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街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0
/ 2

 关于优化街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闵晓燕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07

近年来,奉贤区金汇镇少数民族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统战部的关心指导下,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结合新一轮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社区的创建工作和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切实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为着力点,注重强化民族工作领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团结带领少数民族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为金汇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金汇镇位于奉贤区中北部,西邻南桥新城,北与闵行区、浦东新区接壤,镇域面积71.7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2个居委筹备组拥有常住人口13.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5万人,流动人口7.9万人。全镇现有少数民族1742人,其中,户籍少数民族109136人,常住少数民族1329人,动态少数民族277人,涉苗、回、满、壮、藏、仡佬、蒙古、土家等29个少数民族。共有清真食品网点11个,从业人员32人。

二、主要做法

(一)争取领导重视,进一步强化民族工作组织保障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党群)任常务副组长,党委委员(组织)、副镇长(社事社保)任副组长,党群办、信访办、稳定办、社事社保科、规划科、大联动、教委、各村(居)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党委委员(组织)任主任,通过理清工作架构,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2建立网格化工作体系。明确各村(居)委党(总)支部书记为民族工作第一责任人,即网格长。各村(居)组纪宣委员担任民族工作联络员,各村民小组长和楼道组长为网格员,全镇共有村(居)级大网格39个,组(楼道)级小网格550个。在村(居)、企业、学校、经济园区等单位建立了45个少数民族工作联络站。选择有条件的单位创建民族之家,组建了一支56人的少数民族工作志愿者服务队伍和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队伍。

3、落实工作专项经费。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工作,每年划拨20万元作为民族工作专项经费,并要求村(居)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

(二)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少数民族工作制度

1、工作例会制度。镇党委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听取民族工作相关汇报,做到第一时间掌握民族工作新动态、研究民族工作新情况,确保民族工作推得动、做得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报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在服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力推进工作的开展和落实。镇党群办做到每季度召开一次基层工作人员例会,总结阶段性工作,并对下步工作进行统一部署。

2、学习交流制度。不定期组织少数民族人士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少数民族人士及时掌握最新方针政策、发展动向,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进少数民族对于金汇第二故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动态管理制度。在相关部门及各村(居)设立信息员,每月一次反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实行动态管理。依托公安、人口办、劳动和社会保障、计生、教育等部门现有资源和平台,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综合动态信息服务管理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4、社情通报制度。以中秋座谈会、迎春团拜会等镇内大型活动为契机,定期向少数民族群众通报全镇经济、社会建设情况。镇党委把走访少数民族群众作为三带·三百·三问大走访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走访及时向少数民族群众通报镇党委、政府最新工作情况。

(三)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民族间的深度融合。

1、突出联谊办活动。发挥好金汇镇少数民族联合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倡导少数民族为社区居民服务,社区居民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双向服务理念,经常性组织学习、交流和开展各类主题联情联谊活动。以全镇各群众活动团队为载体,积极为民族联谊创造条件,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背景,以文体活动为媒,让各民族同胞在金汇这片热土上友好相处,与金汇发展同心同德、为金汇发展群策群力。

2、突出关怀促融入。一方面,宣传造势提升一家人归属感。充分利用微信、报刊、宣传横幅、板报、公开栏等宣传阵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精心制作《金汇港湾》少数民族政策知识专刊,制作户外宣传板,让民族法律法规、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走进小区,走近群众。另一方面,主动出击赢得被尊重认同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大走访活动,以了解少数民族家庭实际困难、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为重点,听取他们对地方发展的意见、建议,向他们宣传相关民生政策。

3、突出进步抓典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五星评选活动,活动范围为在金汇工作生活的常住少数民族群众。明确选树一批民族团结之星孝贤和睦之星爱岗敬业之星

奉献友爱之星创业创新之星,并在社区、村(居)举行五星模范事迹宣讲活动,号召村(居)民向典型学习,进一步激发全镇各族同胞同提高、共进步的热情。

4、突出服务暖人心。按照同等对待、主动服务、合力引导、完善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热线、窗口、平台、少数民族联络站及少数民族服务指南等载体建设,为社区少数民族提供更便捷、人性化的生活服务。如在创业就业服务方面:建立少数民族服务对象就业与失业登记台账,免费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免费向少数民族群众开展职业指导,优先为少数民族服务对象开展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

三、成效与反响

多年来,金汇镇通过多举措扎实做好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促进了辖区内少数民族同胞融入社区,推动少数民族服务地区社会发展,进一步实现民族工作双向服务

四、探讨和建议

(一)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服务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精细

建议加强对流动少数民族人口不同群体流动特征、需要特点的研究,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出台特色化、差异化的服务管理措施。如针对自营拉面店的流动少数民族人口,一是加强店面因故搬离时的动员引导工作,避免其第二次搬入违法建筑,帮助实现合法经营;二是建立区域间联系沟通机制,搬离地政府应及时联系搬入地政府,做到尽快了解、尽早服务;三是建立拉面店少数民族从业人员信息库,有利于属地政府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二)民族工作网格化推进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民族工作网格化是推进民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依托社会治理网格化和统战网格化,民族工作网格化已经得到有益探索推进,但是整体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网格的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目前更多的是发现问题而不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离网格管理到门口、网格服务到家庭的愿景还有一定差距。同时,网格长、网格员均为兼职,年龄结构、文化水平也不尽合理,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才能做实做深做好民族工作。

(三)少数民族先进典型宣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谈到少数民族工作,大部分群众认为少数民族就是弱势群体,民族工作就是民政帮扶。确实少数民族人口中有一部分是困难群众,需要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帮助支持。但是,少数民族人口中也有不少人才,活跃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为改革开放和上海发展同样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建议大力宣传少数民族优秀人才,表彰在上海建设发展中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培育树立先进典型,使上海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人士、少数民族人士更好地融入上海城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