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影像拍摄及辅助设备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新型影像拍摄及辅助设备的运用

孟慧颖 

黑龙江省青冈县融媒体中心,黑龙江绥化151600

近年来,随着传输管道扁平化和平台的多样化,各种自媒体方兴未艾,得益于传媒类所需的软硬件设备设施性能不断提高,自媒体的表现形式、技术手段呈多样化,对传统传媒业形成冲击。在这种形式下,如何推陈出新,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利用传统优势和新技术手段巩固宣传阵地,活化表现形势,更好的发挥各级组织和政府的喉舌作用,是体制内官方权威传媒,特别是基层媒体单位(县、市电视台、融媒体)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大使用新型拍摄器材,解决图像质量问题。

基层传媒单位限于经济条件及使用场合,传统上多采用中低档摄像机,一般基层台,即使有少数广播级肩抗摄像机,限于人力资源及拍摄场所条件所限,也基本作为座机或大型活动等场合使用,绝大多数拍摄任务还是使用小型机(DV机体积)进行拍摄。小型摄像机虽然有体积小,重量轻,利于抓拍跟拍等特点,但就图像光感、色还原以及镜头等综合指标,远远达不到广播级肩抗机的水平,图像质量只能是差强人意。

单反、微单(无反)相机的出现,为基层媒体单位改善图像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此类相机的最大优势在于,由于采用的“全画幅”(等同于35mm胶片36*24mm)感光原件以及两千万以上的像素规格,使其在小型摄像机与大型肩抗机最基础的光感、色还原等方面的差距得到完美的解决,不但提供了一个相对经济的解决方案(一般全画幅微单机身,价格最低已至六、七千元),而且还由此大幅度的降低了拍摄附属设施(相机所需要摇臂、稳定器等设备,成本远低于广播级摄像机附属设备)要求,为丰富拍摄手段,打下良好基础。

初期(2010年左右)的单反相机(代表机型佳能5D2),对于经常需要抓拍、跟拍的记者来说,有很多掣肘,例如在拍摄视频时,镜头不支持自动调焦;拍摄视频时,只能在外置液晶屏取景;电池支持时间短、单独视频记录时间不能拍摄超过20分钟等多种限制,应该说对于经常需要处理复杂拍摄情况的记者来说,基本没有达到实用标准,只能是作为摆拍情况下的一种补充。但随着形式发展,特别是索尼S2、M3,佳能EOS R、5D4等机型的出现,几乎所有对视频拍摄不利因素都不复存在,而全画幅感光,超高数据流记录(基本都支持4K记录),特别是相机所拥有的丰富镜头组,都使影像拍摄几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为基层传媒单位的深度报道、新闻聚焦、专题报道等节目,以低成本实现高质量影像拍摄成为现实。

二、采用无人机进行辅助拍摄

近年来,以大疆无人机为代表的国产无人机开辟了航拍领域新纪元,它的出现,提供了高机位大场面动态拍摄的可能,成为一些需要大场景拍摄的专题报道的有力臂助。

早期(2010年后)的航拍无人机(代表机型大疆精灵2),无论是图像质量还是操控性、图传等,都有很多不足之处,应该说实用性一般。随后推出的大疆“精灵3”和“悟”系列,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和操控性,图像质量等指标也得到提高,应该说基本可以满足常态化航拍需求,从那时起,无论是航拍爱好者自拍,还是自媒体乃至于基层电视台,都把航拍作为一个重要手段而使用。

近几年,大疆推出了“精灵4”以及“御”系列等新机型。发展至今,小型航拍用无人机已经具有雷达避障等保险措施,并且提供了多种智能化拍摄模式,大大降低了无人机拍摄门槛,拓宽了航拍无人机使用范围,使航拍由初窥门径,升级为如今的登堂入室,成为一种常用的拍摄手段。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2人外出采访模式的组合,可以常态化的将航拍无人机放在车内,如有需求,一般只需五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准备工作进入航拍状态,这种易用性,辅以极低的操作门槛,真正的使航拍无人机成为了像传统摄像机一样的日常拍摄器材。

