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4

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张英玲  ,蒋政权(通讯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在分析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剖析了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旅游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旨在能为广东省海绵示范类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示范区;生态旅游;深圳市坪山区横塘湿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许多城市出现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等水环境问题,平生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徐宗学、程 涛2019)海绵城市是城市雨洪管理新概念,是指让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弹性高雅清等,2023)。海绵城市是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特征的水适应性景观。(俞孔坚等,2015海绵城市既具有局域性的雨洪管理、水质净化、地下水补充、湿地生境创造等生态功能,也能营造湿地生态景观,发展生态旅游(仇保兴2015)。生态旅游是融自然保护、环境教育和社区经济效益等于一体的可持续性旅游模式()。海绵城市示范区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天然优势。

近年来,坪山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精细化升级城区治理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良好的生态作为一流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的重要部分,构建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更低的环境代价助推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发展态势。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项目的建设,则很好地体现了坪山区生态发展的理念,是坪山区第一个生态海绵示范区公园。海绵示范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可以充分发挥其环境资源优势,通过环境教育和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城市-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最大程度地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和经济效益。

一、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生态旅游资源

(一)自然地理情况

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位于坪山区坪山河支流横塘水下游水域规划范围内地块,横塘水原始流域集水面积为93公顷,地块面积约27公顷,地块内原横塘水渠道长度约0.15公里,麻雀坑水改道汇入后,河道约1.0公里。

(二)游憩资源情况

1.海绵示范科普资源

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的海绵设施以”“为主,以”“为辅的原则,对进入景观水体和河道的面源污染进行滞留和净化之后排放;在地质条件允许和地下水位埋深较深的部分区域,建设时优先选择了下渗功能较强的海绵设施;场地内绿地浇灌和道路浇洒采用回用水。园内的海绵设施有:透水混凝土10943m2,雨水花园4363m2,生物滞留带283m2,下沉式绿地176m2,生态草沟507m2。通过生态修复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形成林地、湿地、溪流、滩涂多样化生物栖息空间,提升场地水生及陆生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吸引更多两栖类,鸟类和昆虫,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良好生态基底和可持续发展的生物链。在此基础上促成生态旅游、人文资源及水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场地自然系统的生态教育意义,形成户外自然文化基地或科研基地。

2.植物资源

在自然生态保育区的山体上有梯田龙眼林,蕨类植物种类较多,长势良好,形成了独具特点的蕨类植物展示区。在自然湿地种植区域种植了凤车草、香蒲、水葱、苦草、狐尾草等植物耐淹、根系发达、吸附污染物、重金属能力强的植物,与水系动物与微生物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景观湿塘种植区区域采用了PVC浮床的种植模式,净化水质的同时具有水体景观的观赏性,种植的植物有菖蒲、风车草、千屈菜、水生美人蕉等。溪流、漫滩种植区主要以湿生、水生植物为主,形成陆生-湿生-水生植物群落。包括:风车草、旱伞草、香蒲、再力花、泽泻、水葱、田字萍等。绿化种植隔离区主要种植了隔离能力强、吸附效果好、视觉通透性好的尖叶杜英、香樟、人面子等乡土景观树,灌木是自然野趣的苗木,跟其它植物高低搭配形成生态绿墙。

3.文化资源

一是水文化与地域文化相融合,通过可视化、体验性和宣传性的方式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的五水理念的宣传和科普。通过指示牌、图册等方式向游客传达片区的水文化特点,利用丰富多彩的水文化活动吸引游客游览,推动片区人文经济的长效发展。运用户外水文化展示节点、互动体验节点、景观观赏节点三种主要方式让游人对水文化有多样化的体验,同时与场地内的活动以及景观打造相结合,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结合和借鉴智能城市相关的技术手段,如智能监控、可视化多媒体展示和解说、实体模型、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标识系统设计等,铸造出海绵技术综合示范区和教育区,翠山碧水,缤纷国际生态客厅的水文化和生态郊野文化互动的对外展示基地。

二、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生态旅游现状

(一)生态环境得到较好地保护和发展

1.社区居民参与度高

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是水文化和地域文化相结合,通过可视化、体验性和宣传性的方式实现

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的五水理念的宣传和科普,相关部门每年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湿地日等特定节日以及不定期在周末或节假日开展现场科普互动活动,社区居民总是能够积极、踊跃参,现场提跟相关部门园区管理和运行建议。集生态保护,休闲游憩,海绵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海绵示范工程也进一步加大了社区居民的绿色居住体验,增加了人民对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管理和保护措施完善

