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共融的数字商业人才培养创新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3

产教共融的数字商业人才培养创新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

齐盛 ,于洋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商务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

摘要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构建运行产教共融的创新共同体是培养数字商业人才的可靠途径。以浙江省域内电子商务企业为样本,从框架、多元协同评价模型、产教深度融合模式等方面研究创新共同体构建模式,从一种体系、两项合作、三种链路等方面细化创新共同体的实施路径,打造数字商业人才培养创新共同体运转的良性生态圈。

关键词数字商业人才;产教共融;创新共同体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Digital Business Talent Cultivation Innovation Community with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Qi Sheng1 Yu Yang2

(Schoo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Zhejiang College of Business,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strategy, it is a reliable way to cultivate digital business talents to build and run an innovative community integrating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aking the e-commerce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samples,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innovation community is studied from the framework, multiple 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model, deep integration mode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nnovation community is refined from the aspects of one system, two cooperation and three links, so as to create a benign ecosystem for the operation of digital business talent cultivation innovation community.

Key words: Digital business talent;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novation community

一、引言

数字经济作为浙江省“一号工程”,是浙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4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2%,高于GDP增速约9个百分点。数字商业是数字经济最前沿、最活跃、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正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商业模式的发展将逐步走向生态圈模式[1]。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传统商业向数字商业转型,由此催生复合型商科教育以及新商科人才培养,建立适应数字商业发展和新商科人才培养要求的高职新商科数字化教育生态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2]

本文调研省域内数字经济转型中相关电子商务企业对数字商业人才能力的需求状况,并形成调查报告,可看出人才缺口巨大,并共性定义企业所需的数字商业人才特征是“具有全球视野和数字商业思维,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知识跨界交叉融合、良好创新能力和良好社交能力”。

二、数字商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未来企业,要么是数字化原始企业,要么是数字化转型企业[3]。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信息技术应用,使得新时代数字商业人才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发生改变,逻辑思维、数据分析能力等成为数字商业人才的必备能力。

在数字经济战略新形势下研究高职院校数字商业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协同创新能力、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建立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商科数字化教育体系,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融合信息技术、扎根中国国情、具备全球视野、适用商业数字化以及创新,这是对培养目标提出的挑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产教融合范式、政行企校协同育人体系的更新迭代,这是对培养路径提出的挑战。

三、创新共同体构建是数字商业人才培养的必然

创新共同体指多个创新主体基于快速流动和充分共享的创新资源以及高效顺畅的运行机制,通过相互学习和开放共享,积极开展创新交互与协同合作,以提升区域创新绩效与竞争力、实现共同创新目标的组织模式

[4]。数字商业人才的培养亟需创新共同体,这是由于:

1、资源平台有效集成

数字商业人才培养的艰巨体现在需大量的资源集成。学科融合是实现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5]。建立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创新共同体,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与专业群、专业课程群、专业教学团队的无缝衔接,有助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集成。

2、多方合作需共赢

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师生四方都可填补创新资源缺口,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学校建立资源协同共享和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建立多学科协同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实践实习平台等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除建立实践基地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学校还能逐步推广到合作探索、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等其它形式,促进学校及企业加速发展,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多方共赢。

四、创新共同体构建模式研究

高质量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创新是培育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能,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何主体要在时代的变革中保持生机与活力,就必须与创新融为一体[6]

(一)框架

图1 创新共同体框架

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师生之间既存在着明确的创新职能分工,也存在着各自的创新资源缺口,因此构成了协同创新的供需市场。

(二)多元化协同评价模型

借鉴人力资源评价指标,针对不同专业岗位,从良好的职业道德自控能力、合作包容的团队协作能力、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知识跨界交叉融合能力、数字商业思维能力、信息素养能力等6个维度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三)产教深度融合模式

产教共融背景下,各合作主体间促进人才、资源、技术、应用、服务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形成校企深度融合共赢的生态体系。学校利用平台实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获取更多真实岗位需求信息,实现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的无缝衔接。企业利用平台优先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降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学生利用平台针对性提升职业能力,更快速地实现学生到员工的有效转变,获取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

五、创新共同体运行路径研究

协同创新、产教共融是创新共同体培养数字商业人才的明显特征,实现专业教育与素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应用链路、服务链路、技术链路为载体探索运行路径。

(一)一种体系

贯彻协同创新理念,实现政行企校各主体间各要素有机结合,构建多元化数字商业人才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良性生态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协同创新能力的数字商业人才。

(二)两项合作

政校合作。各地政府在整体规划、资源配置和健全政策等方面提供统筹布局,并建立地方性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在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校企合作。企业既是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主体、投入主体,又是技术创新主体、成果应用主体。构建“政行企校”多方联动机制,共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完善质量监控机制、创新学生考核模式,帮助学生从学生到准学徒、学徒、准员工、员工的逐步递进转变。

(三)三条链路

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知识和资源的跨组织转移和管理创新。链路促进知识、资源的跨组织转移和创新。

一是新技术产业链路。政府为创新技术需求方,学校为提供方,为政府提供技术开发服务,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应用新技术推动数字商业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数字商业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能力。

二是创新服务产业链路。企业为创新服务需求方,学校为提供方。学校优势是基础服务应用和专业人才供给,劣势是创新;企业优势是技术快速商业化和资金,劣势是专业人才缺乏。产教共融下数字商业服务由单一服务向全流程服务延伸,有效整合数字商业服务链路,为区域数字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服务。

三是创新应用产业链路。以学校为创新应用需求方,政府企业为提供方。成立产学研合作研究院、科创服务基地等,获取更多互补性研究成果,学校从政府和行业企业获取更真实的需求、技术、服务等数据来推进研究的实用性,实现有效协同创新,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图2 创新共同体运行路径

六、实践成果

创新共同体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是数字商业人才培养的可靠途径。一是通过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授课、联合开展项目等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二是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实习就业等方式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提高就业竞争力。三是通过四方互动建立资源协同共享和数字商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建立多学科协同创新平台,打造服务区域数字产业、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团队。通过细化创新共同体的构建与运行路径,打造创新共同体运转的良性生态圈。

参考文献

[1]童广印,王洁,孙甜甜,单艺.国外数字经济商业模式创新:热点挖掘与未来展望--基于WOS的(2011-2020年)的文献计量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2,43(1),98-104.

[2]杨建新.高职新商科数字化教育生态的构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1-6.

[3]王娟,陈增明.“五型定位、五新路径”培养新商科数字化人才[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6),26-30.

[4]郭晓杰.创新共同体助力跨区域协同创新[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3-30.

[5]孟毅,陈臻,许抄军,陈秋莲.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42(4),24-32.

[6]张文,谭璐.新时代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新内涵、价值及培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7):73-80.

项目来源中国商业经济学会2022年度职业教育专项重点研究课题(2022ZSZJZD08)。

作者简介齐盛(1986年—),男,浙江杭州人,讲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研究。

于洋(1987年—),男,山东烟台人,实训教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