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物流数据仓库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军事物流数据仓库建设研究

张宇骋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610213

摘要:现代军事物流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军队和社会资源,对物资计划、筹措、运输、仓储、配送、结算等环节实施统一规划与控制,实现军用物资从供应地到接收地快速、精确、经济、可靠保障的军事活动。现代军事物流信息系统是现代军事物流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信息流引导物资流、驱动业务流、调控保障流的重要依托,须着重战时、兼顾平时,协同网络、系统、数据、安全等要素,一体设计、统筹规划,着力建设信息顺畅流动、服务高效支撑的现代军事物流信息系统。

关键词:军事;物流数据;仓库建设

1 总体思路

1.1 总体目标

建设1座数据中心(军事物流保障数据中心),构建3张通信网(固定光缆网、机动配送网、末端物联网),研制4个子系统(战略筹划子系统、业务运行子系统、军地协同子系统、监管评估子系统),沉淀4类数据库(保障需求主题数据库、保障资源主题数据库、保障优化主题数据库、保障评估主题数据库),呈现4幅态势图(保障资源态势图、保障需求态势图、保障力量态势图、保障行动态势图),同联合作战指挥体系顺畅衔接融入,与军地物流保障力量有效协同聚优,平时保障“四个秩序”,战时支撑能战胜战。

1.2 指导原则

重在战时,兼顾平时。重点聚焦作战物流保障,适应大型枢纽、区域中心、前置预储、野战储供、机动伴随、岸海衔接等多场景保障模式,契合专业化模块化抽组快速能力生成要求,融入支撑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同时拓展平时物流信息应用,保障平时物流业务活动,形成“平战一体、以战为主”的体系格局。

2 建设框架

2.1 建设成果

为现代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核心成果。即“1中心、3张网、4系统、4类库和4张图”。以指控指令顺畅下达和行动状态即时反馈为基础,以跨部门、跨业务、跨军地的数据安全共享交换为关键,以物流作业与作战行动高效协同配合为核心,以及时、准确、便捷、智能的信息服务为重点,突出平战一体、野固结合、军地协同,体系化推进现代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2.2 基础支撑

为现代军事物流信息系统运行的应用基础条件。包括军队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军队信息安全保密措施、军事物流相关标准规范和法规制度等主要组成部分。加快全军网络通信、计算存储、安全保密基础设施优化建设,解决敌、我、友三方时空位置精准识读和准确关联问题,完善标准落地、健全安全保障、强化政策执行,为现代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发展创造良好支撑条件。

2.3 应用层级

为现代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的纵向组织结构。主要由指挥管理机构、物流保障基地、队属保障分队和受供部队四级构成,是军事物流活动的参与者。

3 主要建设内容

3.1 数据中心建设

以“网络交换融合、信息系统集合、数据资源聚合”功能定位为牵引,建设集约型、分布式、高可用的军事物流保障数据中心,作为现代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以及军事物流数据资源集中存储、共享交换、综合利用、容灾备份和统一防护的可靠基础设施环境,增强基于现代军事物流信息系统的物资保障能力。

一是基于数据中心物理实体,为系统部署运行提供统一的服务计算、网络交换、安全防护、数据存储、运维管理等基础环境,避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投入和专业维护力量的人力不足。

二是基于军事物流数据中台,对物流保障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和集中管控,为现代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及相关业务系统的集成融合和共享交换,提供权威可信的共用基础数据和业务运行数据,并通过数据建模和挖掘利用,为军事物流保障辅助决策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

三是基于军事物流云平台,对计算、网络、存储等服务资源进行虚拟池化和统一管理,提供高效、弹性、可伸缩的系统运行环境,为各级运维人员提供包括系统配设置、软硬件管理等功能在内的自动化运维技术手段,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使用,提高系统工作效能。

3.2 通信网构建

3.2.1 固定光缆网

按照军队网络通信技术体制,敷设光缆,配备光端机,拓宽出口带宽,构建固定光缆网,实现物流节点和重要点位的骨干网络全面覆盖,满足军事物流多业务实时在线运行需求;组织安全防护、入侵检测、身份认证、单向隔离等设备配备,构建全域贯通的信息安全传输通道,跨网联通指挥网、互联网、行业网等,加快现代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及相关业务系统的入网改造。

3.2.2 机动配送网

采用“申领+集成”的建设模式,形成既支持作战指挥又保障物流贯通的机动信息网络,实现态势监控和机动跟踪。一是指控装备申请领,申领配备指挥车、通信节点车等新式制式指控通信装备。二是通用装备加改装,选择部分机动骨干单装进行分型分类加改装,模块集成电台和物流保障业务,形成“一装多能”信息集成模式。三是北斗三号强支撑,体系化应用北斗三号全球广覆盖、通信大带宽、定位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短报文能力,支撑远程跨域物流安全保障。

3.2.3 末端物联网

一是军人保障标识牌推广应用。为受供部队配备军人保障标识牌、手持机、移动网关等,实现末端设备到物流系统的信息接入,满足人员定位和物资填报需求。二是物资储备运配物联建设。以固定式库房和机动式集装箱为重要场所,通过电子标签、传感芯片、物联网关和边缘计算的结合,加强物资标识、状态感知、数据汇聚和信息提取能力建设,精确掌握保障资源在储在途态势。三是装备保障需求感知建设。对主要装备设备和武器平台加装传感器等自动识别终端装置,进行数据引接融合和挖掘分析,实现物资、弹药、油料等消耗预测预警,以及装备维修保障提前感知。

3.3 子系统研制

3.3.1 战略筹划子系统

围绕军事物流总体战略筹划,瞄准作战保障、明确战略目标、确定发展布局、选择发展路径、配置战略资源,引领调控物流保障现代化进程,提供需求生成、规划设计、资源分配、执行调度、体系评估等功能,为军事物流建设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和宏观统筹,为军委机关战略谋划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撑手段,提升军事物流战略筹划体系化建设水平。

3.3.2 业务运行子系统

适应“分专业抽组、按模块编成、组合式运用、成体系建设”的物资保障力量编设模式,模块化构建物流作业系统,平时依托业务网执行计划式供应保障,战时接入指挥网接受物流指控命令,进行作战物流保障,实现保障力量一套系统面向平战时物流作业无缝衔接。

3.3.3 军地协同子系统

以军事物流管理部门为主体,构建围绕军地协同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地方物流管理部门和仓储物流企业集团,提供物流企业准入管理、军地交易业务管理、辅助优选三方服务、物流信息跨域集成、军地信息综合查询等功能,实现地方物流资源量透明感知和统筹调动。

3.3.4 监管评估子系统

为军事物流指挥管理机构、受供部队以及第三方监管部门,提供保障计划执行监管、物流活动质量评价、保障行动效益评估、物流服务满意度评测等功能,通过活动监管,发现物流组织、力量调配、作业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为标准法规修订、计划后续制定、力量短板补强和责任审计追究提供参考依据。

4 结语

现代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以“1座数据中心、3张通信网、4个子系统、4类数据库和4幅态势图”为抓手,打通物资计划、筹措、运输、仓储、配送、结算信息链路,统筹布局,一体推进,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构建提供业务适配、流程优化、技术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支撑,为军事物流“智能+”模式发展探索方法路子。

参考文献

[1] 胡贺.世界主要国家现代军事物流发展趋势探析[J].国防,2019(6):79-82.

[2] 沈其聪.物联网技术及其在军事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6):106-107.
作者简介:张宇骋,男,籍贯:广东深圳,出生年月:2001.11.09,专业:军事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