园区的管理和保护体系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均在逐步完善和提高,使得园区内湿地、林区等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受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自然水文系统保护、水岸保护、栖息地保护,通过雨洪利用、涵养水源、生态补水等综合效应,开展海绵化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有效拓展本地水资源,增强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流域水资源和水安全保障水平,以海绵设计实施场地针灸的手段,增强场地的适应性和弹性,重建场地内外环境的联系,促成景观创意空间和一系列如雨水花园人工湿地雨水湿塘透水铺装等海绵措施的融合布局。

3.生态旅游项目得到快速发展

2021年以来,相关部门积极挖掘马峦山、坪山河等生态资源价值,广泛利用坪山区乡土植物建设山林花海,构建一山水、十绿廊、百花园的公园生态系统。全面完成全域自然博物建设,逐步完成 15 条研习径建设,建设 106 公里长的特色研习步道、408个实地观察与研习点,各类文保建筑及人文景观 25 处。依托当地生态和文化资源举办首届坪山市民文化节、市民体育节。开展音乐舞蹈戏剧创作营、晒艺大舞台、市民才艺秀等10个系列27场文化活动。通过两节大力推广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2021年全年累计超5000场、惠及300多万人次。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成为坪山生态旅游和文体活动的重要载体,不仅带动坪山生态旅游业发展,而且为坪山居民提供众多工作岗位,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4.生态文化宣传得到加强

通过导赏系统,将园区地图、读本、标牌、课程等电子化、信息化,结合覆盖坪山全境的5G网络,形成了集语音导览、线上解说、标识指引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域自然博物小程序,包含研习步道、寻古访古、教育中心、VR实景、视听影音、行山礼仪、自然课程、博物百科、古树分布、古迹分布、解锁勋章、活动发布等多个互动场景。截至目前,已完成线上解说系统2.0版本提升建设,该程序使用量已累计突破15万人次。 开展坪山自然博物系列讲座、自然博物图书奖等活动49场,线上线下参与22.7万人次。

三、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形象定位模糊

海绵示范区毫无疑问是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目标,但是建设目标不应该简单地突出海绵的科普,而应该凸显多目标体系,诸如水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水利发展简介和旅游目标等。坪山区旅游总体定位为全域旅游,将整合生态、红色、客家文化、工业文化等资源,打造特色项目,推进精品项目,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建设丰富的旅游要素,营造无处不旅游的城市形象,打造旅游即生活的城市名片。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定位为在确保横塘水及麻雀坑水的行洪安全的情况下,利用生态海绵措施,进一步提升本项目段及下游横塘水及麻雀坑水的旱季水质,削减横塘水的上游农业面源污染及初小雨城市面源污染,综合利用横塘水湿地及上游的雨洪资源,实施生态处理及海绵化调蓄,使其与河道形成有机的补给系统,最后形成生态海绵示范区。很显然,横塘水生态海绵示范区的定位被水安全内容遮蔽,不够清晰。另外,横塘水生态海绵示范区属新建型生态类公园,公园内的各种资源尚未完全开发利用,生态旅游目的地形象比较模糊,尤其是主要支撑示范区园区形象体系的构建仍处于最基础阶段,没有明晰且富有吸引力的形象定位和宣传,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客的认知和决策行为。

(二)旅游线路设计不科学,园区和人文旅游资源融合不足

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园区呈月亮形状,分别在技术大学、坪山河干流巡河道、兰田路三个出入口,其中只有兰田路入口是联系畅通的。现场踏勘期间,调研踏勘团队从兰田路进入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园区游览至技术大学入园门口时,被一道门阻拦,经询问后才得知,技术大学的门是不对外开放的,仅联通技术大学。实际上,我们在门口看到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字样的大门牌,并且在出入口处没有看到入口出口指示牌。入口出口及游览路线标识不明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线路设计的不合理。园区旁边是技术大学、1004酒店、坪山河、原始自然山林等,现场踏勘期间,感受到各特色点位之间的融合不足,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逻辑关系不明确,并且是独立割裂的状态,在这种布局形式下,如何使游览线路合理串联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节奏,有策略性地吸引游客,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三)受限于用地性质和林木管理规定,生态旅游开发存在一定困难

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与技术大学为临,并被麻雀坑水和横塘水两条河道和一座原始树林小山包包围。在游览步道、野营地建设、游客中心建设、出入口停车场建设时,很容易与用地规划等法规相冲突。再加上林木保护条款越来越严格,园区的正门由于需要砍几棵树才能打通,生生成为断头路,大大减弱入园交通通达性。园区正门原本设计了若干停车位,方便游客自驾前往停车,由于断头路没有打通,停车位成为摆设。另外一头干流巡河道相接的道路,由于道路规划尚未落实,亦无法成为行车道。林木管理以及用地属性的严格限制,致使开发建设进展缓慢或者难以落地。

