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

霍怡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重庆机械技师学院)   400055

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谁,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并强调使用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得体性,从而具有一定的语言素质。

关键词:知识 能力 关系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但承担着“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任务,还是与世界交流的一项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好英语已显得越加重要。而新的课程标准也对学习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受着 “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内容陈旧,考试以语法知识为主。教学中严重地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致使有些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很差。大部分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以后,仍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说不好,读不快,写不出。这就是典型的“哑巴英语”。由此看来,英语作为语言学科而言,其教学模式应有别与其它学科,我们应将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放在较重要的位置。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语言素质和能力呢?我们究竟应当在教学中处理好那些关系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语言素质教育和培养呢?本文试图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语言素质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语言教学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当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交际能力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和语言的使用规则在一定情景中的具体运用。具体来说,交际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主要指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体系,能辨别和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它强调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语用能力包括社会语言能力、即席表达能力和话语能力,它强调使用语言的流利性和得体性。社会语言能力是指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从而懂得在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谁、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比较重视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强调使用语言的得体性。即席表达能力指在真实的(而不是模拟的)情景中即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填补信息沟,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比较强调交际情景的真实性。因为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交际才具有实际意义和有效性。话语能力指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得体地使用上下文意思连贯的话,而不仅是孤立的句子,强调使用语言的流利性和连贯性。

为了培养上述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

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是整个交际能力的基础。学语言和学游泳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游泳教练只教给学生游泳的知识和要领,而不让学生下水练习,学生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把初学游泳的孩子扔到大海里去,任其自生自灭,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学到游泳的本领。因此,语法教学要体现交际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用中学”,不但要“活学”,而且要“活用”。所谓“活用”就是将语言结构运用到一定的语言情景中去。因此,语言形式不再是以机械的、枯燥的、无意义的形式来教学,而是通过丰富多样的、直观的、真实的、交际化的形式来教学。

二、英语和母语的关系

    培养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以往教师在英语课堂里使用汉语太多,再加上课下缺乏英语学习环境,有些学生不得不使用汉语语音去标注英语单词的读音。在造句时,学生往往依照汉语表达习惯去造英语句子,结果说出来的句子不伦不类。学生在实际表达中,由于情不自禁地寻求汉语的帮助,先把要表达的想法在大脑中通过汉语译成英文,然后再说出来,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把英语和要表达的事物直接相联系,让学生直接理解、直接记忆;

第二,用英语教英语,让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英语,直接用英语下指令去做事情;

第三,尽量使用英语,但必要时使用汉语。适当使用汉语是必要的,进行适当的汉英对比也是必要的,但是不宜过多。

三、听说读写的关系

    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四者相辅相成,在交际中缺一不可。四者的功能各不相同,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若要实现高效的输出,一定要有大量的输入做保证。因此,让学生多听多读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根本途径。新课标规定:“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种做法已经被证明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的。

以往的阅读教学方法肢解课文,着重语言分析,忽视整体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方法亟待改革。首先,我们应当重新认识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当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获取信息;二是学习语言知识;三是获得阅读的技能。为达到这些目的,新的阅读教学理论建议采用下列步骤进行阅读整体教学:

步骤一:阅读前

1.介绍与阅读内容有关的背景;如,我在教授Do you remember what were you doing?那篇reading时,先介绍了2001年美国发生的9.11事件,2003年杨利伟登上太空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文章要介绍的主要内容。

2.教学一部分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留一部分生词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

3.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预测文章内容;

4.提出一两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导性问题。

步骤二:阅读中

1.快速阅读课文(用眼读而不是用嘴读,逐句读而不是逐字读);

2.提出好、中、差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

3.提出细节性问题,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 where, when, why, who, how等基本事实;

4.仔细阅读;

5.小组讨论问题答案,然后全班检查答案。

步骤三:阅读后

1.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讲解语言要点和新语言现象。同时,检查学生对生词的猜测情况,鼓励学生提问题;

2.做大纲所要求掌握语言知识的练习;

3.帮助学生分析语篇结构和文体特征;

4.语言运用。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采访、调查、仿写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阅读整体教学是将三个不同的阅读教学目的统一于一个教学过程中,将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统一起来。

总之,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在新形式下,更要注意他们英语语言素质的开发与培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李庭芗 英语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孙厌舒 认知研究与外语教学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