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气象服务及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强化气象服务及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措施

李仁权

 龙山县气象局  湖南省龙山县  4168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经济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产业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是两个最为关键的内容,这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为了使农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就必须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尤其要重视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影响,因此通过不断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制定完善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才能有效保障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气象服务;农业生产;灾害防御;措施分析

引言 气象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这种因素是不可抗力不受控制的,比如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连阴雨、寒潮、霜冻、寒露风等气候灾害的发生都会使得农作物产量大大降低,还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国气候变化较大,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很多影响,同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的经济效益。面对这种情况,要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产量,提高产值,就必须制定可持续的防范措施,要对气象情况进行科学预测,通过强化气象服务,针对农业气象灾害特点,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为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气象条件保障。

一、强化气象服务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风险防范能力的建设

一旦发生大范围气象灾害就会给农业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很多农民一年的心血都会白费,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连阴雨、寒潮、霜冻、寒露风等,很多农作物对生长环境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旦出现一些气候的变化就会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如果再发生这种气象灾害的话,很可能会导致庄稼歉收甚至绝收。因此,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提升风险防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才能有效提升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对此还需要加强气象知识的宣传普及,要确保农民群众对气象灾害有充分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重视气象灾害的防范。其次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都应该积极建设气象服务站,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力度,实现气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确保在气象灾害到来之前,农民能及时采取预防对策。只有不断提升气象灾害的风险防范能力,科学有效的进行气象灾害防范才能保障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增强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能力

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地势结构较为复杂,南北气候差异性十分显著,因此不同地区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也各有不同,要针对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地理位置、季节变化等多方面因素,来科学的进行气象灾害预警的设置。某一地区一旦发生一种气候灾害就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多次,这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致命的打击。现阶段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气象部门应该积极研发、引进先进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提高气象灾害预测的精准度和高效性,确保气象灾害来临前就可以及时将这些信息发布出去。其次还要建立覆盖面更广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要通过多渠道、多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使得预警范围不断扩大,防止气象灾害带来更严重的经济损失。气象服务是面向人民群众的,在进行气象灾害预警播报的时候要通过简洁易懂的普通话进行播报,确保群众能全面了解气象灾害程度。气象部门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要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不断优化和完善收据采集和传输流程,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确保气象灾害的监测精准性得到保障,为农业的发展建设提供坚实的气象保障。

(三)高效发挥气象服务的辅助性功能

气象服务辅助能力的优化建设,也是提升气象灾害监测水平,完善气象服务的有效举措,因此要大力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不断促进气象监测水平的提升。此外还要积极建立气象服务平台,要实现气象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尤其是要针对农村地区进行气象服务的完善和整合,及时为各地区提供最精准的气象信息。要保障气象信息发布平台的权威性、服务性以及高效性,确保各项气象信息能被及时的传递出去,并通过信息化技术,来对气象灾害进行风险评估,然后针对具有情况制定出有效的应对和防范措施。

二、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措施

(一)制定长效性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以及多灾并发性特点,农业生产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掌握本地气候特征,气象灾害类型等,开展农业区划,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规划。其次要对过去发生的气象灾害类型、灾害范围等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其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的选择最为合适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的发展要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又要顺应自然规律,要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制定长效性对策,才能为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除此之外还要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不断的完善,要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制定应急处置措施

提前制定应急处置措施能有效降低气象灾害的影响,减少农业产业的损失。因此要加强对天气情况的关注,重视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并根据预警情况建立完善的防范措施。通过制定应急处置措施,提高农作物的自身抵抗能力,通过暂时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来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以此来降低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比如通过实施滴灌方式来应对干旱气候带来的影响,这样也能提升农作物的抗旱能力,还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对于霜冻灾害,可以使用烟熏方法来减少损失。

(三)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包括人工增(消)雨(雪)、人工消雹等,主要手段有三七高炮、车载火箭、飞机播撒碘化银、干冰等,通过上述手段适时改变一定范围内的天气状况和小气候环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生产,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效益,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产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全面落实。因此有关部门应该科学认识到气象和农业生产之间的紧密关系,要不但提升气象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并他通过建立科学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来降低对农业产业的影响,确保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廷,吕静,倪妮,张丹,柯莉萍.农业气象灾害及气象服务措施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07):108-110.

[2]吴静,孟庆怡,刘相,刘佳,胡倩.强化气象服务及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措施[J].南方农业,2022,16(04):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