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发展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林下经济发展思考

王茹,石丽娜

(延安市劳山国有林管理局,陕西 甘泉 716100)

摘要:如今,林下经济成为林业产业的热门话题。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不同,所以也形成多样化的林下经济模式。林下经济依靠的是自然资源,在政府部门、市场运作以及企业引导之下,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以种植与养殖生产作为重点,以此来提升当地农户的收入。本文主要综合陕西省延安市林下经济发展真实情况,对当地林下经济持续发展做一些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一 、延安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境内黄龙山林区、桥山林区、子午岭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

延安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大力发展以红枣、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杂果经济林和以苹果为主的鲜果经济林,积极探索发展以中蜂、森林猪、食用菌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林业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2021年底,全市干杂果产值达3.18亿元,林下经济产值达4.3亿元,林业总产值达191亿元。建立生态护林员和林业劳务雇佣机制,增加生态公益性岗位,全市选聘建档立卡县级生态护林员1738人、国家级生态护林员850名,年发放薪酬1297万元。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等“林业+旅游”新业态建成生态村21个、全国绿色村庄16个、省级30个宜居示范村和全国森林乡村24个、城市公园和山体公园80多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良好生态正在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延安市虽有林业用地4454.28万亩,但林下经济发展与其他地区比较,有明显的差距。在缺乏完善的产业结构的情况下,总体效益不明显和林下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的问题,是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理解有偏差。发展林下经济是一项新兴产业。目前,延安市对发展林下经济的宣传力度不大,导致林农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的知晓度不够,缺乏参与热情。有的农户思想不解放,怕吃亏、怕赔本,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同时,由于发展林下经济周期长、收益慢,部分乡镇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缺乏工作推进积极性。 

二是品种较为单一,总量规模偏小。目前发展的模式主要是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和森林旅游。由于缺乏产业带动和龙头牵引,林下经济发展依然是小而散,产业集聚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效应不明显,产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空间不大。 

三是经营管理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由于对产品的市场预期缺乏明确认识,市场信息滞后、营销渠道狭隘,没有形成市场联盟或成立统一收购销售机构,大都以提供初级产品为主,缺少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流通环节的大块蛋糕由外地客商切走。加之大多沿用传统的种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成本高、效益差。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延安市林地面积尽管总量较大,但林地综合利用率不高。多数林区林地水、电、路相关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落后,林下种养植产品的效益优势不明显,导致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热情不高,企业参与林下经济积极性也不高。同时,林下经济发展涉及多个部门,由于缺少联动机制,项目和资金扶持力度不够,技术指导、种苗保障、加工销售、金融信贷等相关服务比较薄弱。在发展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滞后。

  三、延安市林下经济发展策略

林下经济发展,是森林与农业共同发展的一种科学、合理的途径,是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当地的发展条件,因地制宜,结合生态治理系统谋划科学配置。正确的发展模式,能够提高林分的质量,增加森林效能,使主、副业之间达到相辅相成的平衡关系。因此,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作为发展准则,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1.进一步理清思路谋好规划。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点,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之一,也是延安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因此,要提高对发展林下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必须把它摆上议事日程。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编制具有较强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全市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在全市形成“林下抓种植、林中抓养殖、林间搞旅游、林上搞采集”的立体林下经济发展格局。林下种植上规模。积极改良林下种植模式,进一步拓宽林下种植品种在抓好现有林下种植品种的同时,积极开发适宜本土生长的新的特色林下种植项目。林中养殖求突破。重点发展林下养禽、养猪、养羊、养蜂等,积极开展野生动物林下人工养殖,生产更多的市场发展前景看好的生态养殖产品。食(药)用菌抓精品。积极开发林下野生菌类,培植羊肚菌等地方乡土珍稀菌品种,促进产品升级,提高附加值。生态旅游提质量。根据全域旅游的思路,快速推进景区景点和综合配套能力建设,规范开发、加强管理,全面提升生态旅游吸引力。林上采集重特色。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加强对果实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林草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引导林农群众规范采摘山桃、山杏、酸枣等林产品,保障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持续性。

2.用心培育骨干企业、龙头企业。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种养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按照政府牵头、市场运作的方法,一方面继续把现有的小微企业和林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另一方面,积极鼓励种植户、养殖户和各类社会主体新办领办林下产品收储、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化招商引资,吸引外地客商到延安市兴办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实现林下经济产品与市场对接。集中人、才、物,重点抓好林下经济园区、专业合作社、林下经济大户建设。 

3.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奖励和银行贷款补贴的办法,鼓励发展林下经济。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林业产业开发、结构调整、畜牧养殖、林果种植、精准扶贫、科技推广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性质不变,渠道多样,捆绑使用的原则,最大程度的发挥有限资金的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林下经济发展相关基础设施纳入建设规划,重点加强林区道路、水利、通信、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切实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切实解决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基础设施薄弱的难题。强化科技支撑服务。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积极引进、培育和推广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林下经济产量和质量。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系统整合农林水部门人才技术资源,积极开展龙头企业负责人和农民培训。

4.扎实推进品牌战略。林下经济产品最显著特色就是“绿色有机无公害”,这是其区别传统种养业的最大优势。加快制定发布延安市食用菌、中药材、林下种植养殖等地方标准,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做强精深加工,不断延长林业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统一产品标准、包装、注册、营销、宣传,切实做好 “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原产地商标的申报注册工作,积极争创林下经济乡土特色知名品牌,努力提高延安市林下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结束语

发展林下经济既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林农收入的有效途径,对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延安市林下经济稳定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合作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