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双碳”目标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卢美伊

天津天乐国际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    300202

摘要: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双碳这一重要决策不仅是需要政府的鼓励政策加以推动,也需要科技的发展来提供技术支持,更需要整个社会团结合作共同实现双碳发展目标的实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对经济格局能源格局投资格局和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可以加快我国实现低碳绿色化的转型,使经济唤起新的萌芽,加快经济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构建新的发育格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双赢

关键词:“双碳”目标;环境;经济;协调

引言

碳达峰战略目标的明确提出对推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主要能源行业对进口石油依存度高,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能源资源环境禀赋决定了我们国家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要重视并开发多元化能源供应的战略发展目标,减少我国对化石石油燃料的依赖性,转而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普及、应用,不仅能够减少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创新,实现绿色经济增长。

1“双碳”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双碳”是实现未来社会高速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它会带来新的变革,要求科技创新发展,社会经济高效发展,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它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全新的道路,更是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1.1对生态的影响

气候的不确定性是碳排放量急剧增加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气候的随机性、不可控性将成为人类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碍。如今,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直接后果主要表现为冰川冰盖的加速消融和失冰、海平面升高、水资源生态分布严重失衡、气候带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粮食生产、陆地生态系统演变及海洋酸化等均受到直接影响。这些生态效应将是碳排放产生的直接后果。

1.2对经济的影响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体现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还体现出了中国对时局的把控,明确了低碳绿色经济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体现出了非凡的经济意义。有研究人员提出,双碳经济目标建设极有可能直接影响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性发展目标。而“碳约束”必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相关政策方面的协调发展,短暂而激烈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措施将直接造成社会经济的损失。

1.3对产业的影响

碳达峰、碳中和不仅对我国宏观经济层面产生巨大影响,对能源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也同样有直接性影响。碳中和问题联系着经济社会的各种环节,引动着国民经济的动脉。

2“双碳”目标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2.1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

环保监管功能若要切实发挥实效,完善的监测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需围绕着不同监测目标构建多个不同的监测系统,如针对水质监测建立相应的水质监测网络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监测,并精准定位污染源,同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而高效整治污染问题。由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环境问题,应基于地区的特性,建立城市环境监测网络,在完善的监测系统助力下,环境监测水平也可获得更好的提升,继而为环保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现如今,我国众多地区已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可自动监测水中的污染物。对于严重污染的区域,利用监测系统可精准监测出超标的污染物,并快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污染进一步加重。

2.2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低碳经济背景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一定要重视环保措施正确的执行。强化对低碳经济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特性、基本规律与标准的深入分析,依据生态环境保护现况,融合生态环境监测结论,及时制订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在空气、水、土壤等规范标准下,进一步加强低碳经济背景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主动分辨低碳经济趋势,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具体的全过程特点,使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性和适用性与低碳经济规定相一致,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

2.3加强应急监测技术的研发

检测要加强应急监测研发技术,对突发事件做出迅速合理检测,尽早找到突发事件污染源,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环境污染。环境监测理中应查清事故检测基本矛盾,综合研究突发事件缘故,明确污染种类,剖析污染严重度和可能出现的污染情况,并基本做出有关安全报告。为了能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应有的功效,务必配备现代化检测仪器。日常的监测工作需求制订解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有效降低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危害。紧急情况下,检测结果一定需要具有很高的准确度、精密度和可靠性,因而开发设计顶尖仪器设备,需要根据大量的监测数据资料和先进的环境监测系统进行系统的分析,开发设计自动化水平高、效率高、操作方便的便携仪器设备,这对环境监测的结果影响是直接的。

2.4增加环保工作的资金投入

各级部门需提升环保意识,对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有深刻认知,并明晰环保工作的价值,积极宣传环保工作,不断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与此同时,对于环保事业的发展,国家也需要不断加大资助力度,可专门构建环保监察基金,确保环保经费和实际环保工作需求相匹配。还需对税收制度进行不断优化,按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为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此外,还应加大环保和监察工作的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多样化的环保活动,号召市民一同落实监督责任,并鼓励市民提升环保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2.5积极建设优质的环境监测技术人才队伍

环境监测人员所负责的工作相对复杂,该项工作专业性要求极高,因而相关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监测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能够掌握并灵活应用各测试手段,科学分析相关测试资料,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与此同时,人员还需具备专业技术资格,才可胜任特殊环境的监测工作。一方面,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污染状况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使得相关人员的监测理念可及时更新,掌握最新的监测方法与设备应用技术,提升监测人员的责任担当,以满足监测工作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年轻的技术人才,充实基层人才队伍,强化监测队伍的力量,转变之前监测人员普遍年龄大、学历低的状况,使得监测工作后备力量更加充足,监测工作的开展也会更为顺利。

结束语

现如今,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多数国家对此形势都有清晰的认知,并积极开展低碳经济项目,我国也制定了双碳战略目标,若要目标顺利达成,保障环境监测功能的有效性是最为基本的工作。环境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推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极佳手段。若想低碳经济发展目标顺利达成,只靠某个部门或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因此,必须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结合实际环境问题不断创新监测技术,使其在环保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低碳经济目标,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人们也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工作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张鑫,张心灵,袁小龙.环境规制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2,38(02):77-81.

[2]曲明青.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山西农经,2021(24):145-146+149.

[3]邢淑兰.基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46(10):120-123.

[4]张玲璇.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4):175-177.

[5]徐启龙.关于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06):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