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网信息化在智慧园区建设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地下管网信息化在智慧园区建设中的应用

陈文振

天津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有限公司 天津市

摘要:近年来,随着园区城市更新行动的加快推进,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成为现实。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京津冀开发区内重要经济发展平台,建区30多年以来建成区域已达到50平方公里,运营管理工作繁重复杂,同时随着设施的老旧,原设计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存在,逐渐暴露出来的安全、环境污染,营商环境硬件不强等问题都制约了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建设数字化智慧园区将给园区的运营系统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数字化、可视化等现代信息管理模式给园区管理带来了高效、节约的现代运营模式。园区管网、路网等组网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就像人类的血管、筋络一样支撑着这个园区巨人在运转。地下管网空间信息组网是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地下空间信息资源的核心内容。园区的分布式停车、路灯设施等设施都可以通过智慧化改造纳入园区综合信息模型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园区范围内管线的安全、高效、统一管理。

关键词:地下管网信息化;智慧园区;建设中;应用

引言:

建立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可将各类管线信息、管网事故情况、运行维护情况等数据录入系统,形成园区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慧化运营模式,有效提升园区综合管理水平。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化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智慧化程度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园区已经成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园区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园区的整体发展。目前,很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这就导致了各类设施使用混乱,甚至出现违规现象。如园区内各种管网建设不合理,且部分管网位置不合理、数量较少,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如果能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将会有效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通过建立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将各种地下管网信息录入系统。建立统一的空间坐标系之后,将各类管线的位置信息、设计资料、施工情况、运行情况等数据录入系统。系统中录入的信息包括:地下管线种类、长度、坐标等相关资料,以及管网内各类管线使用情况如:阀门井、管廊、桥架等设施使用情况;管线竣工资料等信息[1]。在系统中可以查看不同区域内各类管网的平面图、剖面图以及工程进度和相关照片等相关资料。

二、园区智能停车

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停车难已经成为困扰各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智能化停车是关键。智能停车不仅可以提高园区的服务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园区的整体营商环境,并进一步提高客户体验。通过对园区内停车场的出入口、停车场内部等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信息记录,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来挖掘停车场的效益与价值。从而实现车位利用的最大化,避免资源浪费。具体而言,园区智能停车系统主要包括车辆管理、车位诱导和自助服务等功能。车辆管理:车辆进入停车场后通过车牌识别系统和 RFID电子标签等设备将车辆信息自动录入停车场管理系统,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和信息记录;收费管理:将停车场内部车位进行划分,停车人通过自助缴费终端进行收费支付,通过 RFID电子标签识别、车牌自动识别、自动缴费等方式完成缴费操作;车位诱导:通过多种方式引导车主停车至相应区域的车位;自助服务:用户通过自助终端查询附近停车场的剩余车位情况,并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助缴费或查询车位空余情况等服务;数据统计:通过后台系统统计车辆进出停车场及车位的时间、车型、收费等数据信息;停车诱导:用户可通过导航功能查找周边停车场剩余车位情况及停车服务等信息;智慧停车系统不仅可以优化园区现有停车资源配置,提高业主出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而且可以为业主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管理体系。

三、智慧路灯控制系统

智慧路灯控制系统是一套以现代通讯网络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 LED照明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理念,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该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灯杆数据采集与控制平台、应用平台及设备。灯杆数据采集与控制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采用 ZigBee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4G/5G无线网络传输至应用平台,通过应用平台实现远程控制。应用平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自动调光、数据查询统计、设备报警等功能。设备:支持单灯和多灯控制,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和控制模式,根据不同的环境、场景可以灵活设置各种工作模式,也可以自定义控制方式。系统特点:可将城市公共设施的路灯与其他设备进行集中管控,并形成智能化管理;同时系统还支持远程维护,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远程下发任务给运维人员,能够做到故障第一时间处理;通过远程控制可以让路灯保持最优的亮度状态。此外,智慧路灯系统还支持手机 APP、短信告警等功能。

四、智慧管廊监测系统

管廊监测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管廊内的温度、湿度、压力、应变等数据,为管廊运营安全提供数据基础。综合管廊监测系统由环境监测、视频监控、温湿度检测设备等组成。通过在综合管廊内部安装智能传感器,对环境温湿度、光照度,以及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视频监控实现对各区域的实时监测。综合管廊监测系统支持自动报警,当数据超过设定阈值时,将会通过声光报警方式进行提醒,并将报警信息推送给相关值班人员处理。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对管廊内的环境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当环境和设备异常时会及时提醒相关工作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处理。通过对综合管廊的环境和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并对各种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报警,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避免发生事故。在系统设计上: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充分考虑了综合管廊的应用环境对系统的影响,为各种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技术平台[2]。其综合监控系统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及可扩展性等特点,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互联,系统所需设备均能实现网络操作。基于综合管廊监控系统提供了以下功能:1、对现场温湿度及压力、湿度进行实时监控;2、监测现场的温度和压力信息;3、对数据进行存储和查询;4、可以根据设定条件产生报警信号。

五、建立管线事故应急处置机制

地下管网信息化,是实现地下管网数据全、状态明、流程顺、分析准、决策快、应用活的基础,而事故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则是实现事故处置快速反应的根本保障。管线事故应急处置机制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应急指挥、联动协调、事故抢险和保障措施,具体包括:事故分级分类预警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安全巡查管理、监督考核评价等内容。通过对管线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和动态评估,实现安全风险的可预测可预警;对安全隐患的治理进行跟踪和评估,实现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同时通过建立应急抢险队伍,建设信息系统,并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进行抢险工作部署和协调,使管线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得到及时的处置。通过管线信息化技术平台的建立,园区可建立起全业务动态监管系统,并以此为依托,有效开展管线数据动态更新管理及地下管网管理工作,实现对管线数据进行快速监测和统计分析[3]。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地下管网信息数据库和预警预案库,对事故进行分析处理及决策。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可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系统的智慧化程度。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并根据用户需求及时更新各类数据库信息。当新发现管网事故时,可以快速定位事故地点和类型,快速解决问题。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应用于园区管网维护管理、应急管理等场景。未来随着园区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还将持续探索各类智慧化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智慧园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城市发展提供智慧化支撑。

参考文献:

[1]冯琳. 地下管网信息化在智慧园区建设中的应用[J]. 测绘通报,2020,(12):144-147.

[2]杨峰. 智慧管网在智慧城市中的重要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5):254.

[3]王海燕,胡婷,谢燕. 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化研究及应用[J]. 计算机与网络,2018,44(0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