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传统美食文化的现代性机制、超越与复苏

/ 2

新媒体下传统美食文化的现代性机制、超越与复苏

张思珺1,龚子珊2,冼咏彤3,王麒雄4,王妍蕊5,王笑颜6,宾杰瑞7

1.340803200708312315

2.广东碧桂园学校  广东佛山 528312

3. 广州NCPA美式学校 广东广州511458  

4.树德中学 四川成都 610066

5.宁波至诚学校 浙江宁波 315000

6.深圳前海哈罗外籍子女国际学校 广东深圳 518054 

7.新哲书院 广东深圳 518100

摘要:在前现代性之确切定义在不同的语境下常常悔明不清,此正是因为作为其词源的现代性之模糊。在各个领域,所谓现代性与前现代性在提到时都指代着一个极其宽泛的能指,于此,笔者姑且以哈贝马斯的论点来作为路标,展开问题:“现代性意识是一种对古典、传统的对立,是时代精神的现时性”一般来说,这种被看作是与过去的断裂是与理性不可割裂的,但一种单纯将其扭曲为残余物之间差异的做法无疑是充斥着谬误的,故此,我们必须极其小心地避免一种以“传统”为名的主人话语传播,这是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一、传统美食之前现代性

我们可以肯定传统美食之中存在着的前现代性,作为一种在“启蒙”前风靡的一套符号系统,其之内地对“传统”的崇拜气息是浓郁的,这是因为在一种外来的西方文明所构建起的对立使得内部具断裂性的中国文明不由得去投靠一个大他者,对于当时逐渐现代化的社会变革,而我们会发现由于西方文明的历史在现代化处的连续性,西方并不存在此问题,我们便看到了一种歇斯底里话语,对于现代化问题妖魔化,完全归于西方,“如若是本国的便如何如何不会有这等问题了”,这便是我们再将其带回现代的最大难题之一,保证其内在不会被一种崇拜所歪曲,而失去其本质的可取性与古典美食的艺术性,转入一种闭合的僵化。

二、数字传播中的现代性机制

数字媒体的力量是在人类学进入这个时代前从未有过可类比的,意识形态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在这种包裹之下,我们同也要审视现代性中带来的困难。在这种如履薄冰的处境下,我们无疑必须明晰地看出其前现代性,但我们同也不能忽视现下的眼前在现代性之中相辅相成着的前现代。如果强行对一种现代性予以推进是不可能做到对于前现代性的排除,正因为处于现代的前现代因素大多都是现代化其自己本身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借这种前现代幻想来编造,一种超出现代性话语体系的“世外桃源”。就像现下对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一种盲目对立,资本便借此机会标新立异,从中受益,进一步增强消费主义的布尔乔亚式的意识形态机器,就像,原本的发烧药,但只添上中药的名头,其便可大翻好几倍价格,这和我们的初衷便背道而驰了。如果要以一种彻底的斗争的姿态去除前现代因素只能彻底地扬弃这种被资本所中介的现代性才得以,但这条道路也同不是我们所要取用的康庄大道,现下来讲,其注定是过于激进的,而正如齐泽克所说的,现下真正要做的,反而可能是观望。前途之渺茫叵测是我们难以看清的,在前现代的余残与现代性的荫翳中来回摇摆,找到一条小道。

三、传统美食之超越性之持存

单纯地在这种符号所构建的社会系统里,真正的超越因是一种纯粹的回溯,一种对于经审视的传统的复兴,一种不再以跟现在的现代性相对应以此来彰显其性质的传统,对其方法论上,我们必须予以清除的祛魅,不再将它和现代菜式对立起来,正如前文中提到的,我们只有如此站在一个位置才有可能可以彻底清朗地俯察现下眼前要走的道路。在此,我们只能做出一种海德格尔式的选择,我们并不能指明一条无误的道路,而只能尽力去指清面前的意识形态陷阱,去留下鲜活的等待实践的自然。

四、传播与超越之共通性

传统是相对静止的,相对于时代,传统美食也不例外。不断变化的是现今社会,或者可以说是人,求其理便需要追溯到求知欲之上,它促使着我们去看到革新并吸收这些从未被发现的事物。这归根结底就是人类的本性,因此尝试去遏制可谓是天马行空,这也是为什么时代总在进步。于传统而言,力所能及的只有融入现代的大集体当中。传统实际上必须迎合着潮流做出改变,所以它到底还是不是所谓的传统?是!它只不过是在未被书写的时间中被画上了一层新的色彩罢了。此类情况古时也常常发生,只是我们将其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合并在一起了而已,事实上传统在每个时代都会形变,所以我称其为“相对”静止。现今社会中的传播途径与方式数不胜数,但互联网一定是占主导地位者,这点在本次的市场调研中也得到了充分证明。也就是说传统美食想要在现代“存活”首先要适应的就是网络空间,并且充分利用它, 如同现今正在流行的“网红店”,其实本质上就是通过符合现代潮流标准的环境、口味、活动等吸引顾客进行消费。而宣传的途径便是互联网中的各个媒体。谈传统美食之传播,可以说只要从各方面迎合了大众的胃口便已事成一半了,最终它总会随着人流增加知名度, 因此所谓复苏其实只要让这件事物看上去与时代存在一定的违和感就成了。如今传统美食已在潜移默化中与大环境形成了共同体,人类下意识地将其视为极其正常的生活部分,而只要当其与现代产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差距便可被无限缩小,做到此地已然可谓之超越,且与现代企业比较之超越也并非难事。

五、明晰美食复苏之本质

复苏意味着前必有衰落,传统美食之衰落明显需要归咎于快餐行业的兴起,而探其根本便又回到“新”社会的高速变更。人类早已充分适应于快节奏的日程,导致餐饮之本质脱离了享受而转向对于耗时最小化的追求,此状态下传统美食极度缺乏竞争力,从而步入瓶颈。而所谓复苏,一定要建立在目标坚定的基础上,且能够组成数目足够庞大的参与集团。故此,明话说便是非政府领路难以复苏。现今的状况正好契合了以上的最优解,于是复苏早成了板上钉钉之事,充分的基金以及影响力足够使传统美食的地位稳步回升。站在本源角度,传统美食其实从未停止改新,其深刻的地位来源于在历史长河中刻入人类心中的回忆,或可谓之一种感觉,我们通常将其与一些积极的回忆进行联想,长久以来便使传统美食与中国人结下了渊源,也为复苏带来了成功率。

参考文献

哈贝马斯,现代性:一个未完成的方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https://ptext.nju.edu.cn/b9/71/c13164a244081/page.htm

作者简介:张思珺(2007年8月31),男,汉族,安徽省安庆市人,高中;

龚子珊(2007.07.12)女,中国香港人,高中,单位:广东碧桂园学校;

冼咏彤(2008.1.23)女,汉,广东省佛山市,高中,单位:广州NCPA美式学校;

王麒雄(2007.1.22)男,汉,四川省成都市,高中,单位地址: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

王妍蕊(2006年9月)女,汉,浙江省省宁波市,高中,单位:至诚学校;

王笑颜(2007.2.10),汉,广东省深圳,高中,单位:深圳前海哈罗外籍子女国际学校;

宾杰瑞(2006年4月)男,汉,广东省深圳市人,高中,单位:沈海高速公路塘头第三工业区新哲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