四、加强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设计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线路的组织设计要在有利于园区景观资源和水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娱乐、游览、安全等要素,利用各种空间关系、游览关系,让游客观赏到示范区的景观精华。

首先,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园区内的游览路线应设计为亲子休闲游路线、科普游线、观光游线三大主题。线路沿途应贯穿各主要景点,以景引路,以路串景。园区有三个出入口,从技术大学出入口进入园区的游线应呈逆时针方向,从坪山河干流巡河道进入园区的游线应呈顺时针方向。景点的布局应尽量使每一个点位都成为核心景点。

其次,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园区要科学、合理、长远地规划好水域和陆域的旅游线,使游客能够近距离、多角度地观赏园区内的各类动植物。如低洼水塘区域,应依托湖面打造形成环湖开放型的亲水区域,避免只能隔着栏杆观望水面和水生动植物,可以针对不同游客市场的喜好,设计出不同的旅游路线,为游客提供满足需求、完善的生态旅游特色线路。

再次,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生态旅游线路设计要强化科普宣传的作用,通过沿途步道的引导,在沿途设置辅助设施,如在步道旁边设置一定数量的宣传牌,同时配备解说系统,展示坪山河流域的地形地貌、介绍坪山河治水历程,展示横塘水生态海绵示范区建设类型、建设目的、建设方式、生态理念等,提高市民游客对坪山区生态系统的认知和生态保护意识。解说标志系统可以和坪山全域旅游融合,做到动态管理、及时更正、内容清晰、准确,科普性和知识性强,详细介绍海绵类型、湿地植物种植、园区动植物等相关科普知识,并做到具有一定观赏性。如此的话,既可以起到丰富步道景观,又增加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作用。

此外,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还可以利用现代VR技术,将园区进行全信息数字化VR技术处理,使市民与游客可以通过VR技术进出互动体验,增强游客的现实体验感。并融入坪山旅游标识logo,坪山旅游宣传口号,坪山旅游吉祥物,坪山旅游形象代言人,坪山旅游主题歌曲。组建坪山生态旅游志愿义工服务队,利用这些志愿者义工对坪山生态旅游景区景点进行对外宣传志愿服务,提升坪山生态旅游服务质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坪山的生态旅游进行开发宣传,打造坪山生态旅游文化品牌。

1.打造多元化的生态旅游产品

根据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园区的景观和生态特征,生态旅游开发在尊重自然进程、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园区的景观和旅游资源,开发一些趣味性高,体验性高、密度低、强度低的游憩休闲活动,实现生态旅游的综合效益。

2.科普教育类生态旅游产品

园区内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海绵类型资源是开展科普教育的大课堂,针对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的特殊资源,设计出一些生态教育类的游憩项目,如依托海绵类型展览、生态实景讲解等,在智慧系统的支持下,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向市民游客普及海绵设施建设、湿地生态系统、水质净化等相关知识,介绍坪山区水文特点、生态资源等,并提供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水治理知识、海绵科普等相关文献借阅等服务。同时,海绵示范区,是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者研究的和学习的重要区域,因此可以组织市内外的相关专家,开展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研讨活动,为海绵建设科研工作者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鼓励其为生态环境的改善献计献策。

3.充分利用示范区优势,推进社区参与生态旅游

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应充分利用园区优势,积极与当地村集体联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挥当地村集体基层优势,将周边村集体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力量体系和旅游参与体系。通过开展环境卫生、生态治理、生态旅游等项目,让社区参与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工作,这样横塘水生态海绵综合示范区既探索了同周边社区关系维系的新方式,也将强集体富群众有机结合。同时,相关部门制定促进坪山区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宏观政策,制定一系列建设和保护的规划体系,及时梳理和归纳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典型案例,并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旅游开发,给与社区居民政策辅导、方向引领和案例分享。

参考文献:

[1]徐宗学, 程涛. 城市水管理与海绵城市建设之理论基础城市水文学研究进展[J]. 水利学报, 2019(1):9.

[2]俞孔坚, 李迪华,

袁弘,. 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 城市规划, 2015(6):11.

[3]仇保兴. 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 给水排水, 2015.

[4][1]高雅清, 黄亚平, 华晨. 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利津县中心城区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3(2):3.

[5]吴健, 于元赫, 龚亚珍,. 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与农民增收——以云南拉市海湿地为例[J]. 20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