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以创新班会形式增效新时代德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浅析如何以创新班会形式增效新时代德育

薛瑞瑞

瑞安市平阳坑镇学校 325200

摘要:班会,是班级活动的常见形式之一,班会的定期开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也有利于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传统的班会形式单一,教育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那么,新时代下,如何创新班会形式来增效德育,是班主任队伍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浅析了当前中小学班会开展的现状以及创新班会形式增效新时代德育的对策,以期为广大班主任教师队伍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创新;班会形式;德育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与教育改革的深化,德育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了贯彻德育教育,许多学校都将开展班会作为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班会是一项重要的集体活动,教师能够通过班集体教育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高效的班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素质,因此,班主任们要对班会的形式进行积极创新,以增效德育工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一、当前中小学班会开展的现状分析

(一)班会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许多中小学的教学任务相对来说比较重,虽然双减政策提出以来,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了相应的减轻,但是教师普遍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都比较高,对于班会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对学校要求开展的主题班会的安排就会比较随意,对具体的内容就不会深加研究,开展起来模式就会比较单一,由教师进行机械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课堂参与度低,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不高,整个过程流于形式,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也就甚微[1]

(二)学生重视程度不足

学生对班会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班会的形式或班主任的态度,班主任如果长期进行模式单一的主题班会,久而久之,学生对班会的重视程度也就会越来越弱,甚至于把班会当成是自习课,完全忽视,现实中这种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这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内容缺乏计划性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能够将德育纳入到主题班会中,但是,班主任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就会使得班会的内容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对德育的渗透也是一带而过,走过场,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对学生起到的效果也就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相关要求。

二、创新班会形式增效新时代德育的对策

(一)制定完善的班会制度

要实现班会促进德育工作的推进,首先要做好制度建设,学校要结合新时代德育的目标,制定符合本校的班会制度,从制度上保障班会的正常并高效开展,同时,让班主任依据具体课程安排进行灵活调整,但必须足够重视。具体建设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制定班会考评制度。学校应该不定期地对各班级的班会开展情况进行抽查,还要对班会的设计方案进行检查,并评选出优质的设计方案进行奖励和表扬,以激发班主任开展班会的积极性以及设计方案的创造性。在评选活动结束后,可以将优质的设计方案统一装订,供班主任们借鉴学习,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二,成立班会研究小组。课题或学术研究是教师队伍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研究的内容可以是学术,也可以是德育工作的探讨。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班主任教师成立德育工作研究小组,集思广益,策划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感兴趣的班会,同时。以学年为单位进行分层研究,使班会形式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

第三,建立后期评价机制。班会的开展效果要通过学生的综合表现来证明,建立后期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巩固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学校或班主任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访问的形式对学生家长展开沟通或调查,了解学生在班会开展后一段时间之后的变化,来分析班会取得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2]

(二)改变以往班会形式

要创新班会形式,就要开展新形式的班会,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主题、合适的风格,用互动式的方式取代说教式,营造积极的班会氛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德育教育。比如,设计主题为“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的班会,首先。列举我国古代孝道的经典故事,引发学生的探讨,然后,让学生进行踊跃发言,说出其所了解的有关孝道的故事,最后,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放学后为家人做一件能体现孝道的事情,并拍照记录。通过这种形式的班会,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更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孝道的理解,使德育工作切实落实到行动上。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班会上,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将推进新时代德育工作通过创新班会形式的方式实现,就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班主任在班会的开展过程中,设计方案要围绕学生展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3]

一方面,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在班会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或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活跃班会气氛,为德育的开展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通过在班会后进行自我评价,有助于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使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从而改变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这也是德育教育中内容。例如,开展主题为“遵守交通规则,重视生命安全”的班会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列举出自身一些违反交通安全的做法,并说出这种做法的危害,使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正确的交通行为规范,做一名遵守交通规则的公民。通过这种自我评价的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分析自身的缺点与不足,相较于传统的班会中由班主任进行说教,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前者的方式起到的教育效果明显更强,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班会中的主体地位

[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班会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创新班会形式,既能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又能为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德育教育会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因此,班主任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对班会的形式与内容进行适时的、合理的创新,以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期望本文对创新班会形式以增效新时代德育的相关对策的探讨,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点思考。

参考文献:

[1] 杨文婧. 浅析如何以创新班会形式增效新时代德育[J]. 甘肃教育研究, 2021(3):4.

[2] 谢坚. 运用主题班会的方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3] 赵树鑫王建军. 创新德育形式,"润心班会"促学生成长[J]. 教育家, 2022(6):61-61.

[4] 史召锋. 主题班会融特色,德育创新谱新篇[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