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水稻优质栽培技术推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无公害水稻优质栽培技术推广

赵岩

吉林省大安市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站    131300

摘要:近年水稻产业发展迅速,总产量持续增长。伴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水稻种植过程中对水稻品质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文章阐述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提出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推广措施,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无公害;水稻;栽培;推广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栽培发展技术水平高。全国范围内种植面积广泛,因受到降雨、气候和土壤作用,各省种植情况各有不同。加之政策扶持,促进了相关地区无公害优质栽培发展。栽培技术科学合理,有利于保障水稻整体产量及品质,确保农民增收,有效减少粮食安全问题。

1 选地和精细整地

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过程相对比较繁琐和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指导和技术支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相关要素和技术要点非常多,既要落实选地和整地工作,还应明确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的重要性,将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落实到位,实现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和种植目标。

1.1 选择稻田:运用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过程中,稻田选择非常关键,在该过程中,需要对土壤、灌溉、光照、温度等一系列内容进行全面考虑,宜选土质肥沃,交通方便,排灌容易,避风向阳区域。首先,采用正确方式,检测稻田土壤,确保土壤内无农药、重金属残留,最大限度排除影响水稻生长的不利因素。

1.2 土壤环境选择:面对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建设严重不足现状,要尽快调查和找到可种水稻地块,增加人力资源投入,甄别适宜水稻生长地块范围,进行标记,还要符合无公害水稻生长其它条件。除甄别和选准适宜栽培地块外,还应建立适宜无公害水稻栽培基地。采用科技手段对无公害水稻生长环境进行人工干预,使其形成一个良好生态循环。利用先进仪器改造,监察种植基地生态环境,努力实现无公害水稻栽培数据化。

其次检测灌溉水质是否达标,如果将不达标水质用于水稻灌溉,会导致水稻种植品质下降。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注重温度控制,昼夜温差应保持在15内,以免温度差异过大影响水稻生长。稻田选择中确保水稻可吸收到充足阳光,对其种植和生长有益。

1.3 精細整地:完成稻田选择后,实施精细整地,这项工作在田间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

操作中,选择旋耕整地方式,充分发挥旋耕灭茬机作用,将水稻秸秆用作养料,在土壤中融合,通过这种方式,为稻田提供充足养分,增强稻田平整度,深翻冻土,充分消灭土壤内害虫,以免病虫害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危害。春季,科学翻耕稻田,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土壤透气性,使其松软度和肥沃度兼具,确保水稻生长过程中营养充足。

2 优选品种

在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过程中,品种选择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水稻整体种植质量。选择水稻品种过程中,确定其品种审定情况,并对该品种所需稻田环境、土壤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其适宜性。应对水稻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等全面兼顾。

科学选用种子,是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的首要前提。可利用盐水浮力法选种,选出颗粒大而充实的种子,除去杂质和空瘪粒,病虫粒,达到水稻丰产,增强水稻抵御病虫害能力。

3 种子处理

3.1 晒种:栽培水稻前进行晒种处理能够使种子成活率提高。具体操作方法是在阳光下晾晒种子,摊铺过程薄而均匀,持续、轻柔翻动,在翻动过程中不能破坏谷壳。

不同品种水稻种子应分开晾晒,避免发生混淆情况。晒种能够转化种子内的淀粉,使其以可溶糖形式存在,保障水稻种子的成活率,还具备消毒杀菌作用,避免病菌对种子产生感染。

3.2 选用良种:在良种选择过程中应因地制宜,选择耐肥、抗病、熟性强、抗倒伏、品质优良、高产稳产的水稻品种。可采用比重法,在20千克黄泥内加入50千克清水,充分搅拌后,发挥比重计作用,对种子比重进行测量,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用作水稻种植。

3.3 种子消毒:在水稻高产优质栽培过程中,种子消毒方式包括以下两种:其一,物理消毒。温汤浸种、等离子处理均属于物理消毒范畴,后者原理为发挥高压电弧等离子体辐射和交变电磁场作用,生成种子处理系统,进行消毒。其二,药剂浸种。催芽播种操作前,使用杀菌剂、杀虫剂等,对水稻种子浸泡消毒处理。具体操作如下:在120升清水内添加100毫升咪唑喹啉铜33.5%水悬浮剂,浸种量60~80千克。

