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巧用"思维导图"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林吉安

大田县城关第二幼儿园,366100

摘要: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能对幼儿的德育、智育、审美及体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教育,帮助幼儿在此阶段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幼儿由于年级较小,思想、品格、体能等多方面都存在不足,而游戏化教学的提出,能指导幼儿投入学习,形成良好的的习惯。游戏是学前教育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作为这个时期的孩子都比较喜欢玩游戏。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把握好儿童的这一特点,运用科学的游戏教学活动,推动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思维导图是幼儿课程游戏化重要的推进作用,合理的使用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幼儿的课程游戏化更快的进行。本篇文章针对思维导图促进幼儿课程游戏化展开分析,提出可供参考性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策略

引言: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证明思维导图在促进创新思维发展上有作用。将思维导图合理的使用在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中,激发幼儿的各项游戏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游戏,增加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促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一、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思维导图优先的展示了游戏的多方面,幼儿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了解游戏的内容和技巧,教师设计有趣充满色彩的思维导图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推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进程。教师提前在网上找到适合幼儿年纪的游戏,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设计好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导图上的内容开始游戏,一遍遍播放中给幼儿讲清楚规则,让小朋友明白游戏怎么玩。[1]比如抱团游戏,首先让小朋友围成一个圈,播放音乐,小朋友跟随音乐走动,当音乐停止时,教师要喊一个十以下的数字,小朋友听到教师喊的数字就立马那几个人抱在一起,剩下没抱在一起的小朋友淘汰。这个借助信息数字化的游戏,不仅引起小朋友的注意,让全体幼儿参与其中,还能锻炼幼儿的注意集中力和对数字的更一步巩固。这样的教学方式将班本课程与游戏化教学很好的融合,降低幼儿是恐惧上学的心理,促进了幼儿上学的积极性,也能保证幼儿在游戏中对数字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幼儿游戏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

  小朋友在幼儿园要进行吃饭睡觉等众多事项,但幼儿又是一个懵懂日期,在许多方面是处于一个未知状态,教师需要密切的关注和指导。但是,教师只是一味地用语言提醒、强调,时间一久,次数一多,孩子们就会觉得单调乏味,在这一系列环节可能会出现哭喊、大闹、争执等现象。因此,教师在孩子吃饭之前,设计一个游戏的思维导图,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愉快的饮食睡觉等行为,培养幼儿在这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思维导图上设计符合幼儿年纪的色彩与图画,吸引幼儿的注意,不自觉地引导幼儿根据思维导图的例子进行游戏,让幼儿利用思维导图,通过游戏培养良好的习惯。例如在幼儿吃饭前,教师可以分发幼儿正确就餐的操作卡,引导幼儿将操作卡的图片浏览学习,之后安排两名教师进行场景化表演,一位教师坐在桌前一手拿勺一手扶碗,认真的将碗中的每一个食物吃完,将勺子和碗放置一旁垃圾扔进垃圾桶;而另一位老师在桌前东张西望,将碗中的菜挑出扔在桌上,碗中的饭并没有吃完就跑出教室;然后帮助幼儿回想之前看过的操作卡,站在自己认为正确的一位教师后面。之后,教师要一步步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进餐方式,然后对刚刚选择正确的幼儿进行嘉奖,让幼儿成为进餐时的小组长并颁发一个小勋章。通过这样的游戏化教学,可以引导幼儿辨别正确的进餐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幼儿游戏过程中树立合作意识

  在幼儿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大多数游戏都是以团体形式开展的,教师要通过游戏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共同的游戏目标,增强互相协作与配合,进而完成游戏并提高合作意识。在展开游戏之前,可以先设计一个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上的游戏规则,了解到此游戏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树立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今后的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2]例如:“堆积木”作为益智类教学活动,教师先要根据幼儿的具体参与情况,进而将堆积木分成多个环节,让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身的思考参与到游戏中,这种做游戏的方式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乐趣,更有效的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四、利用思维导图成功的举办亲子游戏活动

  家庭和学校是幼儿阶段学生进行活动的两大主要场所,所以家园共育是幼教工作的头等大事,家园共育的开展有助实师与家长达成共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弥补自家孩子的不足,以及更好地推动孩子全面发展。家园共育需要有平等的交流方式和交流平台,这需要幼儿园花费大量的精力为家长、幼儿、教师、幼儿园提供交流平台和机会。许多幼儿园都有家长开放日,这就加强了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不深入、不彻底的现象,影响了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班本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也不够深入,家园合作仅仅是表面工作。为了促进家园共育,幼儿国能够开展亲子游戏,不仅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促进了家园共育,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对幼儿的同伴游戏、亲子游戏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师在组织举办亲子活动前,可以根据当天的活动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让家长和幼儿提前了解活动的类型以及内容,帮助幼儿和家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幸福感,通过幼儿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态度、游戏的进行方式方法、在面对人际交往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游戏方法会运用到亲子游戏和同伴游戏中去。幼儿在亲子游戏、同伴游戏中得到的游戏体验将使.游戏体验再次丰富起来。家长进入幼儿园,可以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总结:综上所述,设计思维导图有利于教师开展游戏化课程,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自觉地参与到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树立正确的意识。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解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碰到的问题,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活动,推动了游戏化课程的进度。除此之外,设计思维导图也有利于家园共育,促进了教师与家长共同教育幼儿,提升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保证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婷.思维导图在学前儿童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探究[J].科教文汇,2018,(06):138-139

[2]黄碧连.关于思维导图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2021,(40):87-88

本文系大田县2022年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大班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立项号TKTY-22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