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诗歌的共鸣: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数字与诗歌的共鸣: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冯旭坤

扬州市第一中学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基础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通常强调技术知识,而忽略让学生感受文学艺术的思想魅力,缺乏对文化思想的深入理解。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素材、评价、信息技术、文学素养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通常学习各种技术技能,例如编程、网站设计、数字媒体制作等。这些技能非常重要,但单纯强调技能,而忽略人文素养的培养,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文学是各个学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能够欣赏文学作品,并具备自主创作能力的学生,在信息社会中会更具优势。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

把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通过结合使用文学作品素材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表达,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需要充分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明确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具体内容。

对于不同的教育层次和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明确培养文学素养的不同方面,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确定不同的目标。以及明确学生的能力需求和目标层次,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明确的指引。

2.确定能力框架,精细和分层次。

确定知识和技能层次和促进能力发展要求的框架,并依据不同学情精细分层,逐层递进。可采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和具体化,逐步为学生设计更适宜的文学素养目标,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3.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信息技术工具,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学习目标,在单位时间达到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和发掘学生潜力的目标。

4.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能力表现和兴趣发掘等。评估的结果有助于调整课堂教育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素材的精选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选择适合的教学素材至关重要。文学作品素材,不仅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而且也能够很好地结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际应用,相互映衬,互为补充。

1.构建信息技术与文学作品的充分融合。

在选择文学作品时,应考虑该作品是否符合文学和技术之间的融合。如选取一些关于科技、网络、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专题文章,或是有代表性的优秀科幻作品等作为教学素材。通过这些素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趋势,或了解技术的未来展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2.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兴趣,适配不同难度的文学作品素材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难度的文学作品。对于初学者,可以选取一些简单有趣、容易理解的文学作品作为素材,以提高学生对于故事和人物的理解和感受;而对于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生,可以选用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思想深度的优秀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文学的魅力。

3.利用多样化的素材资源。

网络资源多样化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来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如各类电子期刊和图书、专业网站、在线图书馆等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素材资源多样化地应用到教学中,例如将优秀的文学作品融入到图像、动画或是视频制作中,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更加直观地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当设计信息技术与文学作品的结合时,教学内容需要更具策略性,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素材,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此外,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并能够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自己的思考结果。

1.结合信息技术特点进行文学元素引入。

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精选更符合课程内容和实际需求的文学作品,将文学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可通过技术手段展示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2.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可以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如音视频、动画等,来设计更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以数字化资源形式展示文学作品的内容,如利用语音合成技术,将文学作品转化为语音,让学生通过听力的方式更好地体验文学的魅力。又如,巧妙设置情境、镜头视角等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编程过程,以及其中的文学艺术感受。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更加真实的文学场景,让学生通过虚拟漫游、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更好地体验文学的艺术价值和内涵,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文学素养。

3.根据文学作品的主题设计互动式教学内容。

结合文学作品的主题采用互动式教学,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增加文学作品的讨论和交流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并促进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4.利用文学作品创作信息技术相关作品。

让学生以文学作品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学作品的设计表达、创作和及时分享,通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多加创新,形成绘画、设计、编程等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和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信息技术的特点决定了我们需要运用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文学素材来实现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现文学多元性。

在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搜索引擎等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欣赏、分析、对比不同风格、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以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2.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学生文学研究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在线平台、公众号等信息技术手段,分享、讨论和展示自己的文学见解和感受。另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ChatGPT、文心一言等,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学作品。

3.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文学创作。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电脑、移动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学创作,通过网络上传、分享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意思维。

4.利用游戏化元素,增加课堂文学趣味性。

游戏化教学方法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以融入游戏化元素到课堂中,例如制作文学类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方式更好地掌握文学知识和技能。曾经风靡过一款名为《大唐诗录》游戏,主角为了探询自己的身世之谜开始了“读万卷唐诗,行万里险路”的历程。其中包含大量的唐诗名家和作品,提供了诗画欣赏、白话注释、吟诵、评析、作者介绍等诸多功能,极大地吸引了使用者对于唐诗和唐代文化的学习兴趣。

5.采用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相互协作,针对文学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一些合作学习任务和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协作和交流能力。

6.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探究,在教学中注重分析文学作品中的隐含信息和深层意义,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五、教学评价的完善

教学评价是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个有力工具。建立完善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针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学素养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可以发现教学的不足与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反馈。

1.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

应该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文学素养。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作业、期末论文等形式,在文学素养方面评价学生文学知识、欣赏和创作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评价。

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评价、在线测验和数字化作品分析等工具来评价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文学素养。这些工具可以提高评价效率,同时也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和准确。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自我评价方法,例如学生自行评价学习成果和交流体验等,让学生有自主评价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提高的意识。

4.给予明确的评价标准和反馈。

在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学素养时,应该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此外,教师也应该给予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提供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5.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与发展。

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与发展,通过评价结果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发展方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和提高文学素养。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以文学作品为素材,通过明确目标、精选素材、设计内容、创新方法和完善评价等方面进行实施的。这五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推动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发展。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整合多种素材,更好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素养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