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原因和综合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猪蓝耳病的原因和综合防治

肖社彬

隆昌市普润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四川 隆昌  642168

摘要:猪蓝耳病是一种在一年中都有可能出现的,特别是夏季高温高湿季节更易发生,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的高传染性疾病,以妊娠母猪和新生仔猪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影响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PRRSV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发生肺炎、肠炎、多系统衰竭等。母猪感染后不仅表现为繁殖障碍,而且表现为流产、死胎、弱仔,产房仔猪死亡率高,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本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且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所以防治该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本文就提高猪蓝耳病的防治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猪;蓝耳病;综合防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对妊娠母猪和新生仔猪造成伤害,养猪业因此会遭遇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该病的防控非常重要。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将猪蓝耳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我国也不例外。随着近年来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猪蓝耳病对养猪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需要进一步了解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和综合防治措施,以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猪蓝耳病的危害

1.1破坏猪群的免疫力

据报道,猪蓝耳病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死胎和弱仔。当猪感染PRRSV后,会导致猪的免疫系统被破坏,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同时,PRRSV感染后会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T淋巴细胞的成熟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导致猪的免疫功能降低。此外,PRRSV还可使猪的巨噬细胞活化受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能力下降。此外,PRRSV感染可直接损伤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系统细胞,导致其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因此,猪蓝耳病易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母猪身上。另外,PRRSV可以抑制猪群中产生抗体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因此,PRRSV感染会对猪群的免疫功能产生极大的影响[1]

1.2养殖猪的死亡或者带毒

据研究,很多养殖猪在死亡之后其体内仍然会携带有PRRSV,这些病猪在死亡后会不断的向外排出病毒。特别是在冬季,温度较低,这些病猪的排出病毒更加频繁。而且由于这些病猪在排出病毒后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得这些病猪携带病毒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为了更好的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需要及时对养殖猪进行处理。

对养殖猪进行处理可以采用消毒法或者焚烧法。消毒法是指利用消毒剂对养殖猪进行全面的消毒,如使用生石灰等;焚烧法是指利用燃烧将养殖猪体内的病毒焚烧掉。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病猪体内携带病毒的数量。当然,如果养殖猪是通过注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或者在养殖过程中使用药物治疗均可减少病猪体内携带病毒的数量。

1.3影响猪群的繁殖链

猪群中有病毒的存在,就会严重影响猪群的繁殖能力。因为PRRSV感染后,会在猪体中产生大量的病毒,这些病毒会通过胎盘、胎衣、羊水等传播给仔猪。由于这些传播途径比较广泛,所以很容易造成猪群中存在高水平的病毒,并且病毒还会对猪群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母猪感染了PRRSV,那么就会在其体内产生大量的病毒,这些病毒会导致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等现象,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就会影响到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严重影响到仔猪的成活率。因为猪在感染了PRRSV后,会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染给仔猪,如果没有及时对仔猪进行治疗的话,那么就很容易造成仔猪死亡。

2.猪蓝耳病的病因

2.1饲养管理不科学。猪场饲养管理差,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病毒容易入侵。同时,如果不对猪场进行定期消毒,病菌也容易滋生[2]

2.2猪蓝耳病病毒在猪场内传播。首先,在猪场内饲养的猪经常会发生腹泻、呼吸道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也是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其次,猪蓝耳病病毒是一种易变异的病毒,当猪场发生流行病时,会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使猪蓝耳病病毒更具传染性和流行性。

2.3免疫不及时、不合理。猪蓝耳病病毒感染后容易出现免疫抑制问题,从而使猪蓝耳病病毒更具传染性。如果在母猪生产时没有及时注射疫苗,也会影响母猪的繁殖能力。

3.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3.1加强生产管理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保持猪舍清洁干燥。由于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所以猪场应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饲养,避免不同日龄、不同性别的猪混养。

二是注意消毒,严格执行“五不出”原则,即:不出大门、不出生产区、不进生产区、不到职工宿舍、不到病死猪生产区。

三是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定期接种疫苗,保持抗体水平在较高水平。免疫接种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不得漏免或重复免疫。对经产母猪要按免疫程序进行3次以上的免疫接种;对后备母猪应在配种前1个月进行一次免疫接种[3]

3.2加强免疫系统的监测

免疫是防治猪蓝耳病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猪蓝耳病的免疫效果,需要加强对猪蓝耳病的免疫监测。由于猪蓝耳病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导致猪蓝耳病病毒难以对其产生有效的免疫抵抗,所以需要加强对猪蓝耳病的监测。在猪场要经常对猪进行抗体检测,一般需要定期检测两次,第一次在疫苗接种前进行检测,第二次在疫苗接种后进行检测。当两次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的抗体水平都为阴性时,可以认为猪蓝耳病病毒没有发生变异,那么就不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但是当猪的抗体水平已经接近病毒抗原时,就需要加强对猪的免疫工作。

3.3切实贯彻落实筛查和净化工作

养殖场要切实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必须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将生猪疫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各地防控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内容。应加大对PRRSV的净化力度,采取综合措施净化猪场,使猪场内没有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高致病性疫病,并及时淘汰病弱猪。

3.4保证用药科学

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蓝耳病病毒的疫苗,因此,对本病只能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平时要做好猪场消毒工作,消灭病毒滋生的环境和场所,可以使用高效消毒剂,如二氧化氯、强氯精等进行消毒。当发现猪有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可采用注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磺胺嘧啶等,其中阿莫西林和恩诺沙星可作为首选药物。如果猪场发生了疫病,则应采取隔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将药物注入到猪体内,如果出现高烧不退的现象,则可采用注射和内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对猪只进行环境消毒和饮食卫生管理,保证其健康生长。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疾病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该病,在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PRRSV感染率能降低90%以上。从国外来看,目前已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在我国,近年来也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如应用猪蓝耳病基因工程疫苗进行免疫预防;采用基因缺失疫苗和活载体疫苗等进行预防;利用中药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进行研究和防治;通过药物预防进行控制等。

参考文献

[1]周曙光.猪蓝耳病的症状与综合防治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22,38(05):82+84.

[2]巫应强,杨荣正.猪蓝耳病的症状与综合防治措施[J].畜禽业,2021,32(09):108+110.

[3]郭逢军.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南方农业,2021,15(11):199-200.