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刘庆喜

  湖南桃源县   桃源县中医医院  415700

【摘要】目的:对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02月-2023年01月,我院50例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对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临床特征、发生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系统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与其他累及系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研究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意义(P<0.05);10-90min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时间,P<0.05,提示该指标分析有意义。结论:莫西沙星用药后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且多发时间为10-90min内,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进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治疗安全及效果。

【关键词】莫西沙星;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临床特征;发生时间

莫西沙星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是临床常见和常用药物,包括呼吸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1]。莫西沙星优势显著,包括不易耐药、半衰期长、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易吸收等。但是,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状况,表现为眩晕、光敏性皮炎、腹泻、呕吐、恶心、肝酶升高以及头痛等,对疾病治疗及预后产生消极影响[2]。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本文以50例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不良反应高发时间、累及系统、临床特征,旨在为后续用药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具体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02月-2023年01月,拟选取50例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患者,对其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中:样本年龄下限18岁,上限62岁,平均(40.29±2.30)岁;男26例、女24例。

纳入标准:(1)对本研究目的了解;(2)自愿签署入组文书;(3)诊断符合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

排除标准:(1)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2)肝肾功能不全者;(3)严重心脑血管疾病;(4)癌症;(5)既往有精神障碍史;(6)严重内分泌代谢、心脑血管疾病。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的表现和组成、不良反应的预后、对原病的影响,以及从开始用药到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对严重或特殊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不良反应累及系统(神经、皮肤、心血管、肌肉骨骼以及消化系统)、临床特征进行分析;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用药后20min内、10-90min内、1-2d内、3-4d内、>5d内)。

1.4统计学分析

SPSS23.0软件包: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计量资料执行T检验(±S,均数±标准差)。P<0.05,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临床特征分析:神经系统发生率高于其他系统,统计学对比有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表一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临床特征分析

累及系统

例数

临床特征

神经系统

22(44.00%)a

视觉异常、头晕、躁动、耳鸣、精神异常、失眠、抽搐等

消化系统

4(8.00%)

恶心呕吐、腹泻

心血管系统

10(20.00%)

胸闷、头晕恶心、心悸、憋气、汗液异常以及心律失常

皮肤系统

12(24.00%)

皮疹、静脉炎

肌肉骨骼系统

2(4.00%)

无力、寒颤、肌肉痉挛

注:aP<0.05,提示与其他组别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析:10-90min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时间,分析有意义(P<0.05)。具体见表二:

表二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析

发生时间

例数

占比

20min内

4

8.00%

10-90min内

24

48.00%

1-2d内

10

20.00%

3-4d内

8

16.00%

>5d内

4

8.00%

3讨论

莫西沙星可抑制重组细菌DNA拓扑异构酶、细菌DNA复制、修复、转录,从而达到抗菌目的。与传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莫西沙星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更强,革兰氏阳性菌的耐药性晚于或低于其他药物[3]。目前,该药物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发挥较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对不良反应的抑制效果较高,对患者机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等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必须予以重视和深入分析。莫西沙星作为一种新型的抗感染药物,其主要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系统、过敏性休克、胃肠道系统等。

通过本文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莫西沙星用药后出现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几率较高,用药后10-90min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其原因分析为:莫西沙星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与药物热的脂肪溶解性有关。老年人体内脂肪组织增加,脂溶性药物容易积累,穿透血脑屏障,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其神经系统损害与作用机理之间关系密切,氟喹诺酮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静脉给药可诱发脑电图兴奋性改变,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治疗安全[4]。因此,在使用莫西沙星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状况用药,并加强对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的监测,关注神经系统临床症状,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的痕迹,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

综上所述,莫西沙星用药前需明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特征,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合理选择药物,切忌盲目使用药物,观察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生不良反应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对机体产生的损害。

【参考文献】

[1]陈春燕,单慧亭,赵海霞,等. 莫西沙星110例不良反应及其神经/精神毒性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药事,2021,35(4):456-461.

[2]赖耀佳,邓锦满,石韵宜,等. 2016—2019年东莞市人民医院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分析[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1):2404-2408.

[3]吕月秋,石蕾. 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8):106-108.

[4]陈启迪,郭晓靖.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59例莫西沙星不良反应分析及安全用药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1):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