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干预颈脊髓损伤伴高位截瘫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干预颈脊髓损伤伴高位截瘫体会

陶会香

弥勒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云南 弥勒652399

摘要:颈脊髓损伤常伴有高位截瘫,这是一种严重的创伤,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该病的特点是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繁琐。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我院采用骨科、重症监护室、呼吸科、心理科、泌尿科、营养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协同护理模式。在根据患者情况及时分析和讨论各科室护理骨干后,我们制定了更具学科性和连续性的护理计划,成功治疗了1名患者。报告如下。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颈脊髓损伤;高位截瘫

1病例资料

男,53岁,因“车祸致左上肢及双下肢不能活动1小时”入院。入院查体示体温36.8℃,脉搏6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89/58mmHg,颈椎明显压痛、叩击痛。右侧三角肌肌力2级,右侧肱二头肌肌力3级,右侧肱三头肌肌力2级,左上肢肌力0级,双下肢肌力0级,胸腹以下皮肤触觉、痛觉、温度觉丧失,双膝、跟腱反射未引出,腹壁反射未引出,肛门括约肌肌力0级,肛周反射未引出,提睾反射消失,双侧Babinski征阳性。颈椎CT示颈3椎体前脱位、椎板骨折,颈椎后纵韧带骨化。MRI提示颈3脊髓损伤。入院后,中医诊断为筋伤骨断证,辨证为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为颈脊髓损伤(ASIA分级A级),颈3椎体前脱位、椎板骨折伴全瘫,神经源性休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左侧第6~7肋骨骨折,枢椎齿状突撕脱性骨折。入院后给予颈托固定,同时立即予以补充容量、激素冲击疗法等治疗,经术前评估,明确无禁忌症后于入院第4天在全麻下行前路颈4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术后转入ICU继续治疗。

2多学科护理

2.1呼吸道护理

首先,取出导管,在多酶稀释液中浸泡3至5分钟,以分解附着在内套管上的有机物,便于刷牙、流动水下清洁,并清洁内套管的内外壁。进行光学检查,确保内套管清洁无痰。完成后,使用高压灭菌或5.5g/L邻苯二甲醛进行消毒:浸泡时间≥5分钟雾化加湿方法。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体位的摆放;呼吸及排痰训练;雾化吸入8小时。使用其中一种药物——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和布地奈德,不仅可以稀释痰液,减少痰液分泌,还可以湿润气道。吸气护理。使用16#密封吸痰管吸痰。吸痰前应先吸氧。吸痰时,负压应控制在80至120毫米汞柱。当痰液较浓时,可以适当增加负压。抽吸应浅,每次抽吸应在15秒内完成,连续抽吸应少于3次。压迫气管排痰的方法。偶尔用手指按压气管前壁会引起咳嗽,及时咳嗽出深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定期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2泌尿系及二便护理

颈椎骨折和颈脊髓损伤伴完全瘫痪的患者大小便困难,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尿失禁或尿潴留、腹泻或便秘症状。因此,应按照医生的指示,对患者进行留置导管插入术,每天进行两次导管插入护理,每2周更换一次导管。留着导尿,保证每天摄水量在2000——3000毫升,待病情稳定后,应正确评估膀胱功能状态,尽早停止留着导尿,实行间歇导尿法。尿道口、会阴和肛周皮肤应及时清洁。它们应始终保持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建议患者大量饮水以预防尿路感染,并通过夹管锻炼膀胱功能。当出现便秘时,每天进行2次腹部环形按摩和大蒜灸。当出现腹泻时,要及时清理,并涂抹皮肤保护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3饮食护理

颈脊髓损伤患者可能会因食物摄入不足而出现下丘脑刺激、自主神经调节功能障碍、截瘫以下血管低血压、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和电解质紊乱。应特别注意低钠血症。因此,除了按照医生的指示补充电解质外,营养护士还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通过各种干预措施,患者的电解质水平,特别是低钠血症得到了解决,营养不足得到了纠正。

2.4心理护理

颈椎骨折和颈脊髓损伤患者受到各种临床症状的影响,以及突然丧失自我护理能力和活动能力,从而产生焦虑和失落等负面情绪。如果他们不愿意与医生和护士交流,他们可能会封闭自己,甚至自暴自弃。心理科的专业护士需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专业的心理指导。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他们经常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和心理状态,并通过对成功案例的讲解,给予专业的心理指导,帮助患者重新树立康复信心。目前,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各种治疗,乐观开朗。

3讨论

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的首要原则是挽救他们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少脊髓功能的损失,增强他们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在短时间内实现良好的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通常,脊髓损伤患者在临床治疗后往往病情稳定,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研究证实,在治疗的基础上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肌肉张力,提高预后。本研究介绍了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多部门、多团队对同一临床疾病进行科学讨论,最终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体现集中、准确、,和个性化,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由心理、门诊、骨科、康复科等多个科室参与,其康复护理涉及患者心理、肢体功能、自理能力、膀胱功能等多个方面。,涵盖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同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是提高患者肌肉张力、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静莉,盛芝仁,胡建利,等.系统性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13(4):105-106.

[2]陈春燕,杨函.康复护理预防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3):181-182.

[3]庞日朝,王文春,董超,等.步行训练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骨量丢失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8,33(3):207-210.

[4]钱贞,张丽霞,朱奕,等.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现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8):582-587.

[5]李莉,张丽天,沈虹,等.基于目标控制的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9,24(13):391-392.

[6]赵君平,徐君英.综合性康复方案治疗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19,21(3):124-125.

[7]石芝喜,蔡朋,刘明检,等.下肢步行机器人对脊髓损伤后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8,33(3):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