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类专业“岗位导向、大赛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

/ 2

高职食品类专业“岗位导向、大赛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

庞静静,殷树鹏,唐晓璇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53)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探究中,目前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岗位能力导向方面,而对技能竞赛融入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课堂教学研究比较少。本文在全面学习能力本位论、建构主义理论、斯宾塞快乐教育理论,深入理解“BOPPPS六大元素”等理论,通过有效地整合技能竞赛和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的资源,探究构建“岗位导向、大赛驱动”实践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创新,形成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切实提高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1构建的必要性

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对本校食品类专业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对实训内容缺乏兴趣,在实训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操作技能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实训课程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岗位导向、大赛驱动”实践教学模式,选取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实训内容,实训实施流程与企业的工作流程相一致,课程评价标准融入企业标准,实现专业与岗位的无缝衔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胜任岗位需求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将技能竞赛的元素以及形式融入实训课堂,大赛驱动下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有利于增强学生为集体获胜而学习的动机。

2“岗位导向、大赛驱动”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2.1 发展性原则

构建该实践教学模式时需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紧跟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创新步伐,实训项目的选取,项目流程的实施,方法的选择应做到与岗位需求相一致,让实践教学与行业需要紧密相连,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2.2 突出大赛驱动的实践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融入竞赛形式,可以是理论知识抢答,可以是设备操作比赛,还可以专项操作的技能比拼等,并结合竞赛规程及岗位评分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竞赛元素及竞赛形式的融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

3“岗位导向、大赛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3.1“岗位导向、大赛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程序要素分析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而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则是需要一套成型的教学操作程序,本研究以“BOPPPS理论”六大元素为依据,即课程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课前摸底(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课后测验(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并结合实践教学的特点确定教学模式的要素。“岗位导向、大赛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的程序包括工作任务导入、工作任务目标、工作能力摸底、工作任务导航、工作技能比拼、工作考核评价和工作任务总结等要素。在教学中通过热点话题,视频动画等多形式进行任务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工作能力摸底,调动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摸底情况,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技能操作的演示,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操作技能练习;练习结束后进行技能比拼,根据岗位职责和竞赛规程进行比拼过程及比拼结果的评价;实训结束后学生及时进行总结,进一步巩固本次实训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3.2“岗位导向、大赛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3.2.1工作任务导入环节

工作任务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导入,比如新闻事件,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视频动画以及有趣图片等,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意义。

3.2.2工作任务目标环节

工作任务目标环节是让学生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抓住学习重点。学习目标的设计应当明确适当,可达成可测量,且与本次课程的内容密切相关。

3.2.3工作能力摸底环节

工作能力摸底目的是了解学生针对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所具备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基础,工作能力摸底方案可以采用学生抢答、学习平台做测验等方式进行,工作能力摸底形式可采用竞赛的形式,且将摸底环节的得分计入总成绩,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授课效果。

3.2.4工作任务导航环节

工作任务导航环节主要让学生明确工作内容,工作准备包括知识准备、技能准备等,工作任务的流程。根据对学生的摸底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技能操作的演示,明确本次课程技能比拼内容,竞赛规则,然后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或进行相关操作技能的练习,为技能比拼做好准备。

3.2.5工作技能比拼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工作技能比拼环节,比拼形式采用小组形式展开,每个小组3~4人。比拼内容可以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也可以是某项实操,还可以是实训全过程的操作以及结果分析。教师宣布工作技能比拼开始,各组学生按照技能比拼的规则完成课堂比拼项目。本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进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

3.2.6工作考核评价环节

技能比拼结束后,考核评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教师抽取3~4名学生担当技能比拼的裁判,并对这3~4名学生进行相关培训,让这些学生了解技能比拼的主要考核点以及评分细则,按照相关的评价标准对所考核的小组进行评价,教师作为裁判长对所有小组进行评价。

3.2.7工作任务总结环节

实训结束后,学生及时对本次实训课程进行归纳总结,目的在于梳理归纳知识,总结经验教训。在总结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

4“岗位导向、大赛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以“岗位导向、大赛驱动”理念为基础,构建过程考核、结果考核、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全程考核、师生共评”的考核模式,过程考核包括平时表现、技能比拼、课后总结。将课程考核评价贯穿于实训课程的全过程,并合理地安排各评价部分所占总成绩的比例。

评价标准对接企业岗位职责标准和大赛标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赛促学,大赛驱动的实践教学理念。

结语

“岗位导向、大赛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将实践教学与企业工作相结合,实现专业与岗位的无缝衔接,同时丰富了技能大赛在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转化成果。大赛驱动教学模式不仅以技能大赛为指引,重构实训项目,合理引入评价标准外,而且将技能竞赛形式融入到实训教学过程当中,更好地发挥了技能竞赛对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推动作用。

基金项目:2022年全国食品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高职食品类专业“岗位导向、大赛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应用(SHK2022076

作者简介:庞静静(1982-),女,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教学及科研。

【参考文献】

① 秦国栋.高职院校“产品导向,赛教结合”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电子技能竞赛》课程[J].大学教育,2013(23):106-108.

② 许爱瑜.以职业技能竞赛完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商务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1):119-121.

③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7-68.

④Mostafa El-Beheiry, Greig Mc Creery, Christopher M. Schlachta. A serious game skills competition increases voluntary usage and proficiency of a virtual reality laparoscopic simulator during

first-year surgical residents' simulation curriculum[J]. Surgical Endoscopy,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