从技术角度分析,种种优势以外,由于小型航拍器体积和重量所限,都只能采用机载摄像头,所以从画质角度看,初期机型质量只能说解决了有无问题,目前的“精灵4”及“御”系列,虽然在镜头口径等方面有所改善,但也仅仅达到了“能用”的水准,在光环境等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仍然不尽如人意。目前,一些专业航拍公司,采用可荷载几公斤的中大型航拍无人机,支持对单反、微单相机的图传、控制等,是完美解决航拍飞机画质的终极方案,但此方案也存在造价高;操作门槛高;噪音大;由于机型大,室内无法使用等问题,对于基层传媒类单位,不具备太多实用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拍摄手段,小型航拍飞机淘汰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大摇臂,而随着大疆口袋航拍器的推出,甚至连室内2、3米的小摇臂都被完美替代,这些都充分显示出小型航拍飞机的优势,有效的增加了记者的拍摄手段,令记者在短时间多角度抓拍、抢拍等成为可能,大大的活化了深度报道、新闻聚焦、专题报道等节目的镜头内容。

三、手持稳定器(手持云台)

主观视角横移拍摄,源自于电影拍摄,早期限于设备,只能在棚内用轨道车完成,后随着轨道的小型化、轻量便携化,开始在一些条件允许的外景摆拍中使用。简易轨道虽有成本较低的优势,但也存在对地面平坦度要求高;安装时间较长;行进路线受限等弱点,所以,多年以来一直没有成为重要辅助器材。

横移拍摄,在“推拉摇移” 几种最基本拍摄技巧中,实际上是最符合人眼观看习惯的,之所以在日常拍摄镜头中不常见,根本原因是因为在不具备相关器材支持的前提下,纯粹的用脚步实现的横移,无法保障镜头的基本稳定性,所以几乎为日常拍摄所弃。

轨道由于固有弱点无法满足日常应用,很快其替代品,辅助稳定器开始出现。较早应用于外景拍摄的是一种机械稳定器——斯坦尼康(Steadicam),用类似背心的固定设备,将器材于身体结合,然后将摄像机安装在器材上拍摄。此种机械设备虽然能基本替代轨道进行横移等三轴移动拍摄,且稳定效果好,但也存在着对拍摄者体力要求高,安装调试繁琐且成本较高等弱点,所以仍然没有被大规模应用。

电动手持稳定器打开了日常即可实现3轴移动拍摄之门。2010年以后,电动稳定器逐渐成熟并为众多基层媒体工作者所认可。其特点为,在基本满足稳定拍摄条件下,设备小巧且自身重量相对较轻(不含大疆如影S初级版),安装调试简单方便,软件可直接用手机APP              实现,不需另配软件系统。目前市场主流分别为大疆DJI Ronin(如影)系列和智云CRANE(云鹤)系列,二者均为可承载相机重量的电动三轴稳定器,其最新款都可承载5—7公斤的有效荷载,基本涵盖了全系列相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电动稳定器在手机APP的配合下,可以进行多种智能化拍摄,实际工作中,多次采用稳定器进行延时摄影,基本配置为:大疆如影S手持稳定器、索尼A7M3微单相机、视情况采用10mm广角或24—105变焦镜头,设定参数后,实现了延时摄影+镜头快摇效果,无论是空中快速略过的白云、还是频繁略过的人物等,都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视觉节奏感觉和良好的视野宽度,其中,夜间的虚化光线结合稳定器的慢摇,也给夜景拍摄增添几分独特的魅力。经过试验,利用大型三脚架+手持稳定器进行延时摄影,还能进一步适应Y轴高度要求。

所有设备设施都是为表现力服务的,上述系列拍摄和辅助设备,虽然有体积小、重量轻、画质好等诸多有点,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固有问题。但必须看到,作为基层媒体单位,贪大求全,片面追求画质或超强的稳定性等,都属于脱离实际,工作实践中,除及特殊情况导致航拍画质下降外,绝大多数条件下,都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拍摄效果,为深度报道、新闻聚焦、专题报道等节目,提供了良好的拍摄支持。如今,基层负责此类报道的摄像记者,无论是单人或者多人组合,出发之时,将相机,三脚架,小型航拍飞机,手持稳定器等装入后备厢,已基本成为习惯,也正是有了这些设备的支持,才更好的完成了各种拍摄任务,为更好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正能量;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邓迎雪.浅谈提高电视新闻摄影艺术的五要素[J].才智. 2013(01)

[2] 刘实.电视新闻摄影的真与美[J].新闻记者. 1987(04)

[3] 曹雨.电视新闻摄影中画面的功能和作用探究[J].科技传播.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