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刘兴春

河南省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   453600

摘要: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范围从初期的心理学领域不断延伸拓展到了更广泛的教育领域,得益于该方法注重在理想的环境氛围下激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潜移默化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要求,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都要掌握一定的应用策略和技巧,为此,结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当前的实际需求,应该进一步探讨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化学;教学;应用策略;

一、立足化学实验构建实验情境

高中化学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化学实验的同步教学,两者具有同等地位。为了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果,教师可主动借助化学实验创设情境,要充分展示演示型实验与探究型实验的作用。其中,前者拥有直观生动、轻便高效的教学优势,后者则更加关注学生的独立动手、自我探究、团队合作等能力培养。对演示型实验,教师可先行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并配合多媒体中的图像与视频演示讲解实验操作步骤,从而让整个教学情境更加生动。对探究型实验,教师要围绕实践过程或具体环节,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设置后期的实验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在分析实验现象后验证已学知识,探究出更多新知识点,整体上看,探究型实验融合了问题、实验、探究的教学要素,使教学情境更富实践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演示型化学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撑。信息技术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递,拓宽了教育时空场域,各种元素符号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帮助学生观察到更加具体的化学实验过程与现象。若需要观察某一时间节点或某一操作环节的化学实验现象,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完成静态定格,促使学生抓准要点、定位细节,进而完成实验研究。很多化学实验都随着光、火、色、相等不同维度的变化,这样让整个教学情境显得活跃且充满惊喜,也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如学生可以轻松观察到化学实验中的硫物质在氧中燃烧所生的明艳蓝紫色火焰;铁物质在氧中会猛烈燃烧并伴有火花四溅;NaOH溶液添加CuSO4溶液后将出现蓝色絮状物;KI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产物中有明显的黄色沉淀。当然,有些化学实验并不能在课堂上显著观察实验特征现象,如在浓度较低的硝酸溶液中放入铜后并没有显著看到气泡生成等,导致学生的实验体验感不强,教学情境的创设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教师应该及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该类实验的真实反应结果,从而加强了学生对实验操作与结果的印象。

二、把握教学进度构建问题情境

高中化学课堂实施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以问题作为贯穿始末的重要抓手,构建各类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在思考解答相关问题后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点。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围绕各章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不能一味追求简单,也不能直接设置难度较大的问题,而是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业成效、兴趣倾向、知识理解能力等设置更有针对性、更有层次感的问题。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物质化学性质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化学物质会因性质不同而采取差异化的物质保存方式。教师在进行新课讲解时,就应在“保存”的课题下设置更多的问题,不断构建和完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吃透相关知识点,将化学物质的保存条件、选择缘由等知识全面掌握。

例如,教学“金属钠的性质、保存、制取和用途”相关知识时,教师要优先让学生准确记忆“金属钠极易被氧化”的化学特性,并告知学生对金属钠的日常保存,要始终处于无氧环境,做到与空气的完全隔绝。此后,教师可围绕金属钠的保存问题构建问题情境,适当引入一定的现实案例。如某城市境内的一段河域发现了数桶“水雷”,其中有三桶“水雷”被打捞至河岸摆放后不多久就发生了自行爆炸,当时的场景中,爆炸伴有巨响,腾起的水柱呈蘑菇状,河面有显著白烟,并出现黄色火苗,而当时接触过“水雷”的人手部均出现强烈刺痛。教师随机向学生发出问题:“这些‘水雷’是哪种物质?为什么出现爆炸?剩下的‘水雷’在打捞上岸后应怎样处理保存?”由于学生已经充分了解并掌握了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因此,在教师的问题描述中已经逐步构建了有关金属爆炸的情境,学生均表示需要立即将这些水雷放在煤油中,以达到充分隔绝空气的目的。可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设问方式完成情境创设和教学引导,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还能增强以学促践、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

三、围绕学生经历构建生活情境

高中生经过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的化学课程学习,已经深刻认识到化学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对生活中化学重要性的认识,持续激发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兴趣,提升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最终促使学生提升个体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在习题训练的设置环节多引入生活场景,构架内嵌化学知识的生活情境。这就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达到将生活所见转化为教学所用的标准,所有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现象,都可以作为一道道精心巧妙编制的化学习题,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题意,更准确地找准考查点,调用所需知识面完成练习和学习。

例如,教学“醋酸与碳酸的酸性”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先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自己所准备的几样实验材料:鸡蛋壳、小碗、食醋等,在小碗中盛适量食醋后,将鸡蛋壳没于食醋内,不多时就会发现蛋壳变软了,以此生活化实验操作说明醋酸比碳酸的酸性更大。这样学生对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程度也有了更直观的对比。

  四、结语

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理科方向的重要学科。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不断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要求。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完成这一任务和要求提供更大的驱动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学把握目的性、可持续性、精炼性、多样性、情感性、趣味性等原则,立足化学实验构建实验情境,把握教学进度构建问题情境,围绕学生经历构建生活情境,从而大大增强教学情境的可操作性与适用性,保障课堂教学效果获得更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伟.试论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9(3):79-80.

[2] 华国春.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7):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