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探析

刘玲

济南市趵突泉小学  250012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小学教学工作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特别是随着当前社会五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这五种不同的理念也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劳动教育一直是学生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社会中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参与社会。因此,小学必须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通过劳动教育了解劳动的作用和劳动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五育并举;小学劳动;教育

引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小学生的素质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花朵,如何实现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教育内容。在当前五育并举的背景下,合理改进学生的劳动教育,也是当前我国小学教学工作中必须开展的一项教育任务。在这一教育工作中,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劳动教育,使学生的劳动教育更好地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

一、五育并举背景下对小学劳动教育进行探究的意义
1.1对于学生而言

在我国当前的劳动教育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劳动教育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带着更高的学习兴趣参与到课堂当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观念和劳动观念。我国历来秉承劳动教育的光荣传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也是符合国家发展观、培养优秀学生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小学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从而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2对于教师而言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作为学生主要的引导者,在当前的五育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是对于学生的素养有着较高的提升,同时对于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素养也有着很大的提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利用新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其次也可以更好地激发教师在当前教育工作中自身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提高自身对劳动概念的了解,从而真正地让小学阶段的教师满足当前不断创新的教学要求。

二、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探析

2.1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难以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当前小学教学工作中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难以吸引学生的课堂参与,尤其是劳动课堂本身要求学生付出体力劳动,如果难以有效地让学生在单一的教学中带着兴趣投入到劳动教学中,即使学生做了一些劳动,也无法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它甚至会使学生对劳动教育产生厌烦,教师教学中的单一教学问题严重制约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理念,更好地提高劳动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2.2教师缺乏监督,教学效率低下

劳动教育在我国之前的小学阶段教学工作中经常被忽略,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小学阶段不会对这一内容进行考核,大部分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还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虽然许多小学课堂上也有着一定的劳动教育,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按照教师的教育内容进行劳动。其次,教师也不会对学生的劳动内容进行监督,这种情况也就使得许多学生根本不会有效地进入到劳动教学工作当中,也正是由于存在的这种情况使得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根本无法满足对学生的教育要求。

三、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策略探析
3.1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的引导工作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校必须要建立起专业的师资队伍,所有的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都必须具有较强的负责心理,核对学生的教育心理,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可以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真正地让学生通过教师专业的素养实现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3.2加强劳动价值观的思想教育

在我国之前的小学劳动教学工作中,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劳动价值的重要性,只是认为劳动课堂教育会影响正常的课堂进度,劳动课堂本身就作为学生教学中重要的教育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忽略了对学生劳动价值的培养,就可能使学生在之后的社会发展中,无法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社会价值。因此,在小学教育中,通过一些劳动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听到老师对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带来的社会价值观的介绍,让学生通过言行真正认识到劳动的作用,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有效地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3.3课堂教学精心导入劳动教育理念

在我国当前的小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将劳动教育引入到所有学科的教学中,劳动教育作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然而,由于教学工作中缺乏对学生的教育,也使许多学生误解了劳动的概念和范围,许多学生认为劳动只能是非常艰苦和累人的工作,这种情况也严重抑制了学生对劳动的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介绍劳动教育的概念和范围,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每天都在工作,从而提高他们的自豪感,让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观念的指导实现对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培养。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不仅是当前五育并举下的重要教学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在之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学生要想更好地走向社会就必须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念,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发展中实现自身素养的全面养成。


参考文献

[1]张华毓.吕莘.五育并举视域下小学学段贯通的理论要义及实践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0(02):19-27.

[2]岳春霞“双减”背景下,五育并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家,2018(04):28-16.

[3]甘丽卿.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五育并举”的策略探讨[J].教育教学,2018(23):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