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中华传统文化修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中华传统文化修养

张颖芝

天津市蓟州区第一中学初中部

传统文化像烟花一样璀璨,我们看着它在我们的文字间静静浅唱低吟出岁月的旋律。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瑰宝,语文教学中我们将传统文化融入作文教学中,认真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引发孩子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厚热爱,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能力等领域充分发挥语言课程应该的功能,尽到语言课程所应尽的责任使命,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根本性的提高。为此,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中华传统文化修养。

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开发对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留意观察生活之中的人事景物,其根本目的是获取输入信息的表面材料。形成表面材料的源泉有两个,即直接观察(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间接观察(即对书本等画面的认识)。由此,我们清楚,要使学生有话可说和有事可写,就必须提供给他们比较多的材料(即有关生活知识的积累,书本知识的积累和情感体验的积累)。为此,我采取如下方法增加学生的表象材料,一是组织学生随着季节变化观察校内外环境、植物、日出、日落等现象的变化。如春季,春游之中面对早春情景,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咏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经典诗句。学生面对此情此景,在身临其境中,顿悟诗句深刻含义,体会出诗人作诗时的细腻感情。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审美的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可谓一举多得。二是给学生安排赞美祖国、赞美大自然,以反映地方特色、民族风貌、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板报、手抄报,以及小品剧,培养学生喜爱祖国,喜爱生命的美学兴趣。三是要求学生主动地跟随家长外出游玩,参观我们本地的名胜古迹、自然历史博物馆、文化古迹、红色名胜或走亲访友等,并写出游记,以获得生活积累经验和丰富情感体验。四是要求和布置学生观看适宜电视节目和军事、文学、戏曲频道,培养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五是组织学生集体和个人订阅报刊杂志,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和了解获取传统文化的信息和渠道。六是寒暑假制订具体监督检查措施,落实20万字阅读任务。七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大量进行写作练习。大量的阅读观察和生活积累,让他们获得更丰富的输入资料,夯实了他们使用资料的根基,达到了巧妇不为无米之炊而发愁的情况。六是和家人朋友一起组织综合性学习,故事接龙,成语接龙,故事分享,选择信息收集利用,语文写作教学以读促写。写作是广泛阅读的基础,独立思考的结果,有框架,也要用大量的阅读,独立的思考才能写出好文章。现在学生写作文,有的技巧不熟,有的用套路。所以内容空洞,缺乏独立思考。写作文,我们一定要读写结合,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促进写作。

二、传统优秀文化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把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材料),经过选择、组织、加工、组合等过程制作,最后在大脑中形成一篇文字能表达自己看到或听到或想到内容的腹稿,这就是对输入信息的处理过程,即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为此,我编制了一些作文思维能力的训练模式。如何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指导他们查阅与端午节有关的一些资料呢,如端午节又是什么别名?端午节的起源和与什么有名的历史文化角色相关呢?你知道过屈原、伍子胥等的生前事件吗?端午节有什么传统习俗呢?在查询的平台上就可收集信息,由他们自命题创作文章,并加以讨论。也可通过读《屈原》、唱《橘颂》、吟诗词、赛龙舟、选艾叶、佩香袋、食粽子;重阳节的时候,让孩子们登高赏菊,和爷爷奶奶一起欢聚;春节贴窗花,写春联,包饺子,看春晚……每一个重大民俗节庆事件,从查阅材料到实际感受,让我们在实践学会反思,学习写作,在渲染节庆气氛的流程中体会独特的历史文化气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大的民风习俗节庆事件让我们的学生在作文写作练习时有计划的去探索、去实际感受,这样的社会主义精神传承就是价值巨大的。此外,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桥一寺,乃至乡风乡俗、乡亲乡情也是学生写作的练习中的极好材料。透过寻访,让我们写出了对故乡的图书中的沧桑意蕴,乃至社会发展变化的深刻思索。通过叩访故乡先哲,知道先贤们的发展历史、奇闻逸事,将所搜集到的信息编成一则小事故事,既能够励己,也能够励人;还能够寻找故乡的古代民居,一条单桥石桥,一个清真古庙,一座残墙,甚至山顶上的烽火台,都可能蕴含着一个传说,而其中的英名称、建筑形式也是最有资探索的东西,应该经过探寻、发掘,进而叙说,从而引发人们对故乡历史发展的认同感、自豪感;考察故乡名、道路名称的起源,能够体会时间的变化与世事沧桑,如好女塔村、盘山村等地名所包含的丰富内涵,黄崖关长城离我们不远。他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北京啊,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明珠,是传统文化之根,体现着不屈。不屈不挠的中华文化。但学生对于故乡的写作能力,不仅仅局限于对故乡景、事的描写,写作能力十分宝贵,写作过程之中,重视儿童心中的实际体验,指导孩子独立思考作文。很多时候是关注内心真实感受之后表达的自己的思想。孩子在写作的过程之中,让他们有自己的心理感受,写出自己的情感,特别是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事情引导着他们去总结收获。

三、传统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口说和书写的方法,把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输出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想的健康,语言的丰富,表达技巧运用的恰好成为重要因素。人们通过以朗诵、讲话、故事的形式掌握和运用的语言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技能,但要做到这些却必须我们广大语言老师有策略、有层次的加以教学与指导。传统典籍中可积累的知识也不少,因此学校可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每一年级阶段的背诵重点。例如,在低年龄段可要求中小学生背诵《三字经》、《论语》等耳熟能详的古典篇目,高年级《庄子》、《孟子》。具体时间安排可以每学期诵读的内容,每周一两节课,也可利用晨读,课外活动,成立了朗诵组活动。对所选的文章需要他们不断诵读,以至熟读成诵,并牢记于心。通过这种朗诵的活动,是培养他们运用表达、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博闻强记、提高记忆力的过程;又是对他们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内涵陶冶的活动。黄香温席、孔融让梨,所传达的是一个关于孝悌的观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博爱理念的传递;“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告诫他们要做到推己及人;“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更使他们学到了见利而思义……中国的经典作品,是融文化、哲理、艺术于一身的,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同时,采用说一说,讲一讲的方式,以成语或歇后语为媒介,指导学生写作故事,既是一种较好的写作锻炼内容,也是他们开展中国历史知识的良好平台,并且随着时间演变,还能将歇后语、成语赋予全新的含义,闪烁着现代学生的聪明才智与魅力,激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在中华大地上孕育和生长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它也成为我们城市的最亮丽的名片,照亮了世界温暖人心的力量。

写作教学之中,培养中华传统文化修养,让孩子感受这些文化的力量,传承和发展,传承和发展中华的传统文化,让孩子记住,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根。孕育爱国的中华儿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我认为自己有一桶水还不够,这水得是活的,鲜活的水才能滋养鲜活的生命,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不仅滋养着学生,同样也滋养着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