3.4 种子包衣处理:种子包衣的作用在于对各类种传病害、土传病害进行有效防治,并对地下、苗期害虫进行控制,持久性强。应用35%吠虫胺FSC实施种子包衣,能对稻飞虱、稻蓟马等虫害进行有效预防;采用1.5%咪鲜胺FSC进行种子包衣,能对恶苗病、稻瘟病进行预防。

高产优质水稻栽培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种子包衣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对水稻栽培过程中的各类病虫害问题进行有效预防。

4 播种育苗

4.1 秧苗移植: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过程相对比较复杂,专业性强,栽培过程需铺薄膜。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土壤温湿度适宜,使其与水稻播种育苗需求符合,确保水稻秧苗抚育管理科学、有效。

在水稻秧苗长出五叶之前,需对其实施移栽处理,借助该种方式,增强秧苗叶片直立性,确保其茎基呈扁平状态,确保秧苗的抗旱能力、弹性不断增强,保障其整体成活率及种植品质。水稻的插秧过程非常讲究,需要采用等行距方式,确保栽植过程中有泥土附着,科学控制栽植深度,并对水稻秧苗移栽时机进行把握,使水稻秧苗成活率、种植品质不断提高。

4.2 科学稀植:水稻种植过程相对比较复杂,为保障其优质、高产,还需对其密度进行科学设置,确保其呈现良好生长态势。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按照科学方式,对水稻植株横、纵间距进行设置,确保水稻秧苗齐整度。通过浅栽方式,使水稻产量提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保障种植品质及效益。

5 田间管理

5.1 水分管理:水稻管理要特别重视水分的管理。水稻种子的许多催化剂需借助水分才能起作用,从而释放种子内有机元素。无公害优质水稻生长所需水分较多,但栽培时不能给水稻田过多灌溉,要通过科学化实践把握水稻用水量。浅水插秧,灌水深度應保持在1厘米左右,返青期稻田水位应保持在3厘米左右,稻龄成熟后,排水良好,有利于水稻品质改善。

5.2 平衡施肥:在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过程中,施肥非常关键,能够确保水稻营养充足,保障其整体种植质量及后期产量。通常,施肥工作在整地完成后进行,化肥、绿肥、草塘泥、人类粪便等均为常用肥料。

肥料选择过程中,应对水稻土壤环境进行考虑,确保稻田土壤质量,为水稻供给所需营养。对于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而言,有机肥适用性强,施加过程中,需同时使用氮肥、钾肥,通过这种方式,提高稻田土壤腐殖质含量,使水稻秧苗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

针对生长发育期水稻,氮肥、磷肥、钾肥的施用非常关键,如果施肥量不达标,很容易诱发烧苗情况。基于上述情况考虑,在施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选择最佳施肥量及施肥方式。将有机肥用于无公害水稻种植,效果显着著。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化学氮肥的使用。完成底肥施加后,需及时进行追肥处理,为水稻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在水稻四叶前,及时使用尿素、硫酸钾等进行追肥,保障水稻品质。

5.3 中耕除草: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存在差异。通常,水稻移栽7天内便需进行化学除草。除了上述方式之外,还可采用人工中耕除草方法,对土壤进行疏松,改善其通气情况,使水稻根系呈现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提高水稻种植品质,实现高产优质栽培。

5.4 秸秆还田:在水稻种植期间,秸秆还田是主要栽培技术。水稻收获后,要利用秸秆还田,可使种植土壤维持在较高水平。把秸秆碾碎然后埋入土壤中,使土壤侵蚀它,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5.5 病虫害防治:为确保水稻无公害,不适宜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存在两种有效治理害虫途径。

一是营造害虫自然天敌巢穴,做好害虫天敌防护措施,才能有力遏制害虫。二是用能招引害虫的光线诱杀害虫。该方法已被许多农业企业实际案例采用。利用灯光诱杀可显著消灭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害虫,显著降低农药用量,降低农药和其它化学药剂采购开支,同时保证绿色化和生态化。要降低无公害水稻染病现象出现,就要讲究栽培方式,科学有效地进行栽培已成为水稻栽培中的一个明确原则。采用合理耕种制度,依据种植环境及种植地区选择不同抗病品种。科学施肥,稻苗间距离也应在考虑之列。

综上所述,无公害水稻病虫害防治中,要使用非农药以及轻化学等多种处理方法,从生物,捕捉以及科学利用等方向着手,确保病虫害防治效果,要让无公害水稻栽培变得更绿色更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