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巧滋养 蒲娃乐成长——郑州市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劳动教育优秀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劳动巧滋养 蒲娃乐成长——郑州市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劳动教育优秀案例

金红丽,李广平,洪丽娟,张丽红,王书芳

郑州市郑东新区蒲公英小学

摘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五育并举”的一项重要举措。蒲公英小学将劳动教育纳育人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与内容。学校依托劳动项目的实施 ,积极探索新时代下小学生劳动教育新样态,开发劳动项目学习,构建劳动教育特色校本课程,创建新型劳动学习方式,彰显劳动综合育人价值,涵养新时代劳动精神。

关键词:项目学习 劳动场域 五育并举 劳动素养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五育并举”的一项重要举措。蒲公英小学将劳动教育纳入育人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与内容,构建以“爱健康、爱生活、爱创造、爱艺术、爱表达”的蒲公英生态课程体系,以学校为核心,携手家庭、社会,实施家园、校园、田园、社园多场域的“四园”劳动教育,注重各学科相互融合,坚持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劳动中学生身心投入,出力流汗,既习得劳动技能又使意志得以磨炼,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价值观和优秀的劳动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等待绽放的花朵,劳动教育课程,就是要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土壤、阳光、养料和环境,让孩子在劳动中自然地、不断生长、体会劳动的乐趣,分享劳动的快乐,成长得更加优秀。基于此,学校依托劳动项目的实施 ,积极探索新时代下小学生劳动教育新样态,开发劳动项目学习,构建劳动教育特色校本课程,创建新型劳动学习方式,彰显劳动综合育人价值,涵养新时代劳动精神。

一、选择项目,梯级上升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劳动课程三大类十大任务群在各学段中劳动素养表现及劳动素养要求,强调“在劳动过程中,学生是实践任务的操作者和完成者,教师是学生实践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呵护者”。我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精心策划、合理安排、制定了一个覆盖一到六年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螺旋上升的项目劳动设计,立足学校课堂教学教学进行劳动技能指导,以劳动清单为抓手积极开展劳动项目的实施。我校制定的劳定项目以家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全方位覆盖学生生活各个场域,以具体明晰的内容要求、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评价方式,让劳动教育有趣又有用。

二、场域联动,协同共育

《蒲娃爱劳动》课程将劳动素养体现在三大类十大任务群在各学段中实施家园、校园、田园、社园多场域的“四园”劳动教育,“四园”劳动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形成多处区域联动互补。劳动教育内容在不同场所协同推进、有效贯通,既顺应儿童生长规律,又是劳动素养在不同情景中的迁移,和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学习生活和社区生活紧密连接,丰富劳动感受与体验,提升劳动能力和方法,浸润劳动思想,形成劳动价值的正向理解,使其全面发展劳动力。

三、实施过程,学做结合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中指出“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实施好劳动课程,开展好劳动教育,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劳动课程的实施把“劳动素养”作以培育学生的目标,在具体教学实践实现预设的课程计划。劳动课程不能“听劳动”“看劳动”“记劳动”、“说劳动”,而是要坚持“学中做”“做中学”。要体现“劳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是人的教育”的价值导向。劳动课程实施大致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整合“劳动课程”资源,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劳动课程资源包括很多,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如校内的实验室、楼道、花园,还有教师等人资源,等等;校外的,如实践基地,工场、农场、田野,公园,等等。从课时安排上来看,劳动课每周至少1节,如果用利用校外资源上劳动课,一节课肯定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两节或三节连排,或者借助劳动周来开展。从学习方式来说,劳动课程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那些长时劳动教育或复杂劳动教育,需要尽可能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来实施。

2.坚持“五育并举”,发挥好劳动课程的融合功能。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劳动课程在实施当中一定要注意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融合。围绕五育并举,坚持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在劳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

3.开展“四园”联动,拓宽劳动实践场域

“四园”劳动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形成多处区域联动互补。劳动教育内容在不同场所协同推进、有效贯通,既顺应儿童生长规律,又是劳动素养在不同情景中的迁移,和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学习生活和社区生活 紧密连接,丰富劳动感受与体验,提升劳动能力和方法,浸润劳动思想,形成劳动价值的正向理解,使其全面发展劳动力。

4.实施劳动项目”躬身践行,提高劳动能力

项目式学习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内对真实的、复杂的问题进行探究,实践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本课程以项目式学习来驱动课程的实施。学生在劳动课堂的学习中、在经历完整劳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完成任务,并对项目实践进行整体构思,以项目学习促进思维发展,通过查找、整合、使用有效信息以获得基本劳动知识及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在《蒲娃爱劳动》劳动课程中我们学校根据四、五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精心策划、合理安排、制定了“探秘蒲公英”劳动项目开发,分为探种之秘、探艺之美、探饮之妙、探食之乐、探爱之源五个劳动子课程分六个步骤来实施。该劳动课程的实施让学生经历了蒲公英的播种、生长、施肥、灌溉、丰收、美艺、食用、加工创造、药用介绍整个过程,在蒲公英成长中开展主题式探究,多科学融合研究蒲公英价值。

五、多元评价 促进发展

“蒲娃爱劳动”劳动课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评价体系中我们始终坚持评价的激励作用。

1.评价的内容多维度,在对学生进行评价中不要只关注学生劳动技能和学生劳动成果的评价,在评价中应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四个维度进分年级构建劳动素养评价体系。通过评价的积极引导作用,促进劳动育人价值的实现。

2.评价方法多元,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只关注劳动结果,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表现性评价占70%,阶段综合性评价占30%。可用劳动清单、劳动任务单、劳动资料袋收集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性纪录,关注学生劳动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例如我校编写了蒲娃劳动教育评价手册和蒲娃劳动存折。利用评价手册和蒲娃劳动存折收集过程性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劳动任务情况记入劳动存折中,学期末并根据劳动存折换和劳动测评的结果评价学生的一个学期的劳动成果。

3.劳动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时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体,教师、同伴、家长、社区人员的评价为辅,形成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使评价更广泛、更客观、更有说服力。比如:将劳动作品、照片、制作视频发到班级钉钉朋友圈进行展示,家长、同学们可以进行送小红花点赞、语言激励等形式进行多元评价。能得到社区人员、家长、老师、同学的赞扬,对于小学生而言会更加激发学生参加劳动的热情、让学生热爱劳动。

《蒲娃爱劳动》劳动课程,促进学校文化丰厚,形成了系统的劳动教育特色方案。凸显劳动育人特色,很好的诠释了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期待通过劳动课程的实施,更好落实好劳动教育,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好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7470306.html);1900-0101

[2] 《劳动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022版

[3] 张军瑾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09-30

[4] 段立群关春霞.《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与评价》;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20-12第1版

[5] 高来 高艳.项目式学习:劳动教育实施的创行路经 ;《教师教育学报》;202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