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初中语文学科思政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初中语文学科思政教学

刘士化

房县大木厂镇初级中学    湖北省十堰市    442116

【摘要】本文主要从 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初中语文学科思政教学进行阐述说明。初中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引领对于学生自身成长来说意义匪浅,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合理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入,更新观念,注重语文知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中的引领效果,分析文本知识所学习的内容,践行语文素养,保证语文知识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自觉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初中语文;思政教育

引言:课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渗透的主要阵地,应当积极创新,从而挖掘各科课程教学的内涵,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资源,从而彰显出学科知识学习的育人效果,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接受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践行思政教育的理念。而语文教材当中包含了很多可以教育的资源,应当积极促进改革,以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念为基础,保证学生具备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意识,形成和谐、民主、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促进语文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优化教学,实现创新。

1初中语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课堂的必要性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对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阅读新要求,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语文修养,在初中语文教材编制的时候也要格外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纲要是文章的框架,是文章内容性的总结,也是让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标准是教学实施评价的主要依据,可以更为直观的展现出初中语文课堂观念。现如今,我国教育改革的脚步在不断加快,需要初中语文教学全面践行新课改的理念,全面创新。当前初中语文新课标当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保证在课程中彰显人文性与工具性,促进统一,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落实其中,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的感受语文所传递的思政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实现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由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期间,应当明确新课改的目标,促进新课改标准落实,明确社会主题核心价值观念。而当前我国的青少年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青少年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应当为中国梦不断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落实在课堂中,从小出发,确保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初中语文学科思政教学

2.1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核心价值观的思想

在现如今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主要的焦旭而目标包含了三个方面,实际上就是过程与能力、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而情感与价值观的树立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全面彰显出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思想。所以说,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落实在语文课堂中,端正学生价值观念。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教材内容蕴含着更为强烈的核心价值观念。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促进核心主义价值观念落实在教学中,全面指导学生参与知识学习,将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进行分析,理解知识。而学生在掌握核心素养的内涵之后,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最后一课》的期间,应做好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在循序渐进中感受到人物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巨爱欧式在具体的备课中,应当将教学的目标设定成为——“学习教材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相关的韩麦尔动作与语言当中进行分析,保证学生更为真切的感受到文章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在日后认真对待工作,积极学习。教学中这样的目标设定可以保证学生掌握知识内容,而教师也应找寻合理课程知识学习切入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其中落实,诠释含义,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2.2组建自主探究活动,渗透核心价值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环境发展下,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得越发关键,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归还学生地位,给予学生知识学习的高度重视,提升学生主动性。在此背景下,如果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就应当全面开展探究教学活动,保证课程知识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自主实践活动是当前课程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当担任好引导者的角色,保证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与鼓励,从而彰显出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观念,加深学生知识理解,进一步为日后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的期间,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从备课出发,明确课堂知识学习大纲,针对内容进行分析,明确教学主题,从而组建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开展期间,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明确地位,提升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能力,对文本当中的人文情感与爱国主义情怀提炼出来,注重核心价值观念的渗透,升华教学质量。

2.3明确语言交际环节,促进核心素养渗透

正常思维中对语文课堂有着深刻意义,并且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其中包含了与学生之间对话,因此教师应当明确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保证与历史人物对话。在此期间,教师应当与学生明确知识学习的重点,将其作为主要的观点进行点评,对学生实施鼓励,保证可以正确的引导,层层递进,优化学习内容,正确解读知识,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逻辑思维。现如今,初中阶段学生认知已经基本定型,但在对错的判断上依然存在缺陷,明显单薄。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对学生给予鼓励,正确引导,在教师的帮助下强化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全新认识,保证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评判对错上进行弥补,优化学生知识学习能力中存在的不足。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百合花》的期间,学生对于“媳妇给英勇牺牲的通讯员仔细擦拭身体”的文字内容会有强烈的兴趣,这段文字当中全面展现了通讯员在紧急情况下心系祖国的情感,全面舍身为革命,并且不惜献上自己宝贵生命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教师在文字学习中,可以真切的感受通讯员的英勇,从而不禁有敬佩之情。所以说,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当强化语言交际,与学生之间全面沟通,纠正学生错误,正确引导学生思维,给予学生正确的鼓励与支持,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具备正确的认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活动在开展期间,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挖掘可运用学科素材,促进所学习的知识与内容结合,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心,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任务,从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冯志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J].求知导刊,2020,No.224(24):79-80.DOI:10.14161/j.cnki.qzdk.2020.24.039.

[2]罗代玉.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情感读本,2020,No.413(05):21.

[3]杨生平.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75-76.

[4]毛晓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路径和策略研究——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J].新课程(中),2017,No.398(01):25.

[5]吕春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以《金色的鱼钩》课堂设计为例[J].华夏教师,2015,No.039(03):31.DOI:10.16704/j.cnki.hxjs.2015.0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