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环境监测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水质环境监测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

袁巧仙 ,柳睿焘

云南佳测环境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34  深圳市瑞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118

摘要:水环境监测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手段,可以及时发现水资源中的污染物,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提升对水环境的保护的力度。因此,为了保证水环境的监测能够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应加强水环境规划,完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以提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本文就新形势下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旨在提升新形势下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水平,希望提供给读者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

1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原理

微生物的字面意思是一个微小的生物。在地球生命的历史上,第一个生命是单细胞生物,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生命形式变得越来越不同,从单一的单细胞生物发展到多细胞生物,到高级哺乳动物。微生物检测技术是主要利用微生物来了解水质污染,对引起水污染的一些生物的活动轨迹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其变化状况,以便及时掌握水污染情况。水污染检测技术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领域,其中包括物理方面的侦测、生物方面的侦测以及环境方面的分析等,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一些寄生虫作为一个水污染因素可以连续增多,它会是以具体分子的形态出现的,所以通过更仔细的调研,可以辨别污染环境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微生物检测技术除了可以有效检测水污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外,还在水污染处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意义。在一般水污染处理过程中,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水体的主要成分发生变化,同时,水体内各种生物的变化也会对水质的评估结果产生影响。这些有害的物质,主要由人类的各种活动造成。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而是直接进行了排放,从而对河流和湖泊造成了破坏,这是一种严重的污染,造成的影响极大,破坏了水的自然生态平衡,这意味着水的自我调节能力日益变弱,致使寄生虫等有害微生物越来越多,而微生物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对其进行修复,以减少污染物的水平和恢复水体的原始结构,使其为水体的自动调节能力保驾护航。

2水质环境监测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措施

2.1水质环境监测中比较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2.1.1酶免疫检测技术

酶免疫检测技术是水质环境监测中比较常用的方式之一,所谓的酶免疫检测技术是指利用酶标记抗体的方式检测水体中存在的抗体,进而帮助工作人员对水体中存在的污染物进行精准识别,在此基础上添加特定物质稳定免疫酶的特性,借此精准检测水中含有的污染物抗原。这种方式比较简单,如今已经在水质环境监测和水体污染防治方面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也成为有关部门比较常用的方式之一。

2.1.2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也是水质环境监测中比较常用的方式之一,在水质监测以及水体污染治理方面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生物传感技术是在生物传感器的基础上结合医学以及生物学知识衍生出的检测技术。生物传感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传感器以及其他辅助性分析元件检测水体中含有的污染生物,进而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根据使用效果来看,生物传感技术操作比较简单,而且效果比较好,在水质监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例如,工作人员开展水质监测工作时可以借助生物传感技术以及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监测污染成分,有效提升检测效果。一般来说,工作人员比较常用的是甲烷乙醇生物传感器,借助这种传感器工作人员可以深度开展水质检测工作,最大限度保证水质检测质量。

2.1.3PCR技术

除了酶免疫检测技术以及生物传感技术之外,PCR技术在水质环境监测以及污水处理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PCR技术就是用模块DNA、脱氧核酸等手段使DNA集聚,确保DNA可以和酶发生反应,使其在高温环境下发生异变或者在低温环境下发生裂变,最终加速模块DNA的反应速度,从而检测水体中含有的污染物质浓度。PCR技术具备高灵敏度、高产量以及快速简单等优势,是生物检测技术方面的重要突破。其反应原理是使物质在95℃的环境下发生变异,然后放置在60℃的温度环境下使其能够和变异之后的生物酶互补形成核酸分子。通过实验研究表明PCR在70℃环境下聚合酶反应最为明显,其反应效果也最理想。在这种条件下,DNA聚合酶会向多个方向延伸,最终从单一链条转变为互补链。工作人员在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操作步骤,确保水质检测以及污水处理达到最佳效果。

2.2水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要点

2.2.1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有关部门开展水质环境监测工作之前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相关内容,并且做好水质环境的分析工作,全方位了解水质环境整体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应用综合检测技术开展工作,有效保证检测的质量效果。具体来说,有关部门需要成立水质检测实验室,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测活动确保水体环境没有污染,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发挥检测实验室的模拟检测功能,通过实际检验对水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借此提升微生物检测效果的准确性。除此之外,工作人员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对水体进行深入检测,例如利用微生物传感器以及生物传感技术充分发挥出微生物的特性,借助微生物与水中某些物质的反应检测水质质量。

2.2.2选择合适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当前微生物检测技术比较多,因此有关部门在开展水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切合实际的检测技术,最大限度满足水质环境监测的需求。从现实情况分析,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敏感性将污染物浓度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方式。从实际效果来看,微生物检测传感技术可以对水体中包含的微生物数量以及种类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取得比较准确的结果;PCR技术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技术手段,在检测的过程中使用PCR技术可以有效检测水体环境中包含的微生物。其运作原理是利用放大DNA片段的方式对水体中包含的分子进行研究,从而得到水质检测结果;免疫分析技术也是工作人员比较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检测水体中是否含有重金属物质。由于重金属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进行水质环境检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确定水体中是否含有重金属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使用免疫分析法主要是利用抗体与重金属物质进行反应,通过反应结果来查看水体中是否含有重金属。工作人员使用这种方式时尤其需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检测技术控制重金属的免疫效果,确保整个检测结果更加合理。

2.2.4微生物检测技术质量控制

有关部门开展水质环境监测工作时,为了有效满足工作要求需要按照国家发布的水体水质检测质量标准进行分析和检测,确保每一个环节和流程符合标准,才能有效控制检测精准度。尤其是在一些细节控制方面,工作人员必须十分注意,否则就会对水体样本造成污染,从而影响检验效果。工作人员在开展检验工作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比较合适的检测方法之外,也需要做好检测结果的分析工作,避免检测结果出现问题。在检测结果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整个检测工作,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监督,避免一人检测出现效果准确度差、数据不合理等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水污染治理工作的良好效果,在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应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加强对污染措施的控制,使污染水的质量不再下降,这是生态过程的一部分。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确保了治理水污染的有效性,使水污染生物治理技术得到增强,并整体提高了这些微生物检测和治理技术在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为治理水污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思琦.探析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水质环境监测中应用与质量控制措施[J].农业与技术,2022,42(16):94-96.DOI:10.19754/j.nyyjs.20220830023.

[2]褚继菊.水质监测中的常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及控制要点探析[J].地下水,2022,44(03):109-110.DOI:10.19807/j.cnki.DXS.2022-03-036.

[3]张东,娄化委.水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2,35(0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