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效

林素珍

博罗县第四小学  广东省惠州市 516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学生刚开始接受系统化教育,在学科学习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特别是对于英语学科来说,很多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词汇量少、语法掌握不够,要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养往往非常困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将单元中知识点有机串联在一起,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另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效,仅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引言

新课标的出台让英语课程的性质更加明确,英语课程应该根据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要求持续开展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英语教师应纵观整个单元,解读分解课时单元,对相关的情境进行创设,对语境进行营造,以单元模块为着手点重组文本,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从整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单元整体图式寻找开阔的教学路径,感受语言魅力,重新建构知识体系。

1.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连接,它充分运用了左右脑的机能,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在教育界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学生的集中思维,促进学生在思维上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为教学服务的各类思维导图软件也相继出现,为教师提供了结构更为合理、操作更为简便的思维导图公式,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环节中,在知识教学的同时,能高效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第一,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热情相对比较弱,缺乏主观能动性。这一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魅力与价值,从而失去学习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但是,处于被动学生状态的学生,因为没有成功的学习情感体验,所以不愿意参与到课本知识学习中。第二,教学方法单一。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会利用黑板+教案的方式将课本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记忆相关的内容。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教学互动,创建轻松学习氛围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不能提升课本知识教学效果,是当前教育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困境。第三,忽视学生素质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提升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效果上,忽略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使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中形成适应自身终身学习的品质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成绩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落实新课程标准内容,同时也会对现代化人才培养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不能为社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3.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效的策略

3.1课前准备——研读教材,分类导图

假期中,教师们认真研读教材,确立各单元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备课,分析并确立各单元导图的类型。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多以对话形式呈现,但侧重点不同,大致可使用三类思维导图。一是倾向于交际用语的对话内容,选取平衡式思维导图:例如表格形式,或左右对比形式等。这类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总结不同语境下的交际用语,便于其掌握各类问答语。学生能够更容易贴近说话人角色,了解各类用语的实际表达情境。二是倾向于叙事性的对话内容,选取链式思维导图:此类导图常应用于涉及事情发展顺序的英语对话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环游”以及叙事连接词,直观形象地呈现整体思路,使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根据导图呈现的顺序复述课文。三是倾向于描述、介绍的对话内容,选取辐射式思维导图:此类导图一般将对话的主题居于中心位置,链接与其有关的知识,即通过各分支呈现相关的关键词汇,使学生明确知识间的层次关系,并能据此有逻辑地描述主题。

3.2课堂实施——“帮、扶、放”三步走,构建导图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每个课时之间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教学内容螺旋式上升。而教师可以利用导图建立起不同课时间的联系,采取“帮、扶、放”三步走策略,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经由学习提升思维品质。第一课时“帮”。教师点明本课话题,并提出问题链,学生通过一系列听读活动理解课文,将相关知识填入空白的思维导图模型;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一起概括课文中论述该话题的子项目,梳理关键词汇;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对课文中的话题进行描述。第二课时“扶”。学生明确本课话题后,教师启发学生根据前一课时的学习,列举出谈论该话题的子项目;协助学生围绕列举的子项目学习课文,在讨论中扩充、完善思维导图。第三课时“放”。这一阶段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如何论述该主题内容,这时教师只需对重难点内容进行点拨,而后发动各小组自主进行成果汇报。

3.3课后延伸——单元主题性作业,运用导图

每个单元话题教学结束后,教师都会为学生设计一项主题性作业,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其综合运用能力。作业围绕本单元话题设置,形式包括:口头作业,有创编对话、讲故事等;笔头作业,有手抄报、手账、翻翻书等。此时,之前构建的导图就成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好帮手”,因为它贯穿了整个单元学习始终,语言结构明确且逻辑清晰。学生在每个学习环节中扎实积累的语言知识,为这一阶段单元主题性作业的完成做好了铺垫。在完成主题性作业时,他们知道什么是相对准确的语言描述,什么是符合逻辑的语序。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并展示高质量作业,表扬有进步的学生。挑选作业中的好词、好句、好文作为范例,让学生们誊写下来进行语言积累。

结束语

思维导图工具以其思维发散性引发教育界的关注,目前对思维导图应用研究大多集中于中高等教育领域,小学阶段主要应用于语言输出。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词汇记忆与阅读写作能力,通过思维导图参与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应用思维导图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使新旧知识有效整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可以贯穿大脑信息加工不同阶段,作为教学工具可以有效呈现知识间的联系,在新授课时呈现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对提升教学质量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我们仍在追求最大限度发挥思维导图作用,提高小学英语单元主题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祁飞.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J].新课程,2022(35).

[2]李丽花.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2022(26).

[3]刘庆利,刘畅.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2(26).

[4]周雪梅.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2(22).

[5]张绎雯.初探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20(47):221-222.

[6]蔡珍珍.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新课程,2019(08):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