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水上交通安全治理能力提升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新时期水上交通安全治理能力提升方法分析

穆建树

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我国作为航运大国,具有丰富的航运管理经验,拥有庞大的船队规模,且港口泊位以及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名列世界前茅。在蓬勃发展的航运经济大背景下,需要有通畅、安全的水上运输管理作为支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上交通行业有了显著的提升,逐渐适应了繁华复杂的水上运输环境。

关键词:新时期;水上交通;安全治理

引言

在我国,大部分的货物主要是通过公路运输和水上运输进行,尤其是一些大型货物或者是危险品货物,主要采用水上运输方式。相比公路运输与空中运输,水上运输的承载量更大、更经济实惠。不过,当下我国水上运输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成为制约我国水上运输行业发展的痛点。

1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水上运输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

很多企业对水上运输安全重视程度不高,加上水上运输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使得很多水上运输企业的安全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导致水上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在我国海域上,是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以及地方海事局在履行职责,但是因为双方之间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导致两个部门之间存在职责重叠现象,以至于出现一个海域两个部门进行水上运输监督检查的现象,使得监督部门的职责执行效率降低,造成了巨大的安全管理隐患。

1.2水上运输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我国施行的与水上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由于制定时间较早,不再适用当下的市场环境,导致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力以及执行力出现不足的情况,影响了水上运输安全管理的开展。比如,水上运输管理部门对企业或个人的水上运输安全情况进行检查时,缺乏严格的法律条款作为依据,让部分企业或个人钻了法律的漏洞,导致水上运输安全管理隐患的出现。

3.水上运输安全管理部门人员职业素质有待提升

执法人员是保障水上运输安全管理有效进行的基础保障,如果水上运输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也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水上运输安全事故。比如,部分水上运输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工作不认真的情况,让一些具有安全管理隐患的水上运输企业或个人通过审批,为水上运输安全留下隐患。再比如,部分工作人员作风懒散、积极性不高,导致在监督检查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2加快推动智能船舶发展意义重大

2.1发展智能船舶是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再次对交通强国建设作出新的重要部署。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把交通智能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发展目标之一,并进一步提出“强化智能船舶、新能源船舶等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广泛应用智能航运等新型装备设施”等具体工作任务。当前,全球智能船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相较其他国家而言,我国不仅具有庞大的航运、造船等产业基础和规模优势,还有很强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领域的科技实践能力,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应该说,我们完全有基础、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通过加快推进智能船舶发展落实交通强国战略任务。

2.2发展智能船舶是争夺下一轮航运产业发展主导权的“主战场”

近3年来,北欧、英美、日韩、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加快布局智能船舶发展,一系列实船示范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服务智能船舶试验和运营的配套政策、法规、管理制度也相继出台。国际海事组织完成了海上智能船舶相关的国际公约、技术标准的梳理和适用性研究,已进入实质性立法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初步形成了智能船舶相关术语标准。由此可见,发展智能船舶已成为世界航运强国竞相逐鹿的重点领域。智能船舶国际规则和标准体系的构建,也是各国赢取规则制定主导权、维护国内产业利益的新战场。积极探索智能船舶发展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是我国争夺新一轮航运产业发展制高点,转变以往在国际规则制定中跟随追赶角色,实现国际制度性话语权“弯道超车”的黄金时机。

2.3发展智能船舶是提升水上交通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路径

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不仅仅席卷了古老的航运业,也对传统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实践证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突破技术创新的瓶颈,还包括管理创新、业态创新、机制模式创新。在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需求度和敏感度持续提高,水上交通运输对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保证战略物资运输的作用更加凸显,只有牢牢抓紧科技创新的战略机遇期,加快“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手段创新和管理制度重塑双轮驱动,进一步提升水上交通安全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才能应对时代挑战,满足全面履职要求,实现水上交通安全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3新时期水上交通安全治理能力提升方法

3.1全面落实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

全国各大港口城市、重点的航路建设以及内河水路运输等构建成了水上交通运输网,为落实新时代水上交通的安全运输,需要从各个方面考虑问题,全方位地落实政策,实现水上交通运输网的安全运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在网络体系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科学技术等信息化科技产品,这些信息的整体化发展能够有效地传播消息,依托科技化的手段,综合分析水上交通运输的系统功能。

3.2加强水上交通队伍管理

水上交通运输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其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人文素养。工作人员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两个层面。面对工作人员职业技能参差不齐的局面,可以将工作的行业化管理趋向于规范化、有序化。此外,还可以进行工作人员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规划科学的管理方法,让工作人员从中受益匪浅,从实践中收获优异的成绩。同时,需要加强工作人员对法律和法规的学习,深入地研究不同国家的法律政策,不能越过法律红线,严格地遵守纪律,以便提高工作人员的自律性。应更多地给工作人员这种锻炼的机会,促进水路交通运输规范性的运行,正确地保证出行安全以及合理性。

3.3加强交通人员责任感与使命感

为了加强工作人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水路交通运输部门可以将政府机构与个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分工扮演着不用的角色,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共同为建设更安全有效的水路交通运输网络奋进。为了建立起合理、长远的企业,需要加强企业文化,优化管理制度,定期地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检修,防止远航的过程中出现危险情况。

3.4提高安全服务意识

在水路交通运输过程中,由于人流量以及货物的运载量比较大,在客流高峰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危险情况,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应急意识及安全服务的意识。水路交通的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不合理的运行航路或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地叫停航班,避免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预料到危险,需要及时向旅客沟通,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管理人员要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精神,努力地提高安全服务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分析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本文在分析了水上交通安全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水上交通繁忙程度、水运经济变化等情况,构建了水上交通安全体系,同时提出加强我国水上交通安全能力的措施,以促进我国水上交通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毕伍,吴建生,沙正荣,等.推进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海事,2020(9):22-26.

[2]沈葳.现阶段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科技教育版),2006(1):140.

[3]李国强.关于完善促进行业自律政策措施提升水上交通安全基础保障能力的思考[J].中国水运,2019(9):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