≥6个月;愿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护士。

剔除标准:研究过程中不在职(外遣学习、休产假等);将要离职或转岗;实习期护士;存在职业暴露史;不愿意参加研究;不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护士。

(二)方法

1.护理行为评价:结合现有的相关研究[3],制作护理行为评价量表,针对门诊采血室护士的护理行为进行评分。开展评价工作前需随机选择15名护士开展量表信效度检验,量表中均采用系数Cronbach’s α来检验,Cronbach’s α系数为:0.871;用因子分析结构效度,而检验的结构效度“KMO=0.810”,提示评价量表具备良好信效度;量表项目分别为:采血前护患沟通情况,(与患者积极沟通、认真讲解采血流程与注意事项的得3分,简单讲解的得2分,护患不沟通的得1分);专业知识储备情况(只掌握部分采血知识的得1分,掌握基本知识的得2分,全部掌握的得3分);安全意识(未采取保护措施的得1分,提醒后采取保护措施的得2分,积极采取保护措施的记3分);提升患者安全意识(不重视提升患者安全意识的得1分,偶尔提升患者安全意识的得2分,积极提升患者安全意识的得3分);针头误刺情况(误刺>次的得1分,误刺1-3次的得2分,没有误刺的得3分);五个项目均使用1-3级评分方法,评价量表的总得分为15分,得分越高表明门诊采血室护士的护理行为越良好。

2.基本资料统计:制作基本资料统计表,对所有参加研究的门诊采血室护士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统计表中的项目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婚姻现状;采用SSRS(感受社会支持量表)对采血室护士的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评价,量表中包括12个项目,所有项目都使用7组评分法,总分84分,评分越高表明社会支持越良好;(SSRS>50)即为社会支持良好,(SSRS≤50)即为社会支持偏低;采用SCSQ(简易应对方式调查问卷)统计采血室护士的应对方式,积极应对:12个项目,0-36分,消极应对:8个项目,0-24分。项目总数:20个项目,各项目分值为4分;积极/消积的评分越高,表明护士的积极/消极应对的方式倾向越明显。

(三)统计方法

由SPSS22.0统计所有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s),由t检验;计数资料:(%),由X2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二、结果

(一)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评分

自制的护理行为量表评分:(10.04±1.29),表明门诊采血室护士的护理行为一般。

(二)门诊采血室护士不同的资料情况,其护理行为对比

工作年限、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情况不同,护士的护理行为评价量表的评分差异具备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士护理行为评分对比[(±s),分]

项目

人数(名)

护理行为评分

T值

P值

性别

5

9.42±1.34

1.012

0.31

25

10.04±1.30

年龄(岁)

<30

4

10.06±1.31

0.340

0.74

≥30

26

9.97±1.35

学历

本科

27

10.05±1.31

0.420

0.68

大专

3

9.89±1.27

职称

护师

20

10.08±1.29

0.274

0.73

护士

10

9.98±1.32

工作年限(年)

≥5

24

8.95±1.25

9.279

<0.05

<5

6

11.34±1.35

婚姻现状

未婚

10

9.97±1.29

0.383

0.71

已婚

15

10.10±1.35

离异

4

9.80±1.33

丧偶

1

10.36±1.31

社会支持

良好

23

11.30±1.32

13.152

<0.05

偏低

7

7.68±1.31

应对方式

积极应对

28

10.98±1.32

11.006

<0.05

消极应对

3

7.93±1.28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把护士的护理行为作为因变量;将P<0.05的变是当作自变量并赋值。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或获得方程式:Y=13.841-1.731X1-2.014X2-0.818X3,式中,回归模型F值为:28.539,R2值为:0.688,经调整以后,R2值为:0.456。由结果可知,工作年限、社会支持偏低、消极应对是影响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一般因素(P<0.05)。

三、讨论

在门诊科室中,做好血液的采集工作,可以为后续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精准的参考数据,因此采血室是门诊的重要科室之一。而采血室护士日常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但由于他们需要长期开展一项枯燥、单一的工作,从而导致门诊采血室护士在工作中极易出现消极态度,这也使得他们的护理行为可能会一些异常情况。而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年限、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等因素均会对门诊采血室护士的护理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好给予门诊采血室护士良好的社会支持,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度,有效调节他们的身心状态,医院需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护士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以此提高护士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护理行为更加良好[4]

总之,通过研究证实,工作年限、社会支持偏低、消极应对是门诊采血室护士护理行为的一般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左曼,张杰,李娟,李奕霏,杨思兰,张静平.国内护士延续性护理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实践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11):51-53.

[2]李妍,王雪梅,李楠,李宇杰,韩志敏.内、外科住院患者对护士护理行为的安心感及影响因素[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9,36(03):62-66.

[3]苏倩.如何提高血站采血护士的心理素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62+172.

[4]潘永娟.临床护士护理行为能力对行为目标达成度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06):167-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