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分析——以建昌县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分析——以建昌县为例

王晶晶

中共兴城市委党校 辽宁 葫芦岛 125000

【摘要】本文结合建昌发展实际挖掘文化内涵,以特色生态旅游资源为着力点,以燕地历史的文明底蕴作为烘托点,以老区根据地红色研学拓展为突破点,进一步统筹发掘文化旅游资源,结合建昌县实践提出打造特色文旅融合产业实践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  文化   县域

文旅融合的关键是文化。从全国角度来观察,很多景区定位明确、措施得力,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进入了良性的循环发展模式。文化是旅游的核心灵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需要在文化中寻发展,在发展中立文化。结合建昌发展实际挖掘文化内涵,以特色生态旅游资源为着力点,以燕地历史的文明底蕴作为烘托点,以老区根据地红色研学拓展为突破点,进一步统筹发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文旅融合产业实践区。

一、调整产业结构、加速产业融合

1.加强顶层设计。在学习考察先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建昌县政府应努力组织坚持规划先行。特别要突出乡村自然生态、乡村文化和遗产保护,统筹区域旅游发展,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明确建昌县文旅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明确发展重点。加强调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力度,根据调研确定的文旅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并分解落实。

2.精准切入推动深入融合。建昌县的文旅资源大多呈点状分布,需要进一步规划,共同形成文化旅游经济综合实体。要和周边的乡村资源、农业资源、自然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产生互动。要把文化资源变成文化资本,把文化创意变成文化产品,通过现有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形成体系化、合理化、科学化的文化资本,推动更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建昌县可以依托化石资源,开发赏石游产品,并依托地质、国土部门,开展化石知识普及和化石资源保护;依托青铜器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科研成果,搜集整理有关燕文化北上的资源信息,结合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开展文化游、康养乐等产品开发与推介工作;依托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多媒体影视作品,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围宣传环境。特别是要立足产业的优势,鼓励企事业单位围绕主营业务增加游客体验项目,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3.深度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建设文化旅游品牌,以品牌为抓手着力打造旅游新形象。突出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主打产品,将文化等创意元素巧妙的运用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之中,挖掘民俗文化等生态旅游产业,加强文化品牌培育创新,立足本地精心创作文艺精品,进一步传承吸收融合本地文化,激发创新活力,不断提质增效,赋能升级。拓展自驾游、养生游、休闲游、研学旅行等新业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重视基础建设、激发发展活力

1.夯实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是完善旅游指示牌建设和景区旅游公共信息标志标识。建昌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推进连线成片治理,推进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将面貌提升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多多鼓励小而美的精品项目,做好差异化引导,实现顶层有规划、长期有目标,近期有任务,操作有步骤,确保各项工作科学开展。

为实现美丽的乡村风景线,建昌县一方面要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好已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的公共文旅设施;另一方面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各类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社区居民和新居民较为集中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2.千方百计引进各类高端文化人才

建昌县域内文化人才普遍缺乏,缺少产业领军人物,不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求。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文化队伍结构老化,缺乏灵活务实的人才引进机制。普遍存在着有专业技术能力的进不来、进来的又不太管用的现象。对此建昌县需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交流机制,培育新型实用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积极创造有利于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统筹利用各级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对经营主体、从业人员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业务培训,解决乡村建设发展急需的各类实用人才。鼓励文化、科技人员从事专业技术服务,提高建设水平。

3.拓宽乡村就业机会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辽西贫困县份,文旅融合的大量资源也在农村,农村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科学制定长期、中期、短期阶段性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优化整合布局,将乡村的农业、手工业、旅游餐饮服务业等有效链接,全面拓宽乡村就业机会,提升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深入挖掘农村资源,推进文旅融合,也可以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人口流动逆趋势等方面,更有成效。扭住农村做工作,也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建昌这样的县份来讲,是一举多得的最佳方案,也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良药妙方。

三、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育并举

1.开展针对性招商

建昌县人民政府通过的 “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建昌要打造生态环境名县、农副产品输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休闲养生休憩地的战略发展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建昌县应充分利用建昌县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优势,结合文旅产业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工作。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制定并实施灵活务实的产业招商政策。主动出击,吸引高端人才、创意团队、科研机构来创业,力争引进一批成长性高、创新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根据本地的比较优势和合理的产业定位,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的聚集合成招商。带动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推动聚链招商、补链招商。同时对已签约的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及评估,帮助解决项目进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协助企业加快项目建设。

2.完善政策保障

文旅产业不同于一般工业产业,政府履约能力是最大的营商环境,政策的落地程度,决定人才、资金的流动取向,也决定文旅产业的发展层次。基于这样的现状,有关部门应积极整合资源,结合建昌的实际情况,围绕建昌的发展目标,推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主动做为,以良好的服务环境保障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同时建立产业园区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园区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政策扶持,协助加快项目建设,创优招商环境,鼓励企业充分挖掘建昌县文化资源,做出特色、做强做大。

作者简介:王晶晶(1985.1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辽宁葫芦岛,学历:研